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蘇軾自稱“性喜寫字,而怕作書。親知書問,動盈篋笥,而終歲不答,對之太息而已”。這是他與趙晦之尺牘中的一段話(《蘇軾文集》卷五十七,孔凡扎點校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版)。按孔凡禮《蘇軾年譜》,這件尺牘寫于元豐三年(一0八0),即蘇軾逃過“烏臺詩案”之劫貶謫黃州的第一年。當時蘇軾四十五歲,“詩案”余悸猶在,不敢輕易作書示人,以杜口舌之禍。
也有例外。來到黃州第二年,蘇軾應(yīng)友人傅堯俞(欽之)之請,抄寄《前赤壁賦》(墨本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但卷后題跋云:“軾去歲作此賦,未嘗輕出示人,見者蓋一二人而已。欽之有使至,求近文,遂親書以寄。多難畏事,欽之愛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賦》,筆倦未能寫,當俟后信。軾白?!?/p>
蘇軾曾反躬自?。骸坝嘈圆簧髡Z言,與人無親疏,輒輸寫腑臟,有所不盡,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而人或記疏以為怨咎,以此尤不可與深中而多數(shù)者處?!保ā睹苤萃ㄅ袕d題名記》)人心叵測,官場險惡如戰(zhàn)場,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