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羅燕
近日,《中國賣鹽的是畜生》一文在網上廣為傳播,文章以某教授的名義,指出食鹽里面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對人體肝臟腎臟造成傷害。
文章的傳播引起一些人的恐慌,畢竟食鹽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調味品。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是否安全?
就此,《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了北京市衛(wèi)計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等機構及專家。
安全,多國在用
“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常見的抗結劑,添加到食鹽中是經過安全性評估的,很多國家都在用,沒有問題?!睂τ趤嗚F氰化鉀的安全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李寧表示。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的規(guī)定,亞鐵氰化鉀在食鹽中的最大添加量是0.01克/千克。
“只要在這個限值內使用都是安全的。”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三室副研究員王華麗表示,目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也沒有收到過相關風險報告。
《民生周刊》記者從北京市衛(wèi)計委了解到,臨床方面未發(fā)現因亞鐵氰化鉀中毒的聚集病歷。
“亞鐵氰化鉀是食品添加劑,有相應的國家標準,標準量值源于毒理學實驗,嚴格按照標準添加應該是安全的?!北本┦行l(wèi)計委相關人員表示。
其實,亞鐵氰化鉀在國外也主要用作抗結劑,防止食鹽結塊。
歐盟可以用亞鐵氰化鉀/鈉/鈣,限量為20毫克/每公斤。美國可以用亞鐵氰化鈉,限量和中國差不多。日本可用亞鐵氰化鉀/鈉/鈣,限量值是中國的兩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允許使用,批準的是亞鐵氰化鉀和亞鐵氰化鈉。
是否使用亞鐵氰化鉀和產品性質有關,比如大顆粒的海鹽可以不用添加。進口食鹽、出口食鹽均有添加亞鐵氰化鉀的,“外國人不用”純屬捏造。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亞鐵氰化鉀的終生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0.025毫克。也就是說,對于60公斤重的人,每天攝入1.5毫克亞鐵氰化鉀完全沒問題。
那么,食鹽遇高溫會使亞鐵氰化鉀分解成氰化鉀嗎?
科信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氰化鉀確實是一種劇毒物質,但它和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完全不同。亞鐵氰化鉀穩(wěn)定性很高,只有在高于400℃才可能分解產生氰化鉀。
“平時我們做飯,到200℃的時候,菜可能就要燒焦了。即使食鹽中亞鐵氰化鉀在高溫狀態(tài)下真的分解出了氰化鉀,要達到讓一個成年人中毒的劑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幾十公斤的鹽才行?!?鐘凱說。
消費者可自主選擇
對于用不用使用添加了亞鐵氰化鉀的食鹽,消費者其實可以自主選擇。
王華麗表示,按照相關規(guī)定,食鹽生產商要進行標識,表明添加了哪種添加劑。消費者識別也很容易,看配料表即可。
食鹽加入亞鐵氰化鉀是為了防止食鹽結塊,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告訴《民生周刊》記者,有的食鹽容易吸潮、結塊,如果不加抗結劑,使用起來不方便,有的鹽甚至很難砸碎,可能需要事先碾碎。
據鐘凱介紹,食鹽的抗結劑不止亞鐵氰化鉀一種,還可以添加檸檬酸鐵銨、碳酸鎂、二氧化硅、硅鋁酸鈉等。目前,市場上的食鹽有一些已經改用這些抗結劑,也有一些食鹽直接去掉了抗結劑。而選擇亞鐵氰化鉀或亞鐵氰化鈉作為抗結劑,是因其效果好,價格也便宜。
事實上,在市場上除了井礦鹽等容易結塊的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多數鹽品都未添加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如湖鹽、冰晶鹽等,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很大。
記者從中國鹽業(yè)協會了解到,根據《國務院鹽業(yè)體制改革方案》推進供給側改革要求,以及有關支持跨區(qū)域批發(fā)銷售食鹽的文件,消費者在本地食鹽零售商沒有買到需要的食鹽產品,可以通過食鹽電商平臺購買,也可以要求經常購買食鹽的零售商直接從生產需要食鹽品種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yè)進貨。
警惕謠言背后的概念炒作
范志紅表示,其實類似的謠言已經出現過多次,反復傳播是此類謠言的特性。
據記者了解,去年6月就出現過《食鹽里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jié)奏嗎?》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
范志紅認為,謠言背后可能涉及商業(yè)操作,是概念炒作,消費者要小心“被營銷”。比如,宣傳普通鹽、國產鹽不能吃,要吃高端鹽、進口鹽。加了抗結劑的鹽不能吃,那么不加抗結劑的鹽就可能要漲價。
范志紅提醒消費者,不要恐慌,不要輕信謠言。普通的加了抗結劑的鹽,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就不會有問題。
事實上,相關政府部門、中國鹽業(yè)協會及一些媒體都曾針對亞鐵氰化鉀的謠言進行辟謠,但謠言卻在一段時間后再次傳播。謠言散布者利用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敏感心理,一再吸引眼球,謠言成了食品領域的頑疾。
8月27日,在媒體及騰訊《全民較真》的辟謠下,《中國賣鹽的是畜生》這篇文章在微信平臺上被第三方評估為不實信息,無法閱讀。
但《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在這之前,這篇文章已經有10萬以上閱讀量,這意味著,很多人已經被謠言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