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趙楠楠
上世紀80年代,阮羚(左一)在施工現(xiàn)場和工友們的合影
阮羚,是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采訪前,記者在腦海中勾勒著他的模樣:坐在實驗室埋頭搞科研的專家或者高冷的技術大咖……
很顯然,真實的阮羚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作為長江邊上土生土長的武漢人,阮羚的性格里帶著一股武漢人的急躁勁兒,談到興奮的地方,一口武漢話隨時“上線”。今年57歲的他,幽默風趣,還帶著些豪爽的江湖氣息。一天的采訪下來,他的精氣神甚至比年輕人還要好。
工作38年來,阮羚的職業(yè)生涯碩果累累,參與過很多工程的建設,也因此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
在哈密南±800千伏換流站做現(xiàn)場特殊試驗時,毒辣刺眼的陽光和隨時吹來的風沙走石伴隨著他;對口支援西藏時要忍受強烈的紫外線和高海拔帶來的供氧不足;就在剛剛不久的這次西藏之行,他的額頭還被陽光灼傷,脫了一層皮。
阮羚是一個能吃苦又能享受吃苦的人。在海拔4539米高的長江源頭沱沱河做試驗時,他晝夜都要在高原上,他回憶說:“雖然冷得要死,高原反應又大,但是夜晚看著星星和月光灑在沱沱河面,看著飄蕩在上空清晰可見的云,感受到了那種無法替代的耕耘帶來的浪漫?!?/p>
阮羚骨子里透露著樂觀,在他面前好像就沒有難事兒?!叭ノ鞑貨]什么大不了的,爬雪山我照樣能行!”翻看著剛從西藏拍回的照片,他豪爽地笑著,跟年輕時候一模一樣—20歲,他在施工現(xiàn)場穿著白襯衫戴著安全帽和工友們的合影,笑容滿面。
歲月的滄桑與磨礪,催不老年輕的心。站在前往武漢關碼頭的輪渡上,突然想起來一句話,形容阮羚最合適不過:愿你過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