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麟
瑞典電視臺日前播出一檔辱華節(jié)目,激起軒然大波。令人吃驚的是,這樣一件明確、毫無含糊之處的辱華事件,節(jié)目主持人事后竟然狡辯稱“中國人不懂幽默”。更令筆者吃驚的是,竟有不少人——包括中國同胞和西方民眾——從精神上站在施辱者一邊,好像羞辱對象是中國人的話,就不構(gòu)成種族歧視似的。
筆者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多年,經(jīng)常與海外媒體打交道。其間,經(jīng)常應(yīng)邀參加法國媒體各類有關(guān)中國的辯論。因此筆者對某些西方民眾對中國人懷有的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有著切膚之痛。筆者經(jīng)過長期觀察、總結(jié)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媒體經(jīng)年累月地對中國做負面報道,使得這些國家中不少人有歧視華人的觀念,尤其是歐洲人。而其中又以北歐某些國家的人為甚。
這種歧視表面上是出于政治原因。筆者曾在《自由的幻覺》一書詳細分析過,某些西方媒體硬套在中國頭上的某種“民主原罪”:因為中國不民主,所以中國做什么都是錯的。然而實質(zhì)上,這僅僅是一種政治借口??梢詳嘌裕瑹o論你怎么做,也難以改變部分歐洲人對中國人抱有的歧視和偏見。這就是一種最典型的種族歧視,一種在當(dāng)今世界任何國家法律都嚴禁的種族歧視。
要驗證這是否是種族歧視,實際上非常簡單,就看瑞典電視臺是否敢對其他種族的人群做同樣的事情。瑞典電視臺敢用同樣的方式去諷刺、挖苦猶太人嗎?恐怕不敢。換成是諷刺、取笑非洲人和阿拉伯人,恐怕也不敢。如果瑞典電視臺不敢對其他種族人群做的事,卻敢施加于華人,這就被證明是一種種族歧視。因為政治言論自由可能針對任何膚色的人,而種族歧視則往往是有特殊針對性的。
為什么瑞典電視臺不敢諷刺挖苦猶太人、非洲人、阿拉伯人,卻敢惡搞中國人?筆者認為,惡搞中國人一是會被部分人認為“政治正確”,二是不會付出什么代價。這里的“政治正確”是一個典型的西式概念,即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觀念和意識。在長期西方媒體的灌輸下,惡搞中國人恰好反映歐洲民眾的這種“政治正確”。瑞典電視臺如此肆無忌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惡搞猶太人在歐洲大多數(shù)國家都會受到法律制裁;而惡搞非洲人、阿拉伯人則會遭到強烈抗議,甚至可能會發(fā)生流血事件……但惡搞華人,過去往往是一片沉默。
在此,筆者要提及一件發(fā)生在法國的事。2012年8月23日,法國《觀點》周刊發(fā)表一篇題為“在法華人耐人尋味的成功之道”的文章,文章將華人描述成“雇用非法偷渡勞工”、組織黑手黨等專以“非常規(guī)手段”獲得成功的族群。報道激起法國華人的巨大憤慨。該刊社長也以“這是幽默”應(yīng)對,但法國第二代華人已不再接受這種辱華行為。他們通過法國“反種族歧視組織”SOSRacisme對該刊提出訴訟,并打贏了官司。
在任何一個歐洲法庭,這類案件的是非曲直是明確的,用“言論自由”“藝術(shù)幽默”的幌子完全掩飾不住其種族主義的實質(zhì)。而且,不管中國人是否存在著任何報道中或節(jié)目中所描述的某些不當(dāng)行為,都絕不能構(gòu)成對中國人種族歧視的任何理由。所以,今天我們不僅要追究瑞典電視臺的種族歧視違法行為,而且中國人也會用實際行動回擊。我們也要大聲說:我們不會像某些瑞典人那樣,以“種族歧視”為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p>
(作者是旅法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