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在日益強調(diào)重拾傳統(tǒng)民族審美的今天,如何找回古老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無疑值得探討。民族美學植根于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藝術中,它可以是當代藝術創(chuàng)造的不竭源泉。此次展場選取近期三個獨具特色的展覽,它們都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美學:“硯德清風”展可以窺探中國古硯中的傳統(tǒng)美學及其與清代宮廷文化的融合; “葉淺予的‘民族學”展則通過藝術家的作品,探討他一生如何在民族文化中汲取靈感,革新中國畫;而“動畫中國風”展則探討舶來的動畫如何在其中植入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美學。
1
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
展期: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7月29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展廳
宮廷御硯蘊含的清式美學
140余件故宮藏清代宮廷硯,另加30余件輔助的文房藏品,組成此次精品展,且大部分硯此前尚未展出過,無論規(guī)模還是展品的規(guī)格之高,以及精心的展陳設計,都讓此次展覽值得一覽。
此次展覽在展線設計上并未落入簡單的展品羅列套路,而是精心地劃分出8個單元進行解讀。綜觀展覽,可以從以下三個關鍵詞進行把握:清代、宮廷和名硯,三者共同構成特定時空下的硯文化。
硯與清代宮廷文化
首先,深具華夏民族文化特色的硯臺制作至清代步入鼎盛期,各類材質、形制的硯臺繁多,制作技藝精巧。而來自白山黑水的滿族入駐中原后,不僅全盤接受中原文化,同時也帶來滿洲的民族文化,硯臺也同樣如此。
故此次展覽首先在第一單元就展出獨具清代特色的松花石硯,可謂別具用心。雖然松花石所做的硯臺,發(fā)墨遠不如其他名硯,但這種石頭來自東北,乃清朝的龍興之地,故清朝一直把松花石硯列為宮廷御硯,并作為皇帝辦公之用,展覽中一件松花石硯還殘留朱砂墨跡。
為了突出宮廷御制,展覽在第二單元陳列故宮院藏的玉硯。玉硯在實用方面不如石硯,但它質地高潔、華貴,能彰顯皇家風范,是宮廷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隨后的三個單元則分別陳列宮廷御制的端硯、歙硯、澄泥硯,三者均位列四大名硯。而宮廷所用的三種硯在材質和裝飾上均是極致臻品。展覽對這一部分的展品陳列力求突出各自材質之美:端硯的益毫發(fā)墨;歙硯的羅紋金星;澄泥硯的色古質潤等,觀眾可以從中細細觀賞硯臺上的紋飾、花紋,可謂妙趣橫生。此外觀眾還可以從中感受中國古硯中蘊含的獨特民族美學——天人合一。古硯在制作上講究尊重自然材質,并充分利用材質本身的紋路、肌理作裝飾,所有雕刻與裝飾均服務和順從于自然材質。因而天人合一的硯,每一方都是獨一無二的。當然,作為宮廷御硯,這三種從民間而來的硯石,自然在雕刻和裝飾上更顯皇家氣派,如龍紋的裝飾、制作精巧的配盒等。
硯與帝皇的書齋
清代宮廷硯的講究源自于清代對帝皇和皇子的嚴格培養(yǎng),他們自小接受嚴格的文化教育,而作為文房四寶之一的硯,與帝王生活密不可分,制作自然要精益求精。展覽在后三個單元由硯延伸至與硯相關的宮廷文化。透過這三部分的解讀,不僅可以感受硯中的民族美學,還可以窺探硯中蘊含的諸位帝王的生活情趣。
最令人驚喜的是展覽在第六單元專門展示一批暖硯。暖硯為冬季用硯,以防止筆墨凍結。一般具有可以炙炭加熱的功能。特別是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的御用暖硯,皇帝親自參與暖硯設計,造型、功能、裝飾多有創(chuàng)新,有長方形、圓形、雙聯(lián)形、八邊形、罩蓋爐形、仿宋硯式等,并配有銅鍍金匣、琺瑯匣等。足見清代帝皇對硯的重視。這些暖硯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寒夜中勤勉的清代帝王在燈火下埋頭政務的身影。
第七單元還把乾隆御題詩文硯單獨設為一個單元,主要展示乾隆皇帝御題鑒藏硯;乾隆皇帝不僅參與硯的設計,還喜歡鑒古收藏,其藏硯甚多,大部分鐫刻有御題硯銘,或制作年款。乾隆皇帝御制各種硯詩作品多達三百首,或引經(jīng)據(jù)典或詳加考證,并命造辦處將詩文鐫刻于硯上。
而最后一個單元“書齋景觀”,通過精心輔助陳列皇帝讀書圖像、皇家書齋陳設,以及文雅的讀書環(huán)境,體現(xiàn)傳統(tǒng)用硯文化在清代宮廷的發(fā)展,以其帝王書齋中蘊含的民族美學。
展覽上書齋的布置可圈可點,不再是逐個逐個展品的單獨陳列,通過其他文房用具的搭配、映襯,營造出硯在文房中的陳設原貌,讓觀眾對硯文化的理解更為立體、直觀。而考究的文房陳列,是中國雅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器一物的擺放,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士大夫文化與清代宮廷文化的融合。
2
葉淺予的“民族學”——葉淺予中國畫藝術專題展
展期: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8月19日
地點:寶龍美術館
民族文化是取之不盡的靈感寶庫
此次展覽作品均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帶領觀眾進入和研討葉淺予的“民族學”世界。這里探討的葉淺予“民族學”,并非社會科學的概念,更多是指一種視覺藝術的邏輯。據(jù)此次策展人介紹,展覽旨在呈現(xiàn)葉淺予先生堅持本民族藝術寫意的精神內(nèi)涵,使更多的人去了解葉淺予先生的藝術理想與美學追求。包括其從速寫進入到中國畫,并在中國畫改良方面的問題。
眾所周知,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藝術家都共同迎來個新時代,尤其是傳統(tǒng)藝術,如何反映新時代風貌,成為當時眾藝術家共同面臨的課題。而葉淺予作為一名國畫藝術家,他一生關注時代、民族命運及生活。自20世紀40年代始,其用中國傳統(tǒng)筆墨創(chuàng)作人物畫,開創(chuàng)一代新境界,對革新中國畫貢獻頗大。在新中國成立后,他努力在作品中融入中國民族文化元素,創(chuàng)造出與新時代文藝要求相匹配的視覺美學圖式。因此,展覽將“民族學”作為研討葉淺予藏品的一個藝術觀察的視角,一個資源匯流的途徑,個開放討論的空間。
故此次展覽以中央美院的收藏為依托,分“贊歌”“寶庫”“舞步”三個并列單元展開,三者相互關聯(lián),而又各有側重,有機地連為一體。
展覽第一單元主要回顧葉淺予在建國初期為國家繪制主題性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一單元最為顯眼的作品要數(shù)《民族大團結》,它是響應當時民族大團結的口號而推陳出新的作品,在葉淺予之前并未出現(xiàn)過這樣的圖式,是葉淺予重要的代表作。畫面展現(xiàn)了毛澤東、周恩來與各族人民在一起,舉杯祝酒的象征性情景,以工筆重彩的形式描繪服飾衣著不同的少數(shù)民族齊聚一堂,舉杯同慶,載歌載舞,喜悅、歡愉之情溢于言表。細看局部,可感受到其中豐富的色彩變化,色調(diào)搭配濃淡相宜。
這一部分,策展人還將葉淺予50余幅創(chuàng)作草稿一同呈現(xiàn),這些草稿包括7幅場景小稿、40余幅人物特寫小稿,這些小稿有炭筆、鉛筆所畫的各種姿態(tài)的動作、各民族穿著的速寫,葉淺予喜畫速寫,這些日積月累的積淀,可以窺探出他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反復推敲,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面臨的艱辛與不易,嚴謹而細致的創(chuàng)作理念讓人心生敬佩。
“寶庫”單元則呈現(xiàn)的是20世紀50年代葉淺予先生及其所率幾名業(yè)務尖子生赴敦煌臨摹學習藏品。展覽中共展出8幅敦煌臨摹作品,均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敦煌之行,為葉淺予的藝術創(chuàng)作注入更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血液。敦煌臨摹畫作中的諸多歌舞人物,也是他以后創(chuàng)作的源泉。
到了最后一個單元“舞步”部分,便是世人熟知的歌舞人物繪畫。這一部分也最吸人眼球。與第部分《民族大團結》的考究、嚴謹不同。寫意而奔放的筆觸營造出一個個舞姿曼妙、體態(tài)輕盈的人物形象,讓人心情輕松、愉悅。
這些繪畫可謂速寫與國畫融合的典范。既有舞者畫作精品,又有舞者草稿;既有葉淺予先生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人物寫生,又有西北地區(qū)的新疆維吾爾族舞者形象。葉淺予自20世紀40年代到西南河印度寫生后,開始接觸民族生活與聚焦民族歌舞,進而“刷新”了中國人物畫題材與筆墨的舞步。
透過這些展品,我們可以看到葉淺予的作品不管表現(xiàn)手法如何變化,他始終堅持在創(chuàng)作中挖掘民族美學的精華,并融會貫通。
3
動畫中國風——經(jīng)典動畫與傳統(tǒng)文化展
展期:2018年6月9日至2018年8月26日
地點:嘉定博物館新館特展廳
中國動畫中的民族元素
7月正值暑期,承載無數(shù)童趣與兒時回憶的中國動畫展無疑適合攜帶小朋友一同參觀。當然,如果是動漫愛好者,該展也無疑值得一看。此次展覽以中國傳統(tǒng)動畫的發(fā)展為主線,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講述中國動畫走過的90多年發(fā)展歷程,并探討中國動畫人如何在動畫中融入民族美學元素。
動畫作為一種舶來的藝術形式,自20世紀初傳入中國后,便很快獲得本土化發(fā)展,老一輩的中國動畫人更深具民族文化自覺,努力在動畫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創(chuàng)造出一大批經(jīng)典的作品,在世界動畫史上獨樹幟。
展覽重點在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前者集中展示了水墨動畫、木偶動畫、皮影動畫、剪紙動畫等主要的傳統(tǒng)藝術表現(xiàn)形式;后者介紹了中國動畫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要素,包括古典戲劇、傳統(tǒng)文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美術等在動畫作品中的精妙運用。展品涉及了水墨畫、木偶、皮影、剪紙、折紙、戲曲服飾、民族樂器、傳統(tǒng)年畫等多種類型。由此產(chǎn)生的經(jīng)典作品包括《九色鹿》《大鬧天宮》《葫蘆娃》《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等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小蝌蚪找媽媽》它在20世紀70年代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獨創(chuàng)出來的水墨動畫。它將傳統(tǒng)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制作中,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yōu)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diào)有了重大的突破。動畫的每一幀都由一幅幅水墨畫構成曾在國際上獲得巨大成就和贊譽。
展覽期間,館方還將開展“泥塑經(jīng)典動畫人物”“京劇臉譜DIY”“皮影人物組裝”“水墨經(jīng)典紙傘畫”等多場寓教于樂的配套手工活動,使本次展覽內(nèi)容在充滿童趣的同時,又不失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滲透。此外,嘉博還精心挑選了18部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動畫作品在展廳中滾動播放。帶給觀眾多重的觀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