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輝
黑豆衣、浮小麥各30克,加水煎湯服用,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芍我归g盜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中醫(yī)認為“盜汗多陰虛”,即盜汗者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頭暈耳鳴、兩顴潮紅、口干舌燥、舌紅少苔等腎陰虛或陰虛火旺的癥狀。
黑豆衣為黑大豆的種皮,味甘,性涼,入脾經(jīng)、腎經(jīng)、肺經(jīng),具有滋陰養(yǎng)血、平肝益腎的功效。黑豆衣首載于《本草綱目》,但入藥較少見,一般可用黑豆代替。黑豆為強壯滋補食品,有補腎養(yǎng)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浮小麥為小麥未成熟的穎果,其性涼,味甘咸,入心、脾、腎經(jīng),有益氣養(yǎng)心、止汗、退熱除煩等功效,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口干舌燥、神志恍惚、心煩失眠等。臨床實踐表明,浮小麥單用或配伍用,都是一味止汗良藥,對陽虛自汗、陰虛盜汗都十分有效。
以上二味合用,對腎陰虛、陰虛火旺引起的盜汗有一定療效。如盜汗口渴甚者,上方可加五味子、天花粉各15克;骨蒸潮熱者,可加生地15克、地骨皮30克。如屬陽虛自汗者,可加黃芪30克。
需要提醒的是,盜汗多見于甲亢、糖尿病、結(jié)核、更年期綜合征等病,這類盜汗均可酌情選用本方,起輔助治療作用,但同時應(yīng)注意治療原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