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福
外婆快滿百歲了,養(yǎng)白鴿成了她一生的習慣。
在我的印象里,外婆一直養(yǎng)白鴿。因為愛,外婆只養(yǎng)不殺,更不吃。外婆善待白鴿,如同善待自己珍貴的生命一樣,絕不容許白鴿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養(yǎng)白鴿的地方,位于外婆臥室上的一層小隔樓,是一個敞亮的天窗,上面遮陰,下面又通氣,是蓋房子的時候外公特意設計的。外公在世的時候,就用竹篾條為白鴿編織了不少的籠子,籠子中間壁上,外婆還將不同的小粗碗牢牢固定起來,供白鴿飲水進食。
每年,外婆都會養(yǎng)幾只白鴿。白鴿與外婆結下了深深的緣,如同外公和外婆今生廝守一樣。
經(jīng)常聽母親講起,外公和外婆那段美好的姻緣。
戰(zhàn)爭期間,受傷的外公隨著部隊轉移到王家坳村,住在外婆家。傷勢嚴重的外公不能隨大部隊出發(fā),被外婆藏在了后山一個隱蔽的山洞里。利用一條秘密的小道,外婆給外公送吃的,天天進入深山老林抓草藥,給外公醫(yī)治腿傷,幫助他康復鍛煉。外婆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外公,外公給外婆講抗戰(zhàn)的故事。外婆聽得入了神,漸漸覺得身邊的這人是如此地偉大、如此地不俗,不禁生出一些崇拜之情。
外公傷勢越來越好,臨走的那天早上,將自己身上僅有的一條刻有白鴿的項鏈塞到外婆手上,他說白鴿是和平的象征,希望項鏈里的那對“和平鴿”陪伴著外婆,讓外婆等著他回來。
從那年起,外婆就開始養(yǎng)起了白鴿,寄予相思和希望。
終于有一天,外公回來了。一個吉祥的日子,外公和外婆在老一輩的見證下結了婚,在新婚慶典上,外婆將所有的白鴿全部放飛,仰望著頭上如云的白鴿,外公和外婆緊緊抱在了一起。
后來,外公在村里做了一名篾匠,外婆在家里料理家務,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年遇到干旱,食物奇缺,正巧外婆坐月子,身體非常虛弱。外公偷偷殺了兩只白鴿,熬湯給外婆煮稀飯,謊稱是山上打來的野斑鳩。后來,被外婆知道,數(shù)落外公大半天,整整一天沒吃飯。最后,外公好說歹說,當著家人立下護鴿誓言,外婆才勉強原諒了他。
如今,外公去世二十多年了,外婆依舊年年養(yǎng)白鴿,看著樓上的白鴿飛舞,外婆總是很欣喜,常常語重心長地給我們講戰(zhàn)亂時候民不聊生的往事。母親一輩的幾個姊妹,幫著外婆百般呵護每一只白精靈。
直至今天,我們才深深明白,養(yǎng)鴿,對于外婆來說,并非是養(yǎng)一只小小的家禽那么簡單,而是她的一種精神寄托和希望。戰(zhàn)爭年代養(yǎng)鴿,她是渴望和平早點到來,祈望外公平安歸來;和平時代養(yǎng)鴿,更是希望和平一直延續(xù)下去,讓兒孫們安康。
每天早上,外婆起得很早,聽到小隔樓上白鴿撲哧撲哧扇動著翅膀的聲音,她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便會洋溢出一種幸福的微笑。白鴿,給她帶來心理上的安寧,精神上的愉悅,也是她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
(編輯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