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圖片提供/李艷鳴
山東濟南市平陰縣錦水街道辦事處中土樓村的長壽老人丁宗蘭,出生于1916年,雖然已經102歲高齡了,但胃口好、飯量大,還愛勞動,到現在自己的衣服縫縫補補都是自己做,還抽空給重孫子做衣服。由于眼睛不花,甚至連紉針的活兒她也是自己做。老人有三兒三女,大兒子已經80歲了,全家已是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在孝順的兒子和兒媳的精心照顧下,老人的生活很是快樂舒心。
筆者見到丁宗蘭老人時,確實有點驚訝:一是老人面容慈祥,精神格外好;二是老人的眼睛炯炯有神,一點不像年過百歲老人的樣子。老人有點兒耳背,但視力很好,看見有客人進家門,她會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照顧客人,禮數周到。讓人一見面就能感覺到,這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隨和老人。
老人一輩子生養(yǎng)了三兒三女,近幾年主要輪流跟隨大兒子和二兒子兩家生活。不像一般的家庭輪流贍養(yǎng)老人有固定天數那樣,丁宗蘭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想去哪個兒子家就選擇在哪個兒子家居住,想住多長時間也是老人說了算,這在最大程度上順了老人的心愿。老人生活得舒心,隨心所欲,沒有壓力,也就不難理解她的精神狀態(tài)為什么那么好了。
由于以前那個年代歲月艱苦,所以現在還健在的百歲老人,年輕時大都吃過苦受過累,丁宗蘭老人也不例外。她年輕時除了帶六個孩子以外,里里外外的活兒也都要干,白天下地干農活,晚上回家做飯,伺候一家老小,還要經常推石磨磨面。等孩子們睡下了,她還要熬夜給孩子們做衣服做鞋,用自己的勤勞對付生活的艱辛。也許是年輕時辛勤勞作鍛煉出來的好身板,老人現在的生活基本能自理。
據老人的二兒子王培元介紹,老太太不識字,一輩子不抽煙不喝酒,可胃口出奇地好。現在她每天要吃四個白水煮的雞蛋,光早餐就能吃倆,還要喝一碗稀飯。老太太愛吃肉,愛吃用高壓鍋燉爛的肉,但不多吃,就一兩塊兒;菜類愛吃菠菜和土豆。老人有個習慣,不太符合平時大家對保健知識的認知,就是不愛吃水果,無論什么水果,她基本都不吃。
丁宗蘭老人有個堅持了幾十年的習慣,就是愛喝茶,主要喝綠茶和青茶。喝茶對健康長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一點早被養(yǎng)生專家所推崇,丁宗蘭老人與此不謀而合。老人的睡眠情況也很好,她一般晚上9點前就上床睡覺,第二天早早就起床。起來后,老人在室內做一套自己摸索出來的運動操,很輕緩,大約半個小時。白天,老人不用人攙扶,不用拄拐杖,自己經常到院子外走走。這么大的年紀,還有這么好的身板,生活得這么悠閑幸福,用老人自己的話說就是:“趕上了好兒子和好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