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道
近日,運營商不限量套餐受到廣泛討論,筆者認為,運營商其實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限量,不限量之上的限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體現(xiàn)。那么放眼國外運營商,他們又是如何玩轉“不限量”的呢?
日本:只做明明白白的“不限量”。
日本社會一直以來就給人嚴謹、細致的印象,日本運營商們也是如此。從日本通信市場歷史上看,就從未出現(xiàn)“不限量”的字眼。因此,無論是早期的階梯式流量(一開始按量收費,封頂后資費不變),還是后來的定額流量,永遠都是“明碼標價”。筆者于2011年時前往日本留學,當時所用的4G套餐流量為7GB,超量則限速(限速至128kbps)。這似乎與我們現(xiàn)在的情況很相似,但卻沒有人投訴,理由就是日本的運營商從不會標榜自己的套餐是不限量套餐。如今,日本4G套餐中的流量門檻普遍提升至了20GB,但依舊沿用著“超量限速”這一熟悉的配方,并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日本通信行業(yè)的默認標準。
美國:以權益區(qū)格“不限量”用戶。
相較于日本“不限量”的波瀾不驚,美國的不限量歷史則顯得跌宕起伏。早在2009年,美國市場就已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流量不限量套餐,但由于過度放開,導致很多用戶大肆使用,運營商的網絡一時間不堪重負,因此在2011年運營商紛紛叫停了該政策。而在此后的幾年間,AT&T;曾一度推出所謂的“不限量”套餐,但由于并沒有在宣傳時給予充分的告知,最終被FCC(聯(lián)邦通信局)以“虛假宣傳”為由處以1億美元的巨額罰款。因此直到2016年,當運營商再次集體推出“不限量”套餐時,就明確標注了“超量限速”等的提示。
然而針對這一次的不限量套餐,美國運營商則進行了不少創(chuàng)新。以第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為例,他們將不限量套餐分為3類。go unlimited是在網絡環(huán)境擁擠時可被限速,beyond unlimited是在用量超過22GB以后被限速,而above unlimited的限速條件更是要超過75GB。同時,后兩種不限量套餐在視頻收看質量、熱點接入情況、收看付費頻道數(shù)等方面相較于第一種不限量套餐有著更優(yōu)的權益。
從國外運營商的做法看,無論是何種不限量套餐,規(guī)范宣傳概念仍是必要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差異化服務讓每位用戶找到適合自己的套餐,才是不限量套餐發(fā)展的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