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北京 100083)
高等學校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技術服務的重要基地[1],是體現(xiàn)學校教學科研水平、展示學校整體辦學條件和實力的重要標志。千方百計營造安全、舒適、人性的實驗室環(huán)境不僅關系到學校的和諧與持續(xù)發(fā)展,也關系到師生員工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是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平安校園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國家對校園安全管理越來越重視,教育部重申高校要加強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各地區(qū)陸續(xù)開展以危化品為重點的實驗室安全的密集檢查,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也引起絕大多數(shù)高校的高度關注。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繁發(fā)生, 造成了較大社會影響, 事故發(fā)生原因復雜多變,安全狀況不容忽視,實驗室安全管理已成為目前各高校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2]。發(fā)生的實驗室安全事故,讓我們深切意識到實驗室中的任何一個安全隱患,任何一個小的疏忽和失誤,都有可能釀成大的事故,造成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損失。
爆炸的毀壞力極大,危害十分嚴重,瞬間殃及人身安全。2015年4月5日中午,中國礦業(yè)大學化工學院一實驗室發(fā)生瓦斯爆炸事故,致5人受傷,1人搶救無效死亡;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清華大學化學系一名博士研究生在實驗室內使用氫氣做化學實驗時發(fā)生爆炸并起火,現(xiàn)場氣味刺鼻,事故造成該博士生死亡。
上述2起事故的深刻啟示。第一起事故中,瓦斯爆炸是一定濃度(界限為5%~16%)的甲烷和空氣(空氣中氧氣濃度不低于12%)中度作用下(具有引爆火源650 ℃-750 ℃)產生的激烈氧化反應。點火源能夠引起瓦斯爆炸需要具備3個條件:①溫度不低于650 ℃;②能量大于0.28 mJ;③持續(xù)時間大于爆炸感應期。這3個條件通常很容易滿足,如明火、撞擊火花、電火花、煤炭自燃等。因此,在使用瓦斯的實驗室中,一定要避免產生引起瓦斯爆炸的點火源。第二起事故中,氫氣作為危險化學品,要同可燃、有毒氣體一樣,配備氣體濃度監(jiān)測探頭,在達到爆炸點之前能夠發(fā)出警報。另外,也應該配備防爆型強排風裝置,及時疏散室內易燃易爆氣體。通常實驗室的氫氣儲存在鋼瓶里,鋼瓶上方配有閥門、壓力表、流量控制計,這些配件之間都有接口,如果在進實驗室之前或上次使用之后,這些接口地方?jīng)]關嚴,就會出現(xiàn)‘漏點’,導致氫氣泄漏,若在室內聚集,遇到明火就會發(fā)生爆炸。
高校實驗室涉及的專業(yè)廣、進出人員多且復雜、人員流動性大[3]。在高校實驗室,其他原因引起的爆炸事故也屢見不鮮。近年來發(fā)生的爆炸事故見表1。
以上的實驗室爆炸事故,有的是因為操作不當所致,有的是因為粗心大意所致,均給實驗室人員和財產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
表1 近年來高校發(fā)生的爆炸事故
對實驗室危害較大的另一類事故是火災事故,引發(fā)火災發(fā)生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近年來科研院所發(fā)生多起實驗室火災事故(見表2)。
表2 近年來科研院所發(fā)生多起實驗室火災事故
如果實驗操作不當極易發(fā)生火災,火災事故往往會造成連鎖反應,造成更大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
?;肥鹿适菍嶒炇野l(fā)生的最為普遍的事故,有的事故會帶來致命的結果。
此類事故給人們以深刻啟示,危險的發(fā)生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實驗室中的任何一個小的隱患,任何一個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釀成大的事故,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習慣成自然”,是實驗室安全大忌。
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fā),在實驗過程中經(jīng)常要接觸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蝕性物品,實驗室經(jīng)常使用水、火、氣、電等,潛藏著如爆炸、觸電、著火、中毒、灼傷、割傷等安全隱患,這些事故的發(fā)生常會給帶來嚴重的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如果掌握相關實驗室安全知識以及事故發(fā)生時的急救常識,或者在實驗中能夠做到慎之又慎,就能夠正確安全使用相應試劑及實驗器械,從而可以盡可能減少和避免實驗室里安全事故發(fā)生,即使在發(fā)生緊急事故時,也能夠處驚不亂,把損失或傷害減少到最少程度。
面對事故,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有存有及使用危險物品實驗的高校都該檢視自身,加強危險源管理和防控,此外,相關部門也該對流入高校實驗室的有毒危險物質從購置、存儲、使用、處置等開展有效監(jiān)管。校園實驗室不該成為被忽視的一隅,更不該成為危險品嚴格規(guī)范管理的“世外桃源”。
分析以上事故可知,高校實驗室事故發(fā)生機理在于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特殊環(huán)境三者疊加后產生的效應。因此,避免或減少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就要從抓好安全管理防控的幾個關鍵要素著手。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的重要內容,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要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安全管理要求,并將安全責任層層分解,層層傳導,層層落實。
高校實驗室管理要樹立“管業(yè)務必須管安全”、“誰使用、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安全管理原則。高校實驗室的建設與運行必須與安全緊密結合,尤其對于新建實驗室要將實驗室的基礎條件建設與安全建設一并考慮。實驗室的業(yè)務管理部門一定要介入到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中,沒有明確實驗室安全管理主責部門與協(xié)助部門,安全管理就會大打折扣。另外,對于使用實驗室進行教學與研究的各類人員,也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切末將安全責任置身度外。對于實驗室的管理和使用,學校領導要負安全領導責任,相關管理部門要負安全監(jiān)管責任,院系與實驗室領導要負安全主體責任,在實驗室進行作業(yè)的老師和學生要負安全直接責任。我校對承擔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各級人員的責任均予以明確,每年年初舉行大會,簽訂各級安全責任書,將安全管理責任逐級分解,層層傳導安全壓力。
高校實驗室要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立體安全監(jiān)管體系,消除安全監(jiān)管死角和盲區(qū),提升安全監(jiān)管工作效能,狠抓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橫向到邊就是要將實驗室安全監(jiān)管的觸角延伸到每間實驗室,不能存有管理盲區(qū);縱向到底就是要建立從校領導到普通師生的安全管理角色,不能形成安全管理與我無關的狀態(tài);條塊結合就是要劃定實驗室安全監(jiān)管責任區(qū),既要落實面上的又要兼顧具體的;齊抓共管就是要建立權責明確、部門協(xié)同、院室共管、人人擔責的管理體系[4-7]。學校制訂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實驗室安全管理細則”對實驗室技術安全管理的體制、安全準入培訓、安全管理主要內容、安全責任與監(jiān)管等,均作了詳細規(guī)定。
觀念往往是行為的導向,對于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樹立正確安全觀念尤為重要。實驗室科學安全理念應該包括:“隱患就是事故”理念,按照海因里希安全法則,事故的后面一定隱含著眾多的安全隱患,是安全隱患累積的結果;“安全無小事”理念,由于安全事故直接造成財產和生命的損失或傷害,因此對于安全絕不可麻痹大意,對于安全的態(tài)度切不可輕視或漠視;“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理念,只有把安全責任扛在肩上,時刻感受到安全責任壓力,才能把把安全的責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安全在于防范”理念,做好嚴防死守、嚴密布控,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發(fā)生。
各級管理者要不斷樹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責任意識、紅線意識和身邊意識,想方設法將安全壓力進行層層傳導,做到步步減輕,實現(xiàn)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安全事故遠離我們身邊。
比安全事故發(fā)生后“亡羊補牢”更有意義的在于做好各種事前防范,“防患于未然”,做好各種防范措施,就可以有效預防事故發(fā)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安全防范的措施很多很廣,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安全投入、健全規(guī)章制度、完善安全設施、強化教育培訓、規(guī)范操作規(guī)程,普及安全常識,強化安全意識,提高防范能力,都是落實防范舉措的重要方面。在安全管理的組織、實施方面,建立集人防、物防、技防為一體的立體防控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人防方面,要建立一個部門協(xié)同、職責明確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各級、各類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并實施專業(yè)化、全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訓。在物防方面,要配齊配強安全設施、設備,規(guī)范各種安全標志、標識,做到科學配置,按需配備,有序管理。在技防方面,要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如實施實驗室門禁管理,布控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行危險源標注及危險發(fā)生時預警管理。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85%以上實驗室事故發(fā)生與人的不安全行為相關,因此人的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實驗室安全教育是連接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的重要紐帶[8]。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采取集中培訓適合于對各級安全管理領導的教育,對于實驗室的師生采取分散教育,進行有重點的深度培訓更有效。有的學校采取網(wǎng)絡教育的方式,實行對進入實驗室的師生安全考試準入制度,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在教育渠道的選擇上,印制實驗室安全手冊、建立實驗室安全板塊、設置實驗室安全信息櫥窗、簡報等等,都能起到傳遞安全信息的作用。
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可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發(fā)生的風險。排查安全隱患絕不可以走過場,要按照“全覆蓋、零容忍”要求,采取自查自改、邊查邊改、立查立改、研究整改的方式,實現(xiàn)對安全隱患的閉環(huán)管理。對于需要多個部門協(xié)同整改的安全隱患,要做好協(xié)調和溝通,必要時經(jīng)學校相關會議議決,切不可議而不決、決而無果。我校在2017年對全校實驗室進行了篩查,并分類進行了處置,對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較大的學院及實驗室,采取了“封門”的嚴格措施,分段分布進行處理,整改合格一間,開啟一間, 對全校實驗室落實檢查起到了示范效應。
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應堅決杜絕“任性”,絕不能隨心所欲,建立高標準、嚴要求安全規(guī)范非常重要。相關部門出臺了大量的安全標準和規(guī)范,有些是針對生產企業(yè)的,有些專業(yè)性較強。近年來,教育部相關部門加大了對部直屬高校實驗室的安全檢查力度,委托高校建立了用于安全檢查的項目表作為檢查依據(jù),2017年修訂的項目表包含組織體系、規(guī)章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實驗場所、安全設施、基礎安全、化學安全、生物安全、輻射安全、機電等安全、特種設備與常規(guī)冷熱設備安全等12個一級指標、59個二級指標、358個檢查要點,既有硬件建設方面的檢查內容,又有軟件管理方面的檢查內容;既有學校層面宏觀管理的檢查內容,又有院系層面具體操作層面的檢查內容;既有通用性的安全檢查內容,又有專業(yè)性的安全檢查內容[9]。該指標體系可以作為高校實驗室的安全檢查的參考依據(jù)。對于一些特殊實驗室,各高校也可建立更有針對性、更具專業(yè)化水準的標準、規(guī)范。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是應有之策。安全制度應包含實驗室開放管理、安全管理細則、?;饭芾怼⒎派浒踩头雷o、事故應急預案等[10]。還應建立實驗室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我校近年來建立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對提高管理效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對于隱患較大的實驗室應實行停業(yè)整頓、關閉取締、上限處罰甚至追究法律責任的處罰,要授予相關部門處罰的權利。實踐證明,給管理部門“封門權”,可以有效推動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抑制安全事故發(fā)生。在對于安全事故的認識上及安全事故調查處理上,采取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著力做到四個“不放過”,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要以最高標準、最強組織、最實舉措、最佳狀態(tài)來落實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制度。在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必須做到“嚴”字當頭, “細”處著手, 求真務“實”[11-12]。
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責任意識不強、決策部署不到位、主體責任不落實、監(jiān)管部門履職不徹底等方面。在強化安全意識、落實安全責任、排查安全隱患、有效杜絕安全事故上,進行密集、有序的安全檢查非常重要。近年來,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相關主管部門每年部署若干次實驗室安全檢查,通過檢查推動各項工作責任措施落實到位。各校應做好在關鍵節(jié)點的檢查,按照從嚴、從實、從細要求,抓好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真正查大風險、除大隱患、防大事故,同時對于檢查出的問題要求各實驗室做到舉一反三,避免同一類型、同一性質事故持續(xù)發(fā)生。
安全檢查的重心應落在重點部位、關鍵節(jié)點、薄弱環(huán)節(jié)上。重點部位如放射源與射線裝置、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電梯、鍋爐、壓力容器)、密集空間等;關鍵節(jié)點在于劇毒化學品、易制毒化學品、易制爆化學品的源頭管控、使用管理等,實現(xiàn)從購買、使用、保管、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管理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于危化品使用、安全教育、隱患發(fā)現(xiàn)與排查等。
高校實驗室事故的發(fā)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安全隱患累積后爆發(fā)的必然性,安全管理工作要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
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多方聯(lián)動、多部門協(xié)調的綜合性較強的系統(tǒng)工程。樹立“安全無小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在于預防”等理念;采用技防手段、安全知識普及、安全責任制落實、安全檢查等方式,營造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建立實驗室安全防范管理體系,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范系統(tǒng),層層傳導安全壓力,形成群防群治、人人重視安全、處處圍繞安全、事事落實安全的安全防范大格局[13-15]。以責任為綱,切實強化各級安全責任;以防范為本,重點落實安全防范措施;以落實為要,嚴格執(zhí)行安全標準規(guī)范的關鍵要素,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防范,確保實驗室安全有序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