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剛
(中鐵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1731)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和“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西部地區(qū)逐漸成為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戰(zhàn)場,在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對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一定影響,形成大量裸露的地表,若不及時修復,將會加劇地表沙化使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惡化。目前,我國在道路沿線植被恢復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人工建植技術的選取[1-3],植物組合優(yōu)選[4-6]和景觀設計等[7-9],而對于建植和養(yǎng)護過程中保水措施研究較少,這不僅增加了養(yǎng)護成本,還造成大量的水資源浪費,尤其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進行人工植被建植時,如不采取相應的保水措施,還會造成植被建植困難、存活率低等問題。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的保水材料為各種類型保水劑。保水劑(SAP)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吸持是自身質量數(shù)百倍的水分[10-11],而超吸水纖維(SAF)是一種吸水能力特別強的功能性高分子新型材料,無毒無害,能夠反復吸水、釋水[12]。目前關于保水材料的研究大多限于同類產(chǎn)品間的對比研究,對于不同類型保水材料之間的對比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選取保水劑和超吸水纖維兩種不同的保水材料,對其在不同條件下的吸水、保水性能進行對比分析,其結果可對干旱、半干旱區(qū)建植中保水材料的選用進行理論指導。
保水劑:是高吸水性樹脂,它是一種吸水能力特別強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本研究選用任丘市輝達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農業(yè)抗旱保水劑;超吸水纖維:是一種吸液量大,吸液速度很快的新型纖維。可吸水、尿液、體液、血液等液體。它吸收液體不同于普通纖維的物理吸附,而是通過化學吸收原理吸水液體后,自身產(chǎn)生膨脹,而將液體封存于纖維內,并難以擠壓出來,本研究選用南通江潮纖維制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超吸水纖維。
土壤水分測試儀:浙江托普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土壤水分測試儀(TZS-3X-土壤水分測試儀)。
對保水劑和SAF的吸水性能進行測試,分別稱取干燥狀態(tài)下保水材料,記為W1;將試樣分別放入去離子水、不同pH溶液和不同濃度電解質濃度溶液中充分浸泡12 h后取出,自然懸掛30 min,以此稱重記為W2,每個處理均重復3次,取平均值。樣品吸水倍率n計算公式如下
n=(W2-W1)/W1
(1)
1.2.2 土壤中保水性能測試
將SAF平鋪于六棱磚土壤中,土壤為選自廢棄地的表層土,并進行風干,SAF平鋪深度為8 cm;稱取與SAF相同質量的SAP,并均勻鋪設于六棱磚土壤中,深度與SAF相同;將相同質量的土壤加入至六棱磚中,進行空白對照試驗。此試驗均在室外進行測定,在六棱磚中分別加入相同量的蒸餾水,并利用土壤水分測試儀對土壤中0~8 cm范圍內平均含水率進行連續(xù)測定,于每天下午17:00進行測定,時間為2016-08-05~2016-08-10,共計6 d時間。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和Excel 2007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圖表制圖處理等。
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隨著浸泡時間的增加呈逐漸升高的變化趨勢,且均成對數(shù)關系,相關性R2均大于0.8,相關性較強。當浸泡時間為1 min時,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分別為111.87 g·g-1和22.45 g·g-1,SAF的吸水倍率為SAP的4.98倍;當浸泡時間為15~20 min時, SAF吸水倍率的基本達到最大值約為150 g·g-1,其后隨著浸泡時間的增長,SAF的吸水倍率基本穩(wěn)定在同一水平。當SAP浸泡60 min時,其吸水倍率達到190.65 g·g-1,為第1 min時吸水倍率的8.5倍,當浸泡時間達到180 min時,吸水倍率基本趨于飽和達到233.29 g·g-1,之后SAP吸水倍率基本趨于穩(wěn)定。
圖1 浸泡時間對保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響
從整體來看,SAP的飽和吸水倍率約為SAF飽和吸水倍率的1.5倍,但前期SAF的吸水倍率要明顯高于SAP吸水倍率,在1 min時,SAF的吸水倍率為SAP的5.85倍,達到111.87 g·g-1;SAF達到飽和吸水倍率所需的時間要明顯小于SAP所需時間,表明在相同浸泡時間內,SAF對水分的吸收效率要明顯高于SAP,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超吸水纖維含有—OH、—COONa、—SO3Na等多種親水基團,而親水基團越多,其吸水能力越強,吸水速率越快[13-14]。
本試驗中溶液的pH值通過添加HCl和NaOH來實現(xiàn)。試驗結果表明:隨溶液pH值的增大,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呈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吸水倍率與pH值之間均成多項式關系,且相關系數(shù)較高(圖2)。SAF和SAP在pH為6~8均能保持較好的吸水性能,吸水倍率均處于較高水平,且在pH=7時均達到最高值。當pH<5時或pH>9時,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當溶液pH=3時,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分別為46.85 g·g-1和68.92 g·g-1,當pH=11時,吸水倍率則分別為98.87 g·g-1和123.57 g·g-1,表明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受pH值影響程度較高,且在酸性溶液中表現(xiàn)出更強的敏感度,吸水倍率更低。分析其原因是在強酸性條件下,SAF和SAP中親水基團上陽離子被H+所替代,導致高分子網(wǎng)格內離子濃度下降,使得高分子網(wǎng)格內外滲透壓下降[15],從而導致SAF和SAP吸水倍率下降,而在堿性溶液中則不會出現(xiàn)離子互換作用[16],因此在酸性條件下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比在堿性條件下低。
圖2 溶液PH對保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隨NaCl濃度的增加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變化趨勢,且SAP吸水倍率下降趨勢明顯高于SAF吸水倍率的下降趨勢。在NaCl溶液濃度大于1.5%時,SAF的吸水倍率要高于SAP的吸水倍率,如在濃度為3%時,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分別為32.69 g·g-1和20.63 g·g-1。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與NaCl溶液濃度之間成負指數(shù)關系,SAF:yS=119.2e-0.33x,R2=0.716;SAPyB=165.0e-0.77x,R2=0.911。說明當NaCl溶液濃度超過1%后,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分析其原因,可用Flory離子網(wǎng)絡理論得到解釋[12,17-18],SAF和SAP的吸水能力主要是由高分子網(wǎng)格內親水基團和溶液中Na+被束縛在高分子網(wǎng)格內,在網(wǎng)格內外中形成一種滲透壓進行吸水,而隨著溶液Na+濃度的增加,滲透壓減少,SAF和SAP的吸水能力也逐漸降低。
圖3 NaCl溶液對保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響
LS、LB和LK中的土壤含水量均隨時間的推移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變化趨勢,且均成對數(shù)關系,相關系數(shù)均達到0.9以上(圖4)。在前期(1~3 d)3種不同措施中的土壤含水量下降趨勢均比較快,而在后期(4~6 d)土壤含水量下降趨勢逐漸趨于平緩。第1 d,在分別加入等量的水后,LS、LB和LK中的初始土壤含水量均不相同,其中LS中土壤含水量最高為65.12%,其次是LB中,含水量為55.66%,而LK中土壤含水量僅為45.44%,且差異性顯著,P<0.05。表明LS和LB措施均能對過境水分起到有效的截留作用,但LS措施的截留效果要優(yōu)于LB措施。從整體來看,在同一時刻中,不同措施中的土壤含水量排序均為:LS>LB>LK,如在第6 d LS、LB和LK中的土壤含水量分別為25.07%、15.19%和12.2%,且差異性明顯,表明LS措施的保水性能要優(yōu)于LB措施,對植物的水分需求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總體來說,LS措施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要優(yōu)于LB措施,分析其原因是在LS措施中,SAF土壤中成面狀鋪設,在自然條件下,當水下滲至纖維層時,超吸水纖維能夠對雨水產(chǎn)生截留,使水分被超吸水纖維充分吸收,且當超吸水纖維吸收至飽和狀態(tài)下,也能對下滲的雨水產(chǎn)生阻擋,使其緩慢下滲,被土壤充分吸收。有研究表明,超吸水纖維的耐壓保水率較高,保水性能優(yōu)良,而SAP的吸水速率主要受SAP的外形、顆粒大小和表面結構等因素影響[19-20]。本研究所采用的SAP為顆粒狀,在未吸水狀態(tài)下其粒徑較小,對下滲的雨水的截留效果有限,對水分的吸收率較低,因此相比于LS措施,LB措施的保水效果較差。
注:LS為六棱磚+土壤+SAF;LB為六棱磚+土+SAP;LK為六棱磚+土壤圖4 不同保水措施對土壤含水量的變化
(1)SAF和SAP的飽和吸水倍率分別為150 g·g-1和233 g·g-1,其達到飽和吸水倍率所需的時間分別為15~20 min和180 min;在吸至飽和吸水倍率前,SAF的吸水效率要遠高于SAP。
(2)在同一pH值條件下,SAP的吸水倍率均大于SAF的吸水倍率;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隨pH值的增加呈倒“Λ”型變化趨勢,在中性條件下可達到最高吸水倍率。
(3)隨著NaCl溶液濃度增加,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呈逐漸降低的變化趨勢,而在NaCl溶液濃度高于1.5%中,SAF的吸水倍率要高于SAP的吸水倍率。
(4)在室外試驗中,SAF對入滲水的截留效果和保水性能均優(yōu)于SAP,建議在實際建植應用中優(yōu)先選用SAF作為保水材料,尤其是在邊坡等不利于水分存儲區(qū),有利于建植植被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