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帆
學前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是個體社會化的初始階段。這是心理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重要時期的幼兒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涂伤苄?,這對于他們的長時間的甚至長大后的發(fā)展都是很重要的。時刻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教育,讓孩子健康、聰明、開朗、自信地長大,是兒童教育的一個艱巨任務。
一、幼兒身心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兒童健康包涵生理學和心理學兩個部分。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據(jù)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特性,通過心理教育方式和方法,培育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兒童身心和各項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活動。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
1.環(huán)境適應能力教育
引導兒童融入到環(huán)境中去,漸漸地讓孩子們脫離家庭,面向新的社會,適應使他們在多種環(huán)境下都可以健康的長大。比如學前班、培訓機構(gòu)、多種公共場合等等。
2.人際關系教育
在兒童成長期,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變大,人際交往環(huán)境也變得不簡單。因此,我們應該適當?shù)慕逃⒆觽兊娜穗H關系,包括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教育等等。
3.學習困難教育
進到幼兒園以后,孩子們的學習任務加大。在非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孩子也許無法找到適當?shù)姆椒?,進而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如學習難度增加、難度加大,急需有效指導。
4.行為能力教育
學前的孩子是調(diào)節(jié)自己行為能力的好時候。這是一個灌溉、培育好習慣的好機會,將對孩子的未來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
二、幼兒身心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當
在現(xiàn)代的家庭里,通常是看重健康學習灌溉,不太看重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看重食物營養(yǎng)攝取,不太重視真實的需求。
(二)缺乏健康的人際關系教育
1.師生關系不和諧
學前孩子歲數(shù)小,不熟悉社會,希望得到安全感,希望被大人尊重和關心。一些老師在解決孩子們的問題時,一般是從上到下的,按照自己的目標和利益為基點,并強迫孩子接納,讓孩子有抵觸的情緒,會沒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產(chǎn)生焦急、煩躁、后退的抵觸心理,并對外面的世界感到無所適從。
2.幼兒間關系不和諧
從家里到學前班,孩子們有了集體生活。孩子們在這個發(fā)展階段,溝通能力不好。由于孩子們的個性差異,不善于主動交流的孩子在不同年齡人中沒有很好的溝通。這樣不融合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感到無助。
三、幼兒身心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的因素
(一)外界因素
1.家庭方面的影響因素
(1)缺少玩伴和思想交流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基本信賴漸漸變得更加強烈,大人的舉止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兒童的交流狀況。他們基本是和電動玩具,電腦手機等一起“玩?!?。兒童狹隘的生活空間導致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不喜互動、自我中心和缺乏獨立性等。
(2)溺愛和過度保護
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飛了”。一部分父母擔心他們的孩子遭受苦難,會自然而然的負責孩子的生活瑣事,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實踐,間接的丟失了孩子吸取經(jīng)驗的成就感。
(3)期望值過高
在現(xiàn)代社會,競爭的壓力是巨大的。為了不使孩子們在起點不迷失方向,許多父母給孩子們上了各種各樣的愛好班,沒有從孩子的個人喜好角度出發(fā),從而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困難。
2.幼兒園方面的影響因素
(1)重視幼兒園內(nèi)的教育,忽略了幼兒園以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
在老師和家長的談話當中,他們一般提學習成績和上課紀律的問題,很難提及兒童的情緒化心理問題。因素有許多,如老師的心理知識薄弱,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關注等等。
(2)教師的人格特征對幼兒的心理有一定的影響
美國學者提出,老師的病態(tài)人格會直接關系到兒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緒惡劣的老師授課時,會有較多的人格障礙孩子。若老師性格急躁,喜怒無常,偏心,缺少同情心和關心,就會帶給孩子消極的情緒。
(3)教師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態(tài)度等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時候孩子出錯了,老師們一般會給予警示、教訓、體罰,這會使膽小的孩子變得不安、害怕以至不想去幼兒園。
(4)社會方面的影響因素
在如今知識和信息時代,人們可以快速方便地獲得多種信息,兒童也受到了深深的影響。一些不健康的社會原因,如各種社會事情和媒體,無形之中也漸漸地影響著兒童的心理健康。
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對策
(一)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成長家庭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平等對話交流的環(huán)境與空間,增進親子關系
現(xiàn)在社會的節(jié)奏逐漸變得很快。父母工作很辛苦,下班回家就基本就很累很累了。所以建議父母一天花30分鐘或者20分鐘和孩子們一起玩,讓孩子們說說在幼兒園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一天中孩子所看到的和聽到的什么有趣事情,學會傾聽孩子,善于與孩子們交流,就能夠知道孩子的心理情況,有助于引導孩子正確的心理問題。
2.加強自身修養(yǎng),學習有關幼兒心理教育知識,科學教養(yǎng)孩子
父母應從多種方式知道孩子身心健康的各種基本常識。父母要注重變換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人格品味,增加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和指導,用自己的言行,教導身邊的孩子。
(二)提升幼兒園心智并重的教育培養(yǎng)理念
1.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把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操作層面
在我國的教育模式中,包括結(jié)構(gòu)教學和一體化教學。但是,不論何種教學模式,都該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與其他學習領域視為一樣的地位,建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在實施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重兒童的年齡特性、當代社會對兒童身心的影響原因,而不是平常的參考。
2.提高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zhì)和人格魅力
幼兒老師的健全人格是保持和提高幼兒心理健康的首要保證。兒童老師應不停提高自身的個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學會自我把控,以便不小心給孩子們帶來不好情緒。
(三)增強社會的支持和關注度
兒童的心理健康是任何父母和幼兒工作者都應注意的事情。這也是全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加大文化的監(jiān)督和輿論導向,堅決惡制不良媒體對兒童思想的誤導,加大相關投資,增加對兒童身心健康有幫助的栽培設施,給孩子的健康成長供給完善的實體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