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化妝品罪目前為結果犯,嚴重后果的出現(xiàn)是入罪的客觀要件之一,而這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為了更好的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并有力打擊不法犯罪分子,本文從現(xiàn)行規(guī)定入手,綜合運用描述性研究、比較等多種方法,找出本罪不足之處,再對本罪修訂為行為犯進行探討,說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對本罪修訂為行為犯進行價值分析,得出應當將本罪修訂為行為犯的結論。
關鍵詞 行為犯 結果犯 法益
作者簡介:李勤亮,西南科技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57
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化妝品罪從犯罪客觀要件方面來說,有兩個條件:
一是必須有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化妝品的行為。本罪不要求兼具生產和銷售行為,有其一即可,即使二者兼具,在其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也不實行數(shù)罪并罰。
二是必須有嚴重后果。在生產或者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化妝品的基礎之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才應予立案追訴:造成他人容貌毀損或者皮膚嚴重損傷的;造成他人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致使他人精神失?;蛘咦詺ⅰ⒆詺堅斐芍貍?、死亡的;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梢?,本罪為結果犯。
(一) 從法益保護力度方面談不足
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罪下,有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包括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化妝品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九個具體罪,解讀相關法條可知,《刑法》第一百四十條實際是對第一百四十一條到第一百四十八條的補充,在第一百四十一條到第一百四十七條中,刑罰的力度都較強硬,有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有死刑。而《刑法》第一百四十八條,即本罪,其刑罰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可見在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中,本罪科處的刑罰最低。同為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罪,無可爭辯,都將侵害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這個法益。首先要承認一點,不同的罪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打擊和保護,給予的刑罰自然也會不同。生產、銷售假藥,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等保護的法益包括人們的健康權,本罪保護的法益也包括人們的健康權,而嚴重后果在前列罪中屬于加重情節(jié),在本罪中卻是定罪的依據(jù)。如此看來,本罪的入罪標準更高,刑罰相對較低,在保護了共同法益的情形下,容易讓人們陷入這樣的誤區(qū),人們的健康權在本罪中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力度。
(二)從刑法介入角度談不足
嚴重后果是本罪成立的客觀要件,不是量刑情節(jié),按照構成結果說和犯罪既遂說,在其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只有當事人受到現(xiàn)實侵害,比如出現(xiàn)毀容、器官組織嚴重毀損等嚴重后果,本罪才成立。在損害事實出現(xiàn)后,刑法才介入,可見具有嚴重滯后性。刑法不是萬能的,縱觀刑法發(fā)條,大多數(shù)是在損害事實出現(xiàn)后,刑法才介入,但僅就本罪而言,刑法可以做到更好的保護。在當事人受害之后,刑法介入保護,保護的是什么呢?其實無所謂保護,只是事發(fā)之后的人道主義關懷。
其一,不法者已經(jīng)實施了違法行為,當事人已然受到現(xiàn)實侵害,那么本法所要保護的法益之一,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已經(jīng)被擾亂,刑法事后介入只是為了打擊一部分犯罪,預防犯罪,又談何保護?
其二,當事人受到侵害,其健康權已遭到侵犯,刑法事后介入不能保護健康權,只能說是給予一定程度的精神撫慰,當事人遭受的損失,很可能是無法彌補的。
因此,現(xiàn)行刑法關于本罪的規(guī)定從法益保護角度來看,確實存在滯后的弊端,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從因果關系舉證談不足
行為犯不要求結果;結果犯要求結果,因此進而要求存在因果關系。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只有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才對其行為負責,而在結果犯中,因果關系的舉證卻是非常困難的,即使結果與行為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系,若無確鑿證據(jù),也不能進行證明。從受害者角度看,存在使用方式不當、與其他化妝品混合使用等因素,從生產者、銷售者角度看,存在化妝品功能說明不清、過失性等因素。以上因素若同時存在,錯綜復雜,交叉不清,那么相關機構就很難確定主因果關系,最終導致很難定罪或定罪不成。
行為犯,在一定角度上可以說是與結果犯相對的概念。通說認為,行為犯,不以行為在外界產生一定變動或影響為必要,只要行為人所為合乎不法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活動,即以完成實現(xiàn)該不法要件。刑法教科書中,也有對行為犯的定義,即以法定犯罪行為的完成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不要求出現(xiàn)物質性的表征,行為告訖,犯罪既遂,這比較合乎犯罪既遂說。在犯罪成立說中,行為犯是指行為人只要單純實施刑法分則所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行為就足以構成犯罪,而無需發(fā)生一定的犯罪結果。以上對行為犯的定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實施法定行為即可,不要求有犯罪結果的發(fā)生。嚴重后果不再是入罪的客觀要件,只要當事人實施了生產或者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化妝品的行為,在其他方面滿足的前提下,本罪即成立。
(一) 必要性
1.更好的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和保障人們健康權
我國制定了《產品質量法》、《化妝品衛(wèi)生標準》、《化妝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化妝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法規(guī),可知國家很重視化妝品的安全保障,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的維護。然而行政機關的介入與刑法的介入銜接不當,二者管轄邊界比較模糊,存在職能脫節(jié)的不足,雖說以上法規(guī)可以打消部分不法分子蠢蠢欲動的念頭,而依然有大量不法者為牟取暴利,以身試險。
有學者稱,當出現(xiàn)的危害結果達不到嚴重后果的程度,或者根本沒有嚴重后果的時候,可以適用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誠然,因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行為就是生產、銷售行為。這就需要圍繞“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進行討論?!颁N售金額5萬元以上”是犯罪成立的條件,即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才構成犯罪,如果銷售金額不足5萬元,不構成犯罪。5萬元的銷售金額是眾多的消費者分攤,這給了銷售者一定的作案空間。銷售者鉆法律空子,故意控制銷售金額接近5萬卻不超過5萬,而所銷售的化妝品屬偽劣產品,給化妝品使用者帶來的傷害又達不到嚴重后果的程度,再將風險分擔成多個部分,銷售者同樣可獲取高額利潤卻不負相關責任。
2.增強行為規(guī)制力度
如果將結果犯修訂為行為犯,那么根據(jù)犯罪構成理論,客觀構成要件僅要求有生產或者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化妝品的行為即可,這彰顯了嚴厲的打擊態(tài)勢,增強了對不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生產或者銷售的行為告訖,犯罪即成立,更加嚴苛的法條必定在很大程度上達到規(guī)制不法行為的作用。此法條不比拐賣婦女、兒童罪這一類型的罪,拐賣婦女兒童的數(shù)量達到足以判處死刑時,在此基礎上再增加拐賣婦女兒童的數(shù)量,已沒有比死刑更嚴苛的刑罰,極大可能導致惡性循環(huán)。然而本法本身的刑罰力度就有一定的緩和空間,給了不法者可回頭的余地。將本罪修訂為行為犯,降低入罪門檻,增強了刑法震懾強度,對于行為的規(guī)制將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3.順應現(xiàn)代刑法發(fā)展的總趨勢
根據(jù)最新修訂的刑法修訂案九,以生刑更重死刑更少的精神調整刑罰結構,廢除死刑,降低起刑點是現(xiàn)代刑法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刑法修訂案九中,直接廢除了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等九個罪名的死刑,間接廢除了貪污罪的死刑,同時,在恐怖主義犯罪、貪污賄賂犯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侵犯人身權犯罪方面,明顯加重了刑罰。在此背景之下,將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化妝品罪從結果犯修訂為行為犯有其時代進步意義,此罪起刑點的降低是回應社會的需要,有利于社會管理的優(yōu)化,畢竟社會安全只能由優(yōu)良的社會管理來實現(xiàn)。降低起刑點也能達到預防犯罪,保衛(wèi)社會安全這一根本目的,它對于未來刑法的發(fā)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應該予以考慮。
(二) 價值分析
1.從健康權保護角度分析
修訂為行為犯后,當受害者與不法者對峙時,不再要求其必須受到現(xiàn)實侵害,沒有這一道門檻之后,適用本法更暢通。在此法條環(huán)境之下,不法者不法的念頭已被扼殺在搖籃之中,或者其已被控制在法律之下。極大地減少了化妝品使用者出現(xiàn)毀容,脫發(fā),長斑等嚴重后果的情形,同時也可以避免由身體損害帶來的精神損害。
2.從追求效率、預防犯罪角度分析
從生產或者銷售的行為,到化妝品使用者受到的侵害達到嚴重后果的程度,在此期間足夠不法者掩飾、轉移罪行,或者逃匿,極大的增加了辦案難度,也加大了辦案成本,這有違刑法對效率價值的追求。修訂為行為犯之后,將大大增加威懾力,在更加嚴苛的法條環(huán)境之下,許多有不法念想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更加懼怕法律的威嚴,其不法行為必定有所收斂。若仍有不法者無視法律的存在,依然進行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化妝品的行為,那么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
將本罪從結果犯修正為行為犯,一方面,省去了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困難的舉證,另一方面,將刑法的介入前置,造成更高程度的威懾效果,減少犯罪,直接加強了對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對人們健康權的保護程度,也進一步維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彰顯了嚴厲的打擊態(tài)勢,也體現(xiàn)了法律更加細致化和規(guī)范化的一面。
參考文獻:
[1]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3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秦鈺慧主編.化妝品安全性及管理法規(guī).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3.
[3]鄔建平.《化妝品標識管理規(guī)定》實施指南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選編.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4]尤啟辰.中國化妝品行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日用化學品科學.2007,30(1).
[5]謝望原.論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中的銷售金額.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3).
[6]王琪.化妝品市場監(jiān)督管理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吉林大學.2016.
[7]何蘭.行為犯立法研究.廣西民族大學.2015.
[8]尚棋.論我國化妝品安全監(jiān)管法律的完善.復旦大學.2014.
[9]魏修臣.行為犯的概念及其未完成形態(tài)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9.
[10]趙玉榮.結果犯基本問題研究.鄭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