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明月
倡導自主、合作、體驗、實踐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語文是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內涵,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握的原則?;趯W生的整體學習認知,多注重任務探知和互動交流,帶領學生在深入探知和主動交流中發(fā)現問題,定能滿足學生的不同認知發(fā)展需要。不過,語文課堂上出現的虛合作、淺交流問題仍不在少數,學生仍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交流,仍在彼此探知的過程中缺少一定的深度、廣度,不能從交流中集思廣益。這些問題,不僅不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情境氛圍,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不能滿足他們的語文學習認知發(fā)展需要。
一、任務問題有深度:跳一跳摘果
合作探究的問題任務應該是具有開放性、多樣化和遞進性,應該能讓學生在挑一挑摘果中感受到奮斗的快樂。缺少深度的問題,必然會使得合作探究陷入膚淺學習互動境地,難以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與興趣。
問題有深度,能幫助學生在充分整合資源和深入思考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真切感知。如,在《紀念白求恩》教學中,圍繞“白求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精神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不妨設置如下的問題:白求恩為何不遠萬里來中國支持抗日事業(yè)?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哪些方面?怎樣做一個“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些遞進性問題,能給學生提供更為多元化學習,利于他們豐富整體理解感知。可建議學生在同桌交流和小組互動中多從文本中摘錄相關內容,幫助他們形成更為有效的認知信息。結合學生的自我理解不同,多給學生主動陳述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深入挖掘其中深意中形成多樣化探知運用表達思維方法。
聚焦課文教學重點和學生認知難點,以層次性和遞進性話題為根本,鼓勵學生從相關的語言資料中收集相關信息,幫助學生在深協(xié)作探知中找到更多的綜合運用切入點,滿足其多樣化認知發(fā)展需要。多給學生建言獻策空間,鼓勵他們針對自己的理解發(fā)現主動提出相應的觀點。
二、交流探知要大度:重差異取長
小組合作探究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應該在充分交流和深入探知過程中各取所長?;谏鲜鲈瓌t,多注重團結協(xié)作,引導小組成員在彼此交流中有針對性探知,幫助他們在各抒己見中生成多樣化運用思維方法,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真切感知和深度體驗。
鼓勵學生在彼此合作中多寬容別人,多各抒己見。如,在《范進中舉》學習中,圍繞“范進為何中舉后變得癲瘋”不妨請學生進行主動合作交流,幫助他們從相關的語言文字中找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在合作探究中,很多小組的組長能主動邀請學困生多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學困生說自己能理解范進的心情,因為每次考試自己都會有失落感,跟其他同學相比較,感到自卑;有的同學說,自己有一次考試有了很大的進步,老師和家長都表揚了自己,想到范進的心情,自己能有所理解,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則建議班級的同學以“一幫一”的形式,幫助學困生共同進步發(fā)展。
多重視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多給學生協(xié)作交流的機會,利于學生在真正各抒己見中獲得不一樣的認知,滿足他們的差異化發(fā)展需要。多引導學優(yōu)生主動幫扶學困生,多情學困生他在互動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分析錯誤根源,相互取長補短。
三、探究成果有廣度:真多彩互動
合作是學習過程,探究學習方法,合作探究需要在議論紛紛中形成一定的成果。這樣的成果需要學生能主動予以表達交流,需要教師給學生搭建寬廣的舞臺,給他們曬一曬自己的成果。突出廣度,能幫助學生在自由互動和協(xié)作展示中獲得更為豐富的認知感悟。
多為學生建構寬廣舞臺,便于學生在表達認知過程中有所收獲。如,在《海燕》學習中,學生對海燕與海鴨、海鷗和海鳥等其他動物的比較頗為感興趣,在合作探知中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感想。這種感想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托物言志,是作者有意表述的一種手法。圍繞這樣的比較,定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我則以“我心中的海燕”為題,建議學生將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發(fā)現主動予以表述。有的同學則以主題演講的形式,從“狂風卷積著烏云”說起,從海燕的心理角度深入揣摩,提出了“再大的風雨也無所畏懼”。有的同學則是手抄畫報的形式,圍繞海燕的各種動作、背景和其他動物的比較,通過動漫圖片的形式予以展示。有的同學則是根據合作交流中的觀點運用課件展示了海燕的飛翔表現,展現了不一般的外貌,等等。基于互動展示基礎上的交流學習,能充分激活學生學習認知潛能,便于他們在主動深入交流中形成更為有價值的信息,滿足其多樣化發(fā)展需要。
搭建寬廣舞臺,為學生合作探究提供更為豐富的交流場地,更利于學生從中獲得深度感知。遵從學生的不同表現,多給學生設置相關的開放性話題,利于學生在充分整合資源中獲得感知和多樣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創(chuàng)設和諧合作探知環(huán)境,注重學生問題任務的深度、廣度,突出合作的自由化,便于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激情與潛能,便于他們強化識記運用。以語文的人文性為根本,多放手請學生自覺交流、自然對話與自信展示,定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