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6000)鄭淑文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96例作為觀察對象,依據(jù)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8例)和研究組(48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5∶23,患者年齡43~85歲,平均年齡(56.8±4.7)歲;研究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6∶22,患者年齡42~86歲,平均年齡(57.9±4.6)歲。對兩組基線資料予以比較,組間差異均衡(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 方法 術前未給予任何藥物治療,進到手術室后立即將外周靜脈開放,按照0.2ml/(k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乳酸鈉林格液。對脈搏血樣飽和度、血壓、BIS值、心電圖、心率等進行嚴密監(jiān)測。進行3min面罩給氧,靜脈滴注0.1mg/kg維庫溴銨、0.04mg/kg咪達唑侖、2μg/kg、1~2mg/kg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應完全消化且肌肉呈現(xiàn)松弛狀態(tài)后,予以氣管插管,有效連接呼吸機,對呼吸參數(shù)進行調整,對PETCO2狀態(tài)進行時刻監(jiān)測。對照組實施吸入麻醉,即予以七氟烷和50%氧化氮持續(xù)性吸入進行維持麻醉。研究組實施全憑靜脈麻醉0.05~0.2μg/(kg·min)瑞芬太尼、3~6mg/(kg·h)丙泊酚進行持續(xù)靜脈泵注,以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術后拔管時間、睜眼時間進行觀察和統(tǒng)計,并通過MMES(簡易智力狀態(tài)量表)評分對患者術前、術后1h、32h、24h的認知功能,總分為28分,得分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通過SPSS20.0統(tǒng)計學對全部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睜眼時間、拔管時間、MMES評分使用(±s)進行表示,對比予以t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評比兩組蘇醒質量 研究組拔管時間、術后睜眼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10.32±1.92 vs 16.24±2.74)min、(16.88±4.66 vs 30.25±10.84)min,組間出現(xiàn)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評比術前、術后兩組MMSE評分變化兩組患者術前MMSE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術后1h、3h、24h的MMS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附表 評比術前、術后兩組MMSE評分變化(±s,分)
附表 評比術前、術后兩組MMSE評分變化(±s,分)
組別 術前 術后1h 術后3h 術后24h研究組(n=48) 29.24±0.59 25.12±1.82 28.77±1.21 29.36±0.43對照組(n=48) 29.15±0.80 22.46±2.01 24.22±1.52 28.63±0.66 t 0.6272 6.7964 16.2256 6.4205 P 0.5320 0.0000 0.0000 0.0000
吸入麻醉主要通過液體藥物或揮發(fā)性氣體,經(jīng)呼吸道直接進入到機體中,以達到預期的麻醉效果。七氟烷可對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將炎性因子誘導釋放出來,使神經(jīng)元細胞凋亡速度明顯加快,損傷機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患者蘇醒時間明顯延長,增加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1]。全憑靜脈麻醉主要指的是予以靜脈麻醉誘導,通過聯(lián)合使用不同短效靜脈麻醉藥物的方式,運用間斷或連續(xù)靜脈泵注法對患者進行維持麻醉,瑞芬太尼與丙泊酚聯(lián)合的全憑靜脈麻醉方式,效果良好,瑞芬太尼作為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之一,其可利用非特異性酯酶短時間內實現(xiàn)水解,不會產(chǎn)生蓄積作用,蘇醒快,同時可減少丙泊酚使用劑量,對蘇醒延遲予以控制[2]。根據(jù)本次實驗結果,研究組拔管時間、術后睜眼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前MMES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h、3h、24h的MMES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的結論基本一致[3]。
綜上所述,與吸入麻醉相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用全憑靜脈麻醉,有利于縮短拔管和術后睜眼時間,促進認知功能恢復,因此是臨床優(yōu)先選擇的方案,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