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責任意識在兒童心理發(fā)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兒童個性、社會性品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因此,重視對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正確、科學、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大人;責任意識;幼兒
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其中家庭因素和幼兒園因素對幼兒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刻的。
家庭因素:通過300份調(diào)查問卷進行分析,從幼兒性別,幼兒是否是獨生子女,父母學歷、父母職業(yè)以及主要照看人這五個角度來進行。這五個因素對幼兒責任意識發(fā)展均有影響,其中父母學歷、父母職業(yè)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責任意識的影響最為突出。父母學歷高,幼兒責任意識水平較高;父母職業(yè)類別中,母親職業(yè)類別對幼兒責任意識的影響大于父親職業(yè)類別;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超過半數(shù)的幼兒是有祖父母、外祖父母進行照看,由于長輩的教育觀念、方式的不合理,使得幼兒責任意識較薄弱,從而影響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
幼兒園因素:從教師和同伴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幾個觀察到的事例,從而得出教師的行為習慣和教育方式影響著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教師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會促進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同伴的良好示范對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社會因素:幼兒接觸社會不多,但是也會通過其他途徑接觸社會,研究中以動畫片為例進行分析。社會中好的一面對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
一、 家庭方面
家庭是幼兒最重要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有著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家長的學歷、職業(yè)及教育方式都對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首先要從家長入手,提高家長的教育修養(yǎng)和道德素質(zhì)。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兒初生之時,最先見到,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都被幼兒看在眼里,也都在默默地學習著,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讓幼兒在自己父母身上看到責任感,從而樹立一種責任意識。例如,父母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能亂扔垃圾等。
其次,父母應該給幼兒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嘗試著去做一些自己所能做的事。不能因為疼愛孩子,而總是替孩子做,也不要過分看輕孩子,覺得他還小,還不能做這些事情,要給孩子提供鍛煉他們自己的機會,這樣他們才能夠成長,在鍛煉中培養(yǎng)責任意識。
同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應該做的,應該怎么做,明確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幼兒時期,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都是通過模仿和反復訓練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幼兒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的嚴格的指導和訓練。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和睦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父母要為幼兒樹立榜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并應該給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適當?shù)姆攀?,讓幼兒去做他所能做、應該做的事?/p>
二、 幼兒園方面
幼兒園對幼兒來說就像是第二個家,在幼兒園中學習、玩耍。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家、園的共同合作。
首先,要提高幼兒的責任認知。在幼兒園中,基本都是通過上課的形式,灌輸給幼兒責任認知的。在此基礎上,在平時幼兒園的生活中,也可以通過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幼兒提高他們的責任認知。例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待幼兒要溫柔耐心,不要總是批評他們。即使幼兒做錯了事,應該通過說理的方式,讓他明白自己做錯了。要讓幼兒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感,讓他知道自己的重要性,讓他們感到自己對于父母、老師、同伴等都有一種責任感。
其次,教師要在平時的活動中,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他們在這些情境中自己體會。例如,通過“小熊生病”“幫奶奶拿東西”等情景,可以讓幼兒內(nèi)心產(chǎn)生幫助關心幫助別人,照顧別人的情感。并且,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小手拉小手”讓大班和小班的幼兒一起參加活動,使得大班的幼兒產(chǎn)生一種責任感,要照顧小班的幼兒,因為自己是大孩子了;還可以開展一些保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的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最后,就是教師和同伴的榜樣作用了。本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育方式、行為習慣對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對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同伴的影響也很重要,同伴之間也會互相學習、模仿、比較。因此,教師對于幼兒正確的行為都應表揚和鼓勵,要及時指出幼兒的錯誤行為,讓幼兒之間學習各自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總之,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應該讓幼兒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去學習。
三、 社會方面
對于社會,幼兒接觸的不多,因此,對于幼兒責任意識的發(fā)展的影響不大,但是,再小的影響,稍不注意也會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
幼兒接觸社會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看電視。當然也有從父母的對話中聽到的,以及在外出自己所親眼見到的社會現(xiàn)象。首先,在電視頻道中,可以增設一些對幼兒有教育意義的電視頻道,讓幼兒在看電視的時候,能從中受到教育。這個作用和看益智動畫片是差不多的。說到看動畫片,現(xiàn)在動畫片越來越多,可是真正對幼兒有益的卻越來越少。因此,對于動畫片的制作標準應該嚴格審定,是幼兒在娛樂的同時不忘記其中的教育意義,讓幼兒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提高責任認知,體會責任情感,并付諸行動。
其次,在社會方面,需要整個社會都行動起來,提高全民的素質(zhì)教育,讓幼兒看到的都是一個個有責任意識的人。例如:社會上有太多的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人,最多的就是闖紅燈,在這個方面應該要重視起來,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
幼兒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父母、教師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全社會都應該重視起來,促進幼兒責任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讓幼兒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曉娜.淺談幼兒的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9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1.
作者簡介:
顧春霞,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勝浦街道金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