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孔子的弟子子貢遇到一個來請教孔子的人。子貢問,您有什么問題問我的老師呢?
對方說,我想問問一年有幾季。子貢說,四季啊。對方說,不對,明明是三季!雙方爭吵起來,聲音驚動了孔子。
孔子觀察了一會兒,對那個人說,你說得對,是三季。那人大笑而去。
子貢問,先生,一年為何是三季?
孔子說,你看那個人一身青衣,應該是螞蚱所變。螞蚱春生秋亡,哪里見過冬天?在他的腦子里根本沒有冬天,所以他就是個三季人,你和他討論上三天三夜,也沒有用??!
如果以后你看到不講理的人,記得提醒自己——他是三季人,你也就心平氣和了。
但是今天,如果你只見事物,不見系統(tǒng);只看到第一序改變,看不到第二序改變;只看到樹木,看不到森林;只看到事物,看不到事物背后的系統(tǒng),你也就是個現(xiàn)代社會的三季人。
看不到系統(tǒng),就永遠看不到第四季。
這個世界就在你眼前以一種你無法理解的方式運轉著,就好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你是個麻瓜。
什么是系統(tǒng)?
試著觀察水流里的一顆石頭——水流沖擊石頭,會在石頭旁邊形成波紋。這個波紋很有趣——每一秒鐘,構成它的水分子都是變化的,但是波紋的形狀卻是穩(wěn)定不變的。那么這個波紋是變化的還是不變的?
石頭、水流都是“元素”;波紋則是系統(tǒng)的“功能”;石頭在水流中的位置決定了這個波紋的形狀,這是“關系”。一個系統(tǒng)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系統(tǒng)的功能。
波紋展示出一個系統(tǒng)的基本特質:系統(tǒng)由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系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比元素更重要。換一顆石頭,只要還放在同一個位置,這個波紋就存在。關系不變,功能就不變。
在輪回問題里,減肥、戀愛、商業(yè)價值……如果內在的關系沒有改變,即使換一個人、換一個團隊,這個循環(huán)依然不會有改變。同樣,如果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沒有改變,即使他換10份工作、20個女朋友,最后也會陷入同一類麻煩。第一序改變的是元素,第二序改變的則是關系。
其實在理解復雜系統(tǒng)之前,我們早就體驗過自然界和社會中無處不在的系統(tǒng)了。
瀑布的每一滴水都是動態(tài)的、流動的,但是瀑布的形狀是穩(wěn)定的,花園、森林、海洋、云朵全都是這樣的系統(tǒng);我們的血液細胞每三個月就更新一遍,但是我們的身體是穩(wěn)定的;我們的思想、理念、記憶如流水般持續(xù)更換,但是我們的自我是穩(wěn)定的;大學的學生每年都更換,但是學校的名聲和學術地位是穩(wěn)定的;北、上、廣、深每年的人流量巨大,但是城市是穩(wěn)定的。
仔細思考一下:企業(yè)、國家、民族、金融體系……構成這些系統(tǒng)的元素都是流動的、動態(tài)的,并沒有哪一個人、哪一個領導決定了企業(yè)、國家、民族、金融系統(tǒng)的功能,但是這些系統(tǒng)都穩(wěn)定有效。只要不改變系統(tǒng)的內在結構和功能,即使替換所有的元素,系統(tǒng)也會保持不變,或緩慢變化。
羅伯特·M.波西格在《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里寫道:“即使工廠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還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一家。如果一場革命摧毀了舊政府,但新政府的思想和行為的系統(tǒng)模式沒有變化,就難以逃離再次被推翻的命運。關于系統(tǒng),很多人掛在嘴上,但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