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呂克
8日,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科學與藝術學院正式對外公布各國申報“最佳外語片”獎項名單。由姜文執(zhí)導的《邪不壓正》成為中國內(nèi)地代表,與代表中國香港的《紅海行動》和中國臺灣的《大佛普拉斯》,成為沖擊明年奧斯卡的“中國軍團”。
奧斯卡官方對最佳外語片報名資格有時間要求,上映日期必須在2017年10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之間,至少已在院線公映過一周。張藝謀的《影》國內(nèi)正式上映在9月30日,即便算上點映,時間上也頗為尷尬。歷史上只有一部華語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那就是2001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當年代表中國臺灣地區(qū)“沖奧”成功,之后兩岸三地再無影片獲獎。
張藝謀曾多次代表中國“沖奧”,其中《英雄》入圍過最佳外語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獲得過最佳服裝設計提名。但近年來中國選送的《戰(zhàn)狼2》《大唐玄奘》和《滾蛋吧!腫瘤君》都止步于提名名單之外。
今年共有87部來自全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影片角逐最佳外語片獎,其中有不少是5月戛納和9月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亮相的佳作,包括今年戛納金棕櫚得主、代表日本“沖奧”的《小偷家族》,威尼斯金獅獎得主、代表墨西哥的《羅馬》。日本電影上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2009年的《入殮師》。從目前歐美媒體口碑和導演阿方索·卡隆的奧斯卡戰(zhàn)績來看,展現(xiàn)墨西哥家族史詩的《羅馬》是《小偷家族》的最大競爭對手,甚至有望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主流大獎。
此外,代表韓國的《燃燒》和代表波蘭的《冷戰(zhàn)》也頗具實力,后者的導演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曾憑借《修女艾達》奪得過201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意大利選送的《犬舍驚魂》、比利時的《女孩》、德國的《無主之作》以及黎巴嫩的《迦百農(nóng)》也符合奧斯卡評委的口味,都有大概率入圍最終五強提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