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yī)院(450007)陳倩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研究,以平均分組原則進行分組,300例對照組,其中男184例,女116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61.9±4.9)歲;30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178例,女122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2.5±5.2)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性(P>0.05),可開展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觀察組則以分階段護理方式進行干預,①住院階段護理。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接受與對照組相同的急性期一級康復訓練。②康復科護理。完成一級康復訓練后將觀察組患者轉(zhuǎn)入康復科繼續(xù)行康復訓練干預,包括站立平衡訓練、體位轉(zhuǎn)換訓練、步行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等;待完成二級康復護理后,可指導患者出院。出院時為患者發(fā)放由我院自行制作的健康教育手冊、腦卒中功能鍛煉圖譜等,并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講解,以便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地相關知識及康復鍛煉方法等。③出院后護理。出院后,康復師及護理人員需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及上門隨訪,指導患者進行三級康復訓練,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后遺癥干預等。
附表1 兩組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
附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活動 健康 支持 日常生活 總體健康 總分觀察組 300 1.2±0.2 1.7±0.3 1.7±0.2 1.6±0.2 1.8±0.2 8.8±1.0對照組 300 0.8±0.1 1.3±0.2 1.2±0.1 1.3±0.3 1.4±0.3 7.5±1.2 U 30.984 19.215 38.730 14.412 19.215 14.41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肢體運動功能,以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進行評定,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肢體功能越好。②以改良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進行評定,量表滿分為100分,分值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③以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QLI)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定,量表共包含活動、健康、支持、日常生活、總體健康五個條目,各條目評分均為0~2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1]。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處理,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進行U與X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上肢、下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與對照組比較均無較大差異(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各條目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腦卒中偏癱的恢復過程較為緩慢,在給予患者有效治療后還需配合有效的康復訓練[2]。本研究中以分階段康復護理方式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干預,在給予患者常規(guī)急性期康復訓練干預的同時,加強對患者出院后康復訓練的重視,促使康復干預更加系統(tǒng)、全面。且通過給予患者早期康復訓練可促使患者盡快地掌握自我護理方法,這對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改善其生活能力有重要幫助。同時通過加強對患者在康復科及出院回家后訓練的重視,指導患者逐漸進行步行訓練、生活能力訓練等可逐漸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對促進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有重要幫助;且通過護理人員、康復師、患者家屬等參與還可讓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對提高患者的訓練依從性有重要價值。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ADL評分與FMA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分階段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干預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