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杰 占軍平
(1.江西省宜春學院生命科學與資源環(huán)境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6000)
辣椒菌核病為大棚辣椒的重要病害之一,發(fā)生普遍,一般在3月下旬發(fā)病,4~5月為發(fā)病高峰期,長時間陰雨天氣病害加重,防治不及時常造成減產(chǎn)20%~50%,嚴重的死苗達70%[1]。長期以來,農(nóng)戶采用化學藥劑防治辣椒菌核病,但隨著藥劑使用年限的延長,辣椒菌核病菌已對多種藥劑產(chǎn)生了抗藥性。為了了解目前常用藥劑戊唑醇、咯菌腈、啶酰菌胺、苯醚甲環(huán)唑、烯酰嗎啉對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我們特開展了相關(guān)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供試藥劑為97%戊唑醇、95%苯醚甲環(huán)唑原藥(湖北康寶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98%咯菌腈(上虞穎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96%烯酰嗎啉(山東先達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95%啶酰菌胺(湖北薪和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17年從宜春市郊辣椒種植地采集感病辣椒菌核病菌樣品,在室內(nèi)進行單孢分離純化后得到單孢菌株,通過斜面(4℃)和濾紙片法低溫(-20℃)將供試菌株保存在江西省宜春學院植物保護實驗室。其他試驗儀器和器皿為YXQ-LS-50-SII滅菌器(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shè)備廠生產(chǎn))、SW-CJ-2F型雙人雙面凈化工作臺(蘇州凈化設(shè)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QHX-40085H-III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上海新苗醫(y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chǎn))、威爾250B生化培養(yǎng)箱(蘇州威爾實驗用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電子萬用爐、燒杯、量筒、鑷子、試管、酒精燈、漏斗、玻璃棒、游標卡尺等。
采用PDA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15~20 g、水1 000 mL。分別將97%戊唑醇、98%咯菌腈、96%烯酰嗎啉、95%啶酰菌胺、95%苯醚甲環(huán)唑稀釋至0.01 μg/mL、0.1 μg/mL、1 μg/mL、5 μg/mL、10 μg/mL、100 μg/mL,然后置于45℃PDA培養(yǎng)基中,制成含藥平板,以不加藥劑的平板為空白對照。在新鮮的辣椒菌核病菌菌落邊緣打取6 mm菌餅,接種于各藥劑培養(yǎng)基的平板中央,在23℃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72 h。
測量菌落直徑,計算菌絲生長抑制百分率,繪制抑菌率變化趨勢圖,并求出毒力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值)[2]??剐运揭罁?jù)紀明山等的敏感基線值進行判別[3],菌株EC50值小于0.455 μg/mL為敏感菌株,菌株EC50值處于0.455~0.911 μg/mL為低抗菌株,菌株EC50值處于0.911~3.644 μg/mL為中抗菌株,菌株EC50值大于3.644 μg/mL為高抗菌株。
抑制率(%)=[(對照菌落生長直徑-藥劑處理菌落生長直徑)/(對照菌落生長直徑-接種菌的菌餅直徑)]×100。
圖1 各處理辣椒菌核病菌的抑菌率
由圖1可知,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環(huán)唑、啶酰菌胺對辣椒菌核病菌抑菌率相對較高,烯酰嗎啉的抑菌效果較差,100 μg/mL濃度的抑菌率也僅為45.05%。
根據(jù)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環(huán)唑、啶酰菌胺、烯酰嗎啉對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率數(shù)值,經(jīng)方差處理得表1。由表1可見,相同藥劑不同濃度間F=48.4>F0.01(5,20)=4.1,即濃度間差異極顯著,不同藥劑間F=14>F0.01(4,20)=4.43,即藥劑間差異極顯著。
表1 不同藥劑不同濃度間抑菌方差分析
用LSD法做相互比較。v=20時,t0.05=2.086,t0.01=2.845,故LSD0.05=0.094,LSD0.01=0.128。濃度間多重比較結(jié)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5 μg/mL與10 μg/mL間和10 μg/mL與100 μg/mL間抑菌率無顯著性差異,其他各濃度間抑菌率均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2 不同濃度間與0.01 μg/mL的多重比較
用LSD法做相互比較。v=20時,t0.05=2.086,t0.01=2.845,故LSD0.05=0.09,LSD0.01=0.120。藥劑間多重比較結(jié)果見表3。由表3可見,烯酰嗎啉與戊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啶酰菌胺、咯菌腈間抑菌率均存在極顯著差異,咯菌腈與烯酰嗎啉間抑菌率存在極顯著差異,咯菌腈與啶酰菌胺間、啶酰菌胺與苯醚甲環(huán)唑間、苯醚甲環(huán)唑與戊唑醇間無顯著性差異。
通過回歸統(tǒng)計方法,將濃度轉(zhuǎn)化成對數(shù)和百分率轉(zhuǎn)化成幾率值,分別求出辣椒菌核病菌與戊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啶酰菌胺、咯菌腈、烯酰嗎啉敏感相關(guān)回歸方程和相關(guān)系數(shù)、抑菌中量EC50。
表3 不同藥劑間烯酰嗎啉的多重比較
由表4可知,辣椒菌核病菌對戊唑醇的EC50=0.65 μg/mL,大于敏感菌株標準值0.455 μg/mL(紀明山等的敏感基線值劃分標準),居0.455~0.911 μg/mL之間,表明辣椒菌核病菌對戊唑醇為低抗;辣椒菌核病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和啶酰菌胺的EC50分別為1.16786 μg/mL和2.96226 μg/mL,居0.911~3.644 μg/mL之間,表明辣椒菌核病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和啶酰菌胺為中抗;辣椒菌核病菌對咯菌腈和烯酰嗎啉的EC50分別為5.1999 μg/mL和217.76 μg/mL,均大于高抗標準值3.644 μg/mL,表明辣椒菌核病菌對咯菌腈、烯酰嗎啉為高抗,辣椒菌核病菌對烯酰嗎啉的EC50值為高抗標準值3.644 μg/mL的59.75倍。
表4 辣椒菌核病菌對各參試藥劑的敏感相關(guān)回歸方程和相關(guān)系數(shù)、ED50值
試驗結(jié)果表明,辣椒菌核病菌對戊唑醇表現(xiàn)為低抗,抑菌效果較好;辣椒菌核病菌對苯醚甲環(huán)唑、啶酰菌胺表現(xiàn)中抗,建議生產(chǎn)中盡量少用這兩種藥劑;辣椒菌核病菌對咯菌腈、烯酰嗎啉已產(chǎn)生較高抗藥性,生產(chǎn)中不宜采用這兩種藥劑。防治辣椒菌核病時,可采用藥效較好的戊唑醇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以盡量延緩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的時間。同時應(yīng)綜合考慮環(huán)境、作物以及藥劑等因素,篩選出最佳的藥劑濃度。進一步比較EC50值可知,辣椒菌核病菌為低抗菌,生產(chǎn)上不宜在同一目標作物上頻繁使用同種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