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欽君,唐志強
(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禽飼料技術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1400)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食物攝取也更加廣泛,鵝肉及其副產品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肉鵝養(yǎng)殖的規(guī)模、養(yǎng)殖條件等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養(yǎng)鵝模式主要為放養(yǎng),并飼喂稻谷、玉米、青菜類,蛋白低,所以不易出現(xiàn)痛風類疾病,但這種養(yǎng)殖方式使鵝生長緩慢,經(jīng)濟效益差。而隨著近幾年鵝規(guī)?;B(yǎng)殖的興起,尤其是伴隨異于傳統(tǒng)放養(yǎng)和飼喂模式下的網(wǎng)床和全價料模式時代的到來,雛鵝痛風正在威脅著廣大養(yǎng)殖戶的切身利益,該病主要發(fā)生于3周齡前的雛鵝,尤以10~15日齡為死亡高峰,死亡率可高達30%~50%[1]。家禽痛風主要是由于其體內缺少精氨酸酶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氨不能被迅速合成尿素,而是首先合成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然后再形成尿酸,最終再經(jīng)過腎臟排出體外,所以家禽是最容易患痛風的物種[2]。其病理特征為血液尿酸鹽水平增高,尿酸鹽在關節(jié)囊、關節(jié)軟骨、內臟、腎小管以及輸尿管和其它間質組織中沉積。而尿酸在肝臟中產生,是禽類氮代謝的終末產物,因此尿酸鹽的異常積蓄會引發(fā)痛風,故痛風又稱尿酸鹽沉積綜合征[3-5]。
痛風表現(xiàn)為兩種綜合癥狀,即內臟型痛風(Visceral gout)和關節(jié)型痛風(Articular gout),但這兩種綜合征在病因、病變和發(fā)病機理上是不同的。二十世紀初,Bannes認為禽類的內臟型痛風與人類的尿毒癥相類似,而禽類的關節(jié)痛風更像是人類的痛風[6]。而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痛風并不是同時發(fā)生在同一個體上[7]。之所以容易把內臟型痛風和關節(jié)型痛風混淆,是因為發(fā)生內臟型痛風時,尿酸鹽結晶體會迅速聚集在關節(jié)滑囊和肌腱等部位。但有一個明顯區(qū)別就是內臟型痛風發(fā)生時關節(jié)處雖有尿酸鹽結晶體但關節(jié)沒有炎癥,周圍組織也不會發(fā)生病變,更不會有“痛風石”的出現(xiàn)[2]。
1.1 關節(jié)型痛風 關節(jié)型痛風目前主要研究還是集中在遺傳方面,類似于人這方面。而高蛋白日糧確實可以出現(xiàn)該痛風癥狀,但并不是主要因素[2]。而其主要因素來自于遺傳性,即某些品種的禽類的腎小管對尿酸分泌存在缺陷,正常飼料也會發(fā)生痛風,雖然高蛋白飼料不是主要因素,但是可以促進痛風的發(fā)生[8]。
1.2 內臟型痛風 內臟型的痛風也叫內臟尿酸鹽沉積,特征是腎臟、心臟、肝臟的漿膜表面、腸系膜、氣囊或腹膜的尿酸鹽沉積。是比較常見的痛風類型,且其發(fā)生往往是大規(guī)模,死亡率可高達30%~50%,會給養(yǎng)殖戶帶來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1,9]。導致內臟型痛風的因素有很多,并且隨生產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的致病因素也在不斷被發(fā)現(xiàn)。而原發(fā)性的致病因素則主要是因為攝入過高蛋白含量的原料所致,尤其是動物性蛋白[10]。此外,能量水平對痛風的發(fā)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1]。繼發(fā)性的內臟型痛風往往是由于其腎臟受到損傷,但因素眾多,一般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飼料營養(yǎng)方面的因素是目前主流觀點,現(xiàn)在較大規(guī)?;B(yǎng)鵝場飼喂雛鵝時多用肉雞、肉鴨料,但其營養(yǎng)指標并未做較大改動,而鵝與雞、鴨等對蛋白質、鈣磷以及粗纖維的需求并不相近,這就造成了營養(yǎng)性原因導致的雛鵝痛風問題。李鳳蓮等[4]描述,鵝場使用肉雞料中蛋白含量在22%,且任意添加營養(yǎng)成分,而過高的蛋白質給腎臟造成負擔且產生大量尿酸,使得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增大,并與血液中的Ca2+、Na+等結合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體內,造成蛋白過高引起痛風。李榮正[12]也建議禁止使用高蛋白含量(≥20%)的全價鴨料進行飼喂雛鵝。蔣龍飛等[13]報道雛鵝日糧中鈣含量達到3.1%(雛鵝正常鈣需要量為0.8%~1.0%),鈣磷比例失調達 7.8∶1.0(正常比例為 1.0∶0.7),雛鵝發(fā)生痛風,高鈣為主導因素,低磷能夠促進痛風的發(fā)生[14,15]。內臟型尿酸鹽沉積通常是由于尿酸鹽的排泄障礙導致,其中包括了能夠引起家禽腎功能不全(腎炎、腎病等)等諸多因素。而尿酸鹽的排泄障礙主要與輸尿管堵塞、腎臟損傷和脫水有關。維生素A的缺乏可以導致輸尿管、腎小管的粘膜角質化并脫落,從而導致尿路障礙增加尿酸鹽的沉積[14]。
病毒性、微生物等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流觀點都認為家禽痛風是由于營養(yǎng)代謝異常形成的一種營養(yǎng)代謝病癥而非病菌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其準確性原因卻尚未清楚。姜曉寧等[16]就通過對全國各地雛鵝通風病癥采集143份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及病原的分離鑒定,結果顯示,禽星狀病毒陽性檢出率高達96.5%。進行遺傳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該菌株與雞源、火雞源、鴨源以及鵝源星狀病毒的親緣關系較遠。動物回歸試驗顯示接種SDPY株的雛鵝陸續(xù)死亡,且在心、肝、肺、腎以及關節(jié)腔內均出現(xiàn)了尿酸鹽結晶和腎臟腫大特征,與自然病癥一致,即判斷雛鵝痛風病的病原為新型鵝星狀病毒。Tamas Mato[17]在文中提到,從雞體內分離得到的星狀病毒同輕度生長抑制和腎損傷有關。馬倩[18]則認為,凡具有嗜腎性,能引起腎臟功能性損傷的病原微生物都可能造成尿酸鹽的排泄受阻,進而引起痛風。黃德軍[19]報道,隱孢子蟲感染尿道引起雞痛風以及出血性多瘤病毒感染也會引起鵝痛風。
2.1 關節(jié)型痛風 關節(jié)型痛風相比于內臟型痛風明顯,關節(jié)、趾跗與跗關節(jié)腫脹、足趾變形且站立不穩(wěn),行動遲緩、單腿跛行。
2.2 內臟型痛風 病雛鵝前期羽毛松亂、消瘦、閉目縮頸、糞便發(fā)白、采食相對正常[13]。后期則輕微厭食,采食量下降,難于站立,喜趴臥,腹瀉,肛門周圍絨毛粘有糞便,受到驚嚇也難以行走,喙發(fā)紅,體溫升高,腎臟受損或衰竭[4,12]。
3.1 關節(jié)型痛風 發(fā)病關節(jié)處有白色粘稠樣液體,滑液含有大量由尿酸、尿酸銨、尿酸鈣形成的結晶[3,12]。如果發(fā)病時間較長,在關節(jié)處可以見到痛風石(tophus)。痛風石是由尿酸鹽結晶、成纖維細胞、炎癥細胞、巨細胞、吞噬細胞等構成的肉芽腫,一般存在與發(fā)生痛風性損傷的部位:滑液膜、關節(jié)軟骨、骨肌肉系統(tǒng)、皮下組織以及腎臟[2]。但是,該類型痛風禽類的腎臟卻存在很少的痛風石,甚至沒有腎損傷[6]。
3.2 內臟型痛風 內臟型痛風,皮下、腿部兩側肌肉均有白色石灰樣的沉積,肝臟表層覆蓋有結晶物,心包膜增厚且有大量白色結晶物附著或包被,輸尿管明顯變粗、代謝異常,直腸末端有白色內容物混于稀薄糞便中,腎臟腫大,形成花斑腎(見圖1),腎顏色變淺,膽汁溢出,腸壁變薄且內有明顯的尿酸鹽沉積,肌胃有出血或潰瘍,角質層容易剝離[4]。
圖 1 死亡雛鵝的刨檢變化
但不同影響因素形成的痛風也有所不同,如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嗜腎株感染的病例,病毒存在區(qū)域的細胞質會液化、細胞器溶解;腎小管上皮細胞中有病毒性毒粒子。而高蛋白與高鈣所引起的痛風腎小球、腎小囊、近、遠曲小管都會有所損傷[20]。
無菌條件下取病雛鵝肝、脾、腎、氣囊等病變組織接種于營養(yǎng)瓊脂、兔鮮血瓊脂,37℃培養(yǎng)48h,未見細菌生長。無菌條件下取病雛鵝肝、脾、腎、氣囊等病變組織剪碎研磨,用滅火生理鹽水作1∶5稀釋懸液,加入青霉素和鏈霉素處理后,接種于12~15日齡的鵝胚絨毛尿囊腔內,每個鵝胚接種0.5ml,3~5d后觀察并未發(fā)現(xiàn)鵝胚死亡。取出鵝胚剖檢,未見鵝胚有任何病變。刮去腸內容物,用生理鹽水稀釋后涂片,置于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未見有球蟲卵囊。取肝、脾、腎、氣囊、關節(jié)處石灰樣物做觸片,置于低倍顯微鏡下觀察,見有大量針尖樣的尿酸鹽結晶物[4,12]。
在了解導致雛鵝痛風的病癥和病因后,怎樣去預防該癥發(fā)生和出現(xiàn)該癥后如何治療成為關鍵。由于造成該病癥的因素眾多且復雜,且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來根治或預防該病,所以只能在日常生產中通過預防疾病發(fā)生、降低發(fā)病率和在病癥暴發(fā)間合理管理、適當用藥來降低損失。
5.1 預防 由于導致痛風的因素眾多,因此做好預防更為關鍵。李榮正等[12]建議及時發(fā)現(xiàn)病鵝隔離飼養(yǎng),多喂些青綠飼料,增加雛鵝日常飲水,并在飲水中增加護腎利尿的藥物以及電解質多維,促進尿酸鹽的排出。此外,鵝是草食水禽,日常飼養(yǎng)過程中應以青飼料為主,高能量、高蛋白(蛋白質的需求為日糧的15%[21])飼料為輔。雛鵝在3周齡后到育肥前期,青飼料應該達到85%~90%,缺少青飼料的季節(jié),要增加日糧維生素A的含量并添加維生素D[22]。另外,飼料中應添加腎腫解毒藥或中藥用于預防和治療[23],陽希文[24]在肉鵝發(fā)生痛風疾病時,將用料程序改為1~10日齡喂雛鵝料(蛋白含量喂21%),10~45日齡喂中鵝料(蛋白含量為16%),45日齡至上市使用大鵝料,至此未出現(xiàn)痛風疾病。此外,劉玉花[25]采用中藥預防痛風效果較好,滑石 80g、黃芩80g、茯苓 60g、車前草 60g、豬苓 50g、枳實 40g、海金沙 40g、茴香 30g、甘草30g、熬汁飲喂或金錢草 30g、石葦 10g、滑石 10g、魚腦石10g、海金沙10g、甘草3g,拌入飼料。但藥物使用時間和量要控制好,因為大多數(shù)藥物是通過腎臟排出,會增加腎臟負擔。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清理、消毒,以防因病癥初期導致鵝抵抗力下降形成的繼發(fā)性感染。保持圈舍清潔衛(wèi)生、干燥,避免有害氣體如氨、硫化氫、二氧化碳等的危害[26,27]。
5.2 治療 而對于治療該病癥,多數(shù)人也有自己的經(jīng)驗,陳英輝等[15]采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1.5片大黃蘇打片粉末混飼。而近來中草藥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其中藥治療的原則是“利水滲濕、健脾胃調氣血、抗菌消炎;利尿通淋、清熱利濕”,李鳳蓮等建議使用腎腫解毒藥或篩選出由瞿麥、關木通、車前子、滑石或甘草等組成的中草藥組方進行治療3~5d可見效[4]。又如腎腫痛風散里邊則是由海金沙、大黃、白術、木通、金錢草、滑石、茯苓、豬苓、川芎、為末,按照每公斤 0.5~1.0g,每日分兩次混于飼料[2,28]。韓秀云[29]、孟雪健[30]、張洪增[31]也都 通過中藥治療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禽的痛風,并取得較好效果。
而類似別嘌呤[32]、丙磺舒[33]、辛可芬、地塞米松[34]等對于痛風都有較好治療效果。
在調制雛鵝日糧時,其蛋白含量應將至15%以下,且雛鵝禁止使用磺胺類藥物[4,12],鈣磷比例為 2∶1[21],閔育娜[35]通過實驗對比得出 0~4 周肉鵝能量和蛋白質營養(yǎng)需求分別為ME11.87MJ/kg和20.0%(或蛋能比為 16.85gCP/ME);5~8周肉鵝能量和蛋白質營養(yǎng)需求分別為ME 12.12MJ/kg和16.0%(或蛋能比為13.20gCP/ME)。鈣磷方面,崔恒敏等[36]通過對天府肉鵝試驗得出結論,缺鈣組(低于正常1.05%)和缺磷組(0.41%)均出現(xiàn)生長受阻、骨組織受損等情況。而對于粗纖維含量,張慧[37]研究發(fā)現(xiàn)肉鵝0~4周齡日糧中粗纖維含量在3.24%~4.02%為宜,8~11周齡粗纖維含量在4.29%為宜,15~18周粗纖維含量在4.72%時對增重無影響。唐建霞[2]通過實驗對比發(fā)現(xiàn),高鈣組(鈣含量為3.8%)出現(xiàn)腎臟的損傷,但未見尿酸鹽在內臟器官沉積;高鈣高蛋白組(鈣含量3.55%,粗蛋白24.58%)發(fā)生典型內臟型痛風,且尿酸鹽在內臟器官表面有沉積。但是,也有試驗在蛋白水平分別為22.5%和43.97%進行連續(xù)42d飼喂雛鵝試驗,雖然發(fā)現(xiàn)血漿尿酸升高,但未出現(xiàn)內臟型或關節(jié)型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