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勛
《宋徽宗》
作者:[美] 伊沛霞
譯者:韓華
版本:理想國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8月
北宋末期,中國的藝術水平究竟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作為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天賦極高的藝術家皇帝,在書法、繪畫、詩詞、茶道、建筑等多個領域,宋徽宗在位年間,有何種影響?他和同時代藝術家,如何往來?北宋的滅亡是偶然還是必然?在位二十余年,宋徽宗犯過哪些錯誤?在走向盛世的時刻,宋徽宗在面對外交、戰(zhàn)爭、黨爭、經(jīng)濟方面的棘手問題時,出于何種目的,做出了哪些決策,使得情勢急轉直下,乃至最后淪為亡國之君?
宋徽宗在位期間,中國幾乎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位二十多年間,這位極富藝術天賦的皇帝引領宋朝達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過,因為被女真人俘虜,最終死于異國他鄉(xiāng),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伊沛霞教授積數(shù)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作為英文世界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從另一角度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的偏見。
在書中,伊沛霞對宋徽宗本人的性格做了深入的人物心理描寫,認為宋徽宗在面對遼金沖突時躊躇不前、反復無常,既是戰(zhàn)略上的失誤,也是處在當時歷史情境下可以理解的觀望態(tài)度。
宋代之后,中國修史者往往會站在道德立場上記錄歷史,在伊沛霞看來,這種“道德史觀”影響了人們對于宋徽宗、蔡京等人的評價。因為有些事兒出了岔子——比如女真人南侵——那么當時的掌權者一定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然后歷史學家會決定誰將為錯誤負責,以及他們到底做錯了哪些事情。早在道學興盛之前,這種褒貶的史觀就存在了,朱熹這樣的道學家又對之進行了深化。
作者以現(xiàn)代史家之眼,還原宋徽宗的生命歷程,拋開了中國傳統(tǒng)史學符號化的道德指責,以“了解之同情”的現(xiàn)代學術立場與現(xiàn)代政治觀點,從宋徽宗自己的視角出發(fā),再現(xiàn)了北宋末期的歷史與時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