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田
詩與歷史
“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guān)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边@是唐人對秦滅亡的評論,讀此之后,我不由得想去了解秦末的一些歷史,于是粗略地知道了一些有關(guān)劉邦、項羽的故事,如破釜沉舟、鴻門宴等。這讓我有了了解這些風云人物的欲望,我還感興趣的是后人對項羽評價的各不相同。杜牧說“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期?”王安石卻不一樣:“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另外,還有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到底想說明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借項羽的悲壯來諷刺南宋當權(quán)者的茍且偷生吧。
歷史中閃亮著無數(shù)輝煌的英雄人物,李益的一首《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guān)。莫遣只輪歸??撸粤粢患涮焐??!狈▽④婑R援、定遠侯班超、平遼王薛仁貴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跡,也不由得讓我想去了解一番。
讀杜甫的詩,就是在讀他經(jīng)歷的歷史,從“七齡詩即壯,開口詠鳳凰”看到他童年的精彩,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中看到了他少年的情懷,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我們看到他中年的艱辛,從“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中看到了他真實的經(jīng)歷,從“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看到了他老年的凄苦。是啊,真是“一生杜甫一生詩”!
詩與悲情
記得尉老師在詩歌會上說過,“悲劇往往與崇高和壯美相聯(lián)系,使人產(chǎn)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震撼,給人以激勵和啟示,引發(fā)人們深層次的審美感受?!敝袊墓旁娨惨粯樱敖褚灌~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彼寄羁偘殡S著悲涼或苦楚,讀著此類詩,心底不由得隱隱地涌出一些莫名的惆悵。是啊,我們這群幸福著的小朋友,正如“未解憶長安”的“小兒女”一樣,又有幾人能懂父母、老師們的那沒有說出口的關(guān)懷,躲在悲情后面那飽含深情的愛。
我也常常聽人說起戲劇,最后一幕大都是“大團圓”的結(jié)局:或是花兒與少年手挽手奔向前程,或是血海深仇化為烏有,或是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悲劇的結(jié)尾很少,可能是因為我們向往團圓,不愿意接受悲情。但也有意外,孔尚任筆下的《桃花扇》是個意外,“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里說的何止是侯方域與李香君他們,而是給整個明朝做了祭奠。當然還有《紅樓夢》中的《葬花詞》中的句子“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讀著這樣的句子,怎不淚眼婆娑?
詩與快樂
快樂的人總是自信的、樂觀的,詩人更是如此?!按猴L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泵辖枷壬芘?,也很幸運,四十六歲中進士后,那份得意、那份豪邁溢于言表。
秋天總蘊含著悲涼,但劉禹錫卻不這么想:“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彼麖牧硪粋€角度給了我們一個快樂的秋天。
還有王安石,他與神宗皇帝君臣一心,著手改革。這個時候,他絕對是快樂的,是充滿激情的,不信,你讀他的詞句“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直至爾今千載后,誰與爭鋒?”“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當我能恰如其分地在文章中引用一句詩時,我也很快樂。當你得到一個極好的消息,杜甫會替你描寫:“漫卷詩書喜欲狂”;當你心情輕松愉快時,李白也會與你一樣:“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當你到了安寧至極的境界里,陶淵明與王維也會替你描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他們不但描寫了景,同樣也描述了你的心境。
[【小編評】]
詩中有畫,有美,有遐想和意境;詩中有淚,有笑,有悲歡離合;詩中有歷史,有故事,更有知識。小作者喜歡詩,讀詩有感而發(fā),并形諸文字,讓我們也感受到一個繽紛多彩的詩的世界。挺好!
(巫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