蘆富來 丁保玉
摘要:文章以山西形意拳劈拳技法特點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戴式形意拳劈拳、宋式形意拳與車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和出勢各有千秋,戴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轉變?yōu)椤巴紨亍保〝厥郑?;宋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兩拳一抱口中出,前手上頂如眉齊,后手隨跟緊相連,兩肘抱脅如心齊,氣隨身法落丹田”,出勢是“手足齊落后足隨,四指分開虎口圓,前手高低如眉齊,后手只在脅下藏,手足鼻尖三尖對”;車式形意拳劈拳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鷹捉把之落。
關鍵詞:山西形意拳 劈拳 技法 特點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8—0052—04
“形意拳”起源于晉中,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fā)展,形意拳的出現(xiàn)是前人孟餑如和李洛能所流傳下來的,孟餑如是晉商,而李洛能是孟請來的護院,在二人對形意拳產生研究興趣的時候,二人就一起研究并且探討形意拳的各種拳法、技法、拳技、以及拳術套路。形意拳的一系列發(fā)展,是在對前人所提供的拳術套路上進行創(chuàng)新,研習并且加以傳授。孟餑如是在傳承形意拳的同時,參考了一系列的傳統(tǒng)文獻經驗“天人合一”“五行學說”。
形意拳的一系列發(fā)展是在對前人所提供的拳術套路上進行創(chuàng)新,研習以及傳授?!靶我馊痹谇叭说睦碚撚涊d當中,本名叫“心意拳”,心意本同形意,“心”表述的是就是心經,是前人大腦所包含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統(tǒng)一,與時倶進,不僅僅是對生活的描述,還有對武術拳法,技法上的新意理解?!靶巍北硎龅木褪峭庑?,一個人的外表。古人對身材的描述一般就是人高馬大,虎背熊腰。這樣的身材也有利于山西形意拳技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形”“心”相通,因此在后來,前人李洛能就正式把心意拳改成了形意拳。劈拳是形意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意五行拳以劈拳為母拳,由劈拳轉化出鉆、崩、炮、橫四拳,而不同流派形意拳的劈拳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本研究對形
意拳劈拳的技法特點進行研究,針對戴式、車式、宋氏形意拳劈拳技法特點進行研究,找出三種劈拳之間的區(qū)別,對形意拳劈拳的練習者提供參考,促進形意拳劈拳的發(fā)展和傳承。
山西是傳承技法的古城,傳承的同時也在不斷接收著新鮮元素。孕育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山西形意拳現(xiàn)在的穩(wěn)步形成和繼承發(fā)展都對晉商文化的大步發(fā)展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機會。孟餑如對形意拳拳種體系的傳承增加了許多自己的看法。過程之中譜寫了形意拳套路練功歌訣,評價了前人的教學,增加了形意拳在傳統(tǒng)文化交流上的傳播與影響。美好的時代背景為前提,大力發(fā)展,大力弘揚,是晉商文化中理解形意拳,剖析形意拳的重要生存及發(fā)展之路。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l.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西三個流派形意拳劈拳技法特點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覽關于形意拳方面的圖書并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和一些武術網站中閱覽和整理了形意拳著作以及與形意拳技法,基本技法特點有關的文章多篇。通過對這些書籍、論文進行閱讀分析,對前人的研究進行了整理,并據(jù)此提出了個人的觀點和創(chuàng)新點。
1.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山西當?shù)囟嗄炅暰毿我馊先瓗熯M行訪談,并與從事多年形意拳教學和研究的專家、教練員和運動員進行技藝上的交流,認真仔細聽取他們對形意拳的看法和見解,以及他們很多年來自生的經驗和心得體會,然后做出詳細整理,為本文的下一步研究做了鋪墊。
1.2.3 邏輯分析法
在查閱與形意拳相關的資料和聽取形意拳名家的見解的基礎上,對本課題中有關的理論進行論證、演繹和歸納。運用邏輯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形意拳技法特點做了整理和分析。
1.2.4 對比分析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對比分析中進行客觀的評價。
2 研究內容與分析
2.1 山西形意拳概述
2.1.1 戴氏形意拳形成
山西戴式形意拳是形意拳的主要流派之一。[1]相傳形意拳是由岳飛所創(chuàng),后傳至安徽的曹繼武,曹繼武傳至山西的戴隆邦后,[2]戴隆邦和兒子戴文熊將家傳武學與形意拳相互融合,歷經20多年的融合和研究,將各家武術特點相集合,并遵從“天人合一”的理念,吸收天地自然之長和天干地支之數(shù),還將古人的呼吸吐納的方法融入到形意拳中,從姬式形意拳逐漸演變出戴式形意拳。戴式形意拳的傳播在山西祁縣以傳播200多年,但由于其拳種的傳播宗旨——寧肯失傳絕不濫傳,因此戴式形意拳的傳遞范圍非常小,僅限于戴姓家族,因此,戴式形意拳仍存有古樸的拳術風貌。戴式形意拳主要有劈、崩、鉆、炮、橫五行拳[3],龍、虎、猴、馬、蛇、雞、燕、鷂、鷹、熊十形拳等[5],由于戴式形意拳的傳承方式,使得戴式形意拳始終保持原有的拳術風貌,在如今已成為形意拳的主要流派之一。
2.1.2 車氏形意拳形成
車式形意拳分支出來的時間較晚,直到光緒年間,在拳術上得到了戴家的密傳,車毅齋又拜李洛能為師,根據(jù)李洛能的“盤根說”研究出形意拳的盤根術,后經其弟子的傳承、發(fā)展和完善,逐漸成為形意拳中一支重要的分支,并且其武學體系完整、科學、系統(tǒng)。車式形意拳的特點和風格與其他形意拳分支不同,在習練時,氣勁的儲藏、發(fā)出均是有一定的順序,不可逆轉,身上的三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統(tǒng)一,且速度非??斓?,在出手時,呈現(xiàn)圓弧離心方向的拋物線軌跡,并且出手路線有加速度,上面提到的動作要一瞬間完成,之后身體的三盤保持靜止,儲存一定的勢能之后發(fā)起動作,身體的行動如同猛虎,手的動作如同雄鷹,各種動作和形勢緊湊,并且沒有固定的動作和形勢,實現(xiàn)車式形意拳的技擊能力和藝術觀賞性。
2.1.3 宋氏形意拳形成
宋氏形意拳是由宋世榮先生所創(chuàng),后經過各代弟子宋虎臣、宋鐵麟等人的傳承、發(fā)展和完善,宋氏形意拳武學體系以成為一整套的完整、系統(tǒng)、科學體系。[5]創(chuàng)始人宋世榮先生多才多藝,在讀書之余進行少林拳的習練,近成年時開設鐘表局,恰逢形意拳名家李洛能先生從事保鏢工作,即拜李洛能先生為師,進行了為期10年的武術學藝,最終終成武術大成,后宋世榮結識曾在沈陽故宮供職的劉曉棠先生,將《內功四經》贈送給宋世榮先生,宋世榮先生對《內功四經》進行反復研習,之后又融合各種其他拳種,創(chuàng)出了獨具特色的宋氏形意拳。宋世榮老先生授徒極為嚴格,但每個弟子均很出色,為宋氏形意拳的傳承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
2.2 山西形意拳劈拳技法特點的分析
2.2.1 戴氏形意拳劈拳的特點
戴式形意拳劈拳中起勢要束蹲成小中平身,身體為斜向姿勢,兩手均為掌;戴式形意拳在出勢時要以長身弓箭步姿勢開始,頂正身,一手變拳一手仍為掌,起落兩勢的陰陽變化分明。戴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轉變?yōu)椤巴紨亍保〝厥郑?/p>
2.2.2 車氏形意拳劈拳的特點
車式形意拳劈拳起勢是沒有束盡,身體保持正直,兩手為掌,在出勢中,是將雙拳變雙掌,有正向姿勢變?yōu)樾毕蜃藙?,不過仍然是小套步半束身,也就是說手有陰陽的變化,身體的正斜有變化,但束長、腿的陰陽均沒有出現(xiàn)變化。車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鷹捉把之落。
2.2.3 宋氏形意拳劈拳的特點
劈拳是形意拳的基礎,要想練好形意拳,首先要練好劈拳,而練習劈拳首先要養(yǎng)氣。宋氏形意拳劈拳的動作說明如下:
宋氏形意拳劈拳的預備式是三體式,由三體式開始,左手向下變成拳,然后內旋,從胸前向上鉆出,手也可保持掌勢,拳心(或掌心)向內,與嘴同高,左腳向右前方邁出半步,腳尖朝向前方,右手變成拳收回到右側肋骨外側,拳心朝向身體,此時身體的朝向偏向于右側。右足向前面邁出一大步,腳指尖朝向前方,左腳立即向前跟半步,腳尖同時向內扣,同時右拳變?yōu)檎?,從左掌上面?zhèn)鞒鱿蚯芭?,拇指張開,虎口撐圓形,其余四指保持微曲并微開不變,右手要與眼睛平齊,左拳隨后向內翻,收于腹前,掌心要向下,眼睛要看向右手的虎口處。在進行預備式時,要注意以下動作,左拳與左腳的墊步動作要同時進行,右掌向前劈打時,注意屈肘發(fā)力,同時右腳的前進要一致,頭向上頂舌頭頂住上顎,挺胸收腹,氣沉丹田,做到身心與周圍環(huán)境內外合一,全神貫注。在進行左劈拳時,與右劈拳的動作要點完全相同,只方向相反。
2.3 山西形意拳劈拳對比分析
2.3.1 戴氏形意拳劈拳與車形意拳氏劈拳的比較分析戴式形意拳劈拳中起勢和出勢,同車式形意拳劈拳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車式形意拳劈拳中起勢是沒有束盡,身體保持正直,兩手為掌,而戴式形意拳劈拳要束蹲成小中平身,身體為斜向姿勢,兩手均為掌;在出勢中,車式形意拳劈拳的出勢是將雙拳變雙掌,有正向姿勢變?yōu)樾毕蜃藙?,不過依然是小套步半束身,也就是在說手有陰陽反復的變化,身體的正斜有變化,但束長、腿的陰陽均沒有出現(xiàn)變化,而戴式形意拳在出勢時要以長身弓箭步姿勢開始,頂正身,一手變拳一手仍為掌,起落兩勢的陰陽變化分明。[7]
戴式形意拳劈拳和車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均是鷹捉把之起,兩者是一致的,而兩者的出勢不同,戴式形意拳劈拳的出勢是轉變?yōu)椤巴紨亍保〝厥郑?,而車式形意拳劈拳的出勢是鷹捉把之落。[8]
2.3.2戴氏形意拳劈拳與宋氏形意拳劈拳的比較分析戴式形意拳劈拳和宋式形意拳劈拳存在一定的差異,戴式形意拳劈拳出勢要束蹲成小中平身,身體為斜向姿勢,兩手均為掌;戴式形意拳在出勢時要以長身弓箭步姿勢開始,頂正身,一手變拳一手仍為掌,起落兩勢的陰陽變化分明。而宋氏形意拳劈拳的出勢是身體的朝向偏向于右側,兩手為掌或為拳均可,“兩拳一抱口中出,前手上頂如眉齊,后手隨跟緊相連,兩肘抱脅如心齊,氣隨身法落丹田”,出勢時注意屈肘發(fā)力,同時右腳的前進要一致,頭向上頂舌頭頂住上顎,挺胸收腹,氣沉丹田,做到身心與周圍環(huán)境內外合一,全神貫注,收勢時,頭部要向上頂,頸部保持直立,兩手向下按勁,其余要求與三體式相同,“手足齊落后腳隨,四指分開虎口撐圓,前手高低同眉齊,后手要在脅下藏,手足鼻尖三尖相對”。
戴式形意拳劈拳和宋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和出勢均不相同,戴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轉變?yōu)椤巴紨亍保〝厥郑?,宋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兩拳一抱口中出,前手上頂如眉齊,后手隨跟緊相連,兩肘抱脅如心齊,氣隨身法落丹田”[9],出勢是“手足齊落后腳隨,四指分開虎口撐圓,前手高低同眉齊,后手要在脅下藏,手足鼻尖三尖相對”。
2.3.3 車氏形意拳劈拳與宋氏形意拳劈拳的比較分析車氏形意拳劈拳與宋氏形意拳劈拳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車式形意拳劈拳中起勢是沒有束盡,身體保持正直,兩手為掌,在出勢中,車式形意拳劈拳的出勢是將雙拳變雙掌,有正向姿勢變?yōu)樾毕蜃藙?,不過仍然是小套步半束身,也就是說手有陰陽的變化,身體的正斜有變化,但束長、腿的陰陽均沒有出現(xiàn)變化。而宋氏形意拳劈拳的出勢是身體的朝向偏向于右側,兩手為掌或為拳均可,出勢時注意屈肘發(fā)力,同時右腳的前進要一致,頭向上頂舌頭頂住上顎,挺胸收腹,氣沉丹田,做到身心與周圍環(huán)境內外合一,全神貫注,收勢時,頭部要向上頂,頸部保持直立,兩手向下按勁,其余要求與三體式相同。[10]
車式形意拳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鷹捉把之落,宋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兩拳一抱口中出,前手上頂如眉齊,后手隨跟緊相連,兩肘抱脅如心齊,氣隨身法落丹田”,出勢是“手足齊落后腳隨,四指分開虎口撐圓,前手高低同眉齊,后手要在脅下藏,手足鼻尖三尖相對”。[11]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戴式形意拳劈拳和車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均是鷹捉把之起,兩者是一致的,而兩者的出勢不同,戴式形意拳劈拳的出勢是轉變?yōu)椤巴紨亍保〝厥郑囀叫我馊某鰟菔曲椬桨阎?。?)戴式形意拳劈拳和宋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和出勢均不相同,戴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轉變?yōu)椤巴紨亍保〝厥郑问闲我馊钠饎菔恰皟扇槐Э谥谐?,前手上頂如眉齊,后手隨跟緊相連,兩肘抱脅如心齊,氣隨身法落丹田”,出勢是“手足齊落后足隨,四指分開虎口圓,前手高低如眉齊,后手只在脅下藏,手足鼻尖三尖對”。(3)車式形意拳起勢是鷹捉把之起,出勢是鷹捉把之落,宋氏形意拳劈拳的起勢是“兩拳一抱口中出,前手上頂如眉齊,后手隨跟緊相連,兩肘抱脅如心齊,氣隨身法落丹田”,出勢是“手足齊落后足隨,四指分開虎口圓,前手高低如眉齊,后手只在脅下藏,手足鼻尖三尖對”。
3.2 建議
(1)解讀晉商文化中對形意拳的理解,剖析形意拳的重要生存發(fā)展之路。形意拳的基本腿法,拳法,以及各種修煉技法,在各種方面都是指得商討和研究的。突出不同形意拳劈拳的特點,使形意拳劈拳習練者掌握不同流派的形意拳劈拳特點。(2)在練習不同形意拳之前應先進行不同劈拳特點的學習,熟練掌握不同流派劈拳,為不同流派形意拳其他拳種的學習和練習奠定基礎。(3)在不同流派劈拳的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按照不同流派劈拳的基本要點、要求和特點進行練習,掌握正確的劈拳路線。
參考文獻:
[1]王曼.形意拳在濟南市的傳承現(xiàn)狀分析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4.
[2]張建勇.儒家思想對車毅齋武學的影響[J].搏擊·武術科學,2011(06):39-40.
[3]張春.影響形意拳演變因素的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5.
[4]王攀峰.形意拳源流考[D].太原:中北大學,2014.
[5]王攀峰,劉定一.形意拳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契合[J].搏擊·武術科學,2014(02):39-41.
[6]宋寶貴.武技留英名偉業(yè)傳永世——紀念宋世榮先生誕辰160周年[J].精武,2009(10):15-17.
[7]張彥.山西省部分地區(qū)形意拳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
[8]李學思.解讀“鷹捉”[J].搏擊,2013(04):26-27.
[9]崔秉珍,韓麗云.口訣法在形意五行拳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9(02):59-60,73.
[10]馬志斌,黃鑒衡.中華武術精選,武當篇[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