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998年以來,我國開始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公路建設方面也開始發(fā)展起來。到目前為止,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經(jīng)達到了125373公里。在高速公路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告訴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建造問題也逐漸引起了人們關注。本文,將以我市太行山高速為例,先闡述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的理論概念,再分析太行山人文景觀設計方案的實施。最后,對其設計方案加以評價,就此推動太行山高速人文景觀設計水平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太行山高速;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塑造
在高速公路發(fā)展中,如何滿足人們對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的期望是公路設計所面臨的新的挑戰(zhàn)。在這一背景下,公路設計者應準確定位美的標準,并深入調(diào)查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觀,將它融入高速公路實施方案中,增強高速公路整體設計水平。以下就是對太行山高速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塑造問題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我國高速公路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有利參考。
一、 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的研究
(一) 人文景觀與生態(tài)恢復的關系研究
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占用、分割土地資源會對沿線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影響生物生長,引發(fā)環(huán)境與不同之間的矛盾,甚至會造成水流沖刷路堤等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推行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可更好地實現(xiàn)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減輕高速公路建設所帶來的消極影響,達到生態(tài)恢復的目的。
(二) 人文景觀設置地點的研究
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主要是根據(jù)不同速度的視覺特性來確定沿公路中心線分布的景觀敏感區(qū)。
(三) 人文景觀表現(xiàn)形式、景觀材質選擇的研究
植物造景、壁畫、雕塑、淺浮雕、彩繪、園林小品等等是高速公路人文景觀的幾種表現(xiàn)形式,太行山高速公路在人文景觀設計中結合當?shù)財嘌赂咂?,群峰崢嶸,蒼溪水湍,流瀑四掛特點,用彩葉植物構成2條彎曲的植物色彩,代表周邊經(jīng)過的河運。太行山,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一個戰(zhàn)略支點,因而,太行山高速設立了很多紅色景觀,主要用于展現(xiàn)當?shù)厝嗣衽c大自然頑強抗爭的拼搏精神。在景觀材質選擇上,本著因地制宜把河道鵝卵石、石子作為了主要材料。
(四) 人文景觀尺度與行車速度的關系
在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中,景觀尺度間隔距離多長,既無法彰顯景觀美感,又會使駕駛人不注重行車安全,提高行車速度。景觀尺度間隔過段,會造成形成負荷過大,使駕駛人不得不提高行車速度。
二、 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方案的實施
在太行山高速公路發(fā)展過程中,融合人文歷史自然景觀設計方案,用自然烘托人文,將人文摻入自然,不僅能夠促進高速公路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可達到弘揚地域文化的目的。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方案的實施步驟如下所示:
第一步:確定人文景觀設計原則。在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方案實施期間,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動態(tài)性原則、安全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經(jīng)濟性原則確定為了人文景觀塑造原則。其中,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主要指導設計者不能以犧牲自然資源為代價塑造人文景觀。動態(tài)性原則,主要指導設計者設計一些動態(tài)景觀,營造“動”感行車氛圍,滿足人們行車需求。
第二步:確定人文景觀美學塑造手法。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將利用不同美學塑造因子塑造景觀。其中,在路線設計上,將結合當?shù)財嘌赂咂?,群峰崢嶸特征,把高速公路和周圍風景融為一體,并借助其他綠化手段對景觀加以修飾,增強景觀美感。
即在路線設計時,會結合太行山當?shù)氐匦?、河流、景區(qū)、城鎮(zhèn)等等確定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中的材料、顏色、紋理的選擇,繼而更好地突出高速公路“勢”。此外,在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上,太行山將把路線全程景觀打造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段,利用色彩原則增強高速公路人文景觀“動感”,并由此起到緩解疲勞作用。除此之外,在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時,將于服務區(qū)位置增設雕塑、景觀小品,用這些裝飾品增強高速公路景觀美感,彰顯以愛國主義為主線的太行精神。
第三步:確定人文景觀美學表達手法。太行山高速人文景觀設計將利用具象手法、抽象手法、半具象半抽象手法設計一些景觀小品,并充分結合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光輝足跡,增強太行山高速景觀小品人文氣息,彰顯太行人民不怕犧牲、團結奮戰(zhàn)的精神。
三、 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評價的研究
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已經(jīng)對全線景觀做出了全局性的規(guī)劃布局,其人文景觀設計水平有了明顯改善??傊?,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真正反映了當?shù)貧v史事件和地域文化,利用高速公路景觀給人們帶去了一定啟示,讓人們了解到了太行山精神。除此之外,在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期間,通過實地調(diào)查方式,挖掘到了很多歷史事件、民風民俗,文化遺跡,后將這些素材較好地融入了高速公路景觀內(nèi)涵和內(nèi)容設計上,增強了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多樣性,更好地吸引了人們注意,并通過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帶領了當?shù)亟?jīng)濟領域發(fā)展。在現(xiàn)今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工作進行時,應注重效仿太行山高速成功設計經(jīng)驗。
四、 結論
綜上可知,人文歷史自然景觀是高速公路景觀設計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文化傳遞這一重要作用。但在人文景觀具體設計時,應結合人文景觀尺度與行車速度、行車安全等的關系,遵從保護優(yōu)先、安全性、整體性原則構建太行山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方案,更好地服務于高速公路交通體系,讓高速公路與人文歷史自然景觀之間形成良好融合,滿足人們需求,著重彰顯高速公路人文氣息。
參考文獻:
[1]李忠江,劉隱春.公路交通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以龍瑞高速公路為例[J].低碳世界,2016,30(24):186-187.
[2]蔡衡.高速公路人文景觀設計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6,12(07):27-29.
[3]王榮華,許金良,王子賡.高速公路自然景觀段落劃分及人文節(jié)點設置方法[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02):122-131.
作者簡介:
郭春增,經(jīng)濟師,河北省邢臺市,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