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界對蘇軾詩、文、詞的研究很深入,但忽略了對其墓志銘的專題研究。蘇軾墓志銘現(xiàn)存十四篇,其獨特之處在于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本文運用文本分析法對蘇軾的墓志銘進行研究,探討其藝術特色及其所產(chǎn)生的歷史影響。
關鍵詞:蘇軾 墓志銘 藝術特色 歷史影響
墓志銘是文學寶庫中一類特別而又重要的文體,古人曾用這種方式留下許多不朽的名作。目前收錄在《蘇東坡全集》中的墓志銘共有十四篇,所銘之人既有官吏,又有普通百姓。學界對蘇軾詩、文、詞的研究很深入,但忽略了對其墓志銘的專題研究。本文運用文本分析法對蘇軾的墓志銘進行研究,探討其墓志銘創(chuàng)作的獨特之處。
一、蘇軾墓志銘的藝術特色
墓志銘記敘墓主的生前事跡,“寫作墓志銘首先要有相對固定的程式,然后還需要考慮逝者家屬的感受和需要”,即“戴著腳鐐跳舞”。蘇軾將看似呆板的墓志銘寫得活潑生動,引人入勝,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一)塑造的墓主形象個性生動
在《王子立墓志銘》一文中,蘇軾著重突出了其“賢而有文”“喜怒不見”“得喪若一”的個性特征。在神宗熙寧元豐二年(1079)六月,一個御史把蘇東坡謝恩表中的四句挑出來,說他蔑視朝廷而開始彈劾他,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詩案發(fā)生后,許多親戚朋友都對蘇軾避之唯恐不及,王子立卻仍然堅持與蘇軾告別,足見其“喜怒不見”的性格。蘇轍上書請求朝廷赦免兄長,因此被相繼貶到高安、績溪。王子立隨蘇轍一起到高安、績溪,“同其有無,賦詩弦歌,講道著書于席門茅屋之下者五年,未嘗有慍色”。面對人生的挫折,他甘之如飴,表現(xiàn)出“得喪若一”的特點。蘇軾與蘇轍的孩子從小跟隨子立學習,每個孩子都懂得自重自強,不敢游戲荒廢學業(yè),“學文有師法”,這都是王子立悉心教導的結果,展現(xiàn)出了一位“賢而有文”的文人形象。
《亡妻王氏墓志銘》中,蘇軾則挑選了妻子“敏而靜”這一性格特征進行重點描寫:
君諱弗,眉之青神人,鄉(xiāng)貢進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歸于軾,有子邁。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謹肅聞。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王氏剛嫁過來時,蘇軾并不知道其會讀書??匆娞K軾讀書,王氏便整日不離開。后來有些詩文連蘇軾都忘記了,她卻還能記得。蘇軾與客人在外面交談時,她就站在屏風后面聽,然后向蘇軾分析此人是否可以深交,后來果然像她說的那樣。王弗去世之后,蘇軾悲痛不已,頓覺余生無所依怙,十年后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悼亡詞《江城子》。
(二)選材精當
蘇軾的墓志銘不僅能寫出墓主的“嘉言善狀”,突出墓主的獨特個性,更能在創(chuàng)作墓志銘時,以人物為中心,選取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例來刻畫人物。
在《范景仁墓志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淡泊名利、德高望重的偉人形象。范景仁是蘇軾父子兩代的好友知己,經(jīng)歷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他的建功立業(yè)之事浩如煙海,令人難以下筆。蘇軾在創(chuàng)作之時,著重突出其道德風流和治世才能,選取了仁宗時論立皇嗣、英宗時論濮安懿王稱號、神宗時論新法三件大事來表現(xiàn)其個性?!豆数垐D閣學士藤公墓志銘(代張文定公作)》一文也是如此,不直接敘述墓主的姓氏、族譜、仕途經(jīng)歷,而是以一件發(fā)生在墓主身上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起筆,令人耳目一新。選材精當,文字簡約,體現(xiàn)出蘇軾“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的創(chuàng)作風格。
(三)銘中含情
蘇軾的墓志銘創(chuàng)作文風自由曠達,縱橫恣意,在暢快之至的文字背后隱含著厚重細膩的情感??此破届o無波、不動聲色的語言,細讀之后卻覺得韻味無窮、蕩氣回腸。試看蘇軾為其乳母所寫的《乳母任氏墓志銘》:
趙郡蘇軾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蓮,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儉,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與軾,養(yǎng)視軾之子邁、迨、過,皆有恩勞。從軾官于杭、密、徐、湖,謫于黃。元豐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黃之臨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月壬午,葬于黃之東阜黃崗縣之北。銘曰:
生有以養(yǎng)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從與享之,其魂氣無不之也。
這段語言看似平淡,實則真實記錄了乳母生前的基本信息,足以見出蘇軾對乳母恩德的感激之情。乳母侍奉蘇家三代,名為主仆,實為家人?!岸鲃凇倍终嬲\質(zhì)樸,既表現(xiàn)出了乳母的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又表達出了蘇軾對乳母的感激與厚愛。在銘文后一段,蘇軾感慨道:“生有以養(yǎng)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從與享之,其魂氣無不之也?!碧K軾早已將自己看作是乳母的親生兒子,為不能使乳母頤養(yǎng)天年而暗自愧疚。通篇文字充滿了情味,深藏著蘇軾對乳母的深切緬懷和沉痛悼念,讀之心有戚戚然。
二、蘇軾墓志銘的歷史影響
蘇軾所撰寫的墓志銘篇目雖然不多,但其內(nèi)容豐富,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對當時及后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對蘇轍及蘇門四學士的影響
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中寫道:“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庇纱丝芍K軾對蘇轍影響至深,他不僅是蘇轍的兄長,更是他的良師。蘇轍在墓志銘創(chuàng)作中繼承了蘇軾實錄求真的精神并將其發(fā)揚光大。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中他詳細地記敘了蘇軾鮮為人知的政績——徐州抗洪事件,“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效命之秋也”,從側面描寫出蘇軾愛民如子的博大胸懷,“蘇公堤”表現(xiàn)出百姓對蘇軾的愛戴,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史實。其文章既有蘇軾的縱橫跌宕之勢,又抒發(fā)了肺腑之情,情感深沉泊遠。
晁補之與黃庭堅同為蘇門學士,其創(chuàng)作也不免受到蘇軾的影響。晁補之在寫作墓志銘時,如《右朝議大夫梁公墓志銘》《黃君墓志銘》《夔州錄事參軍江君墓志銘》中,綜合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選取最能突出墓主性格的事件進行描寫,與蘇軾墓志銘的寫作手法一脈相承。黃庭堅的《宋朝奉郎王君墓志銘》中著力描寫了墓主寡言而力行,守約而泛愛的性格特征,概括了墓主人的一生,讀來印象深刻。
蘇軾在創(chuàng)作時一氣呵成,不加潤筆,“杜門深居,馳騁翰墨,其文一變,如川之方至”,呈現(xiàn)出縱橫跌宕之勢,在當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對歸有光、姚鼐等人的影響
蘇軾為人天真可愛,在他心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使得他愿意為乳母任氏、保姆楊氏等小人物作墓志銘,而這種為小人物作墓志銘的精神也影響深遠。明代歸有光的《葉母墓志銘》是為其門生葉裕之母所作的墓志銘,通過狀寫狂生葉裕的純孝事跡來烘托其母的慈愛形象:
裕自言初生時,祖母旦夕詛咒,拜其祖之主而字之曰:“葉世貞,何不以兒去?”母患之,寄之外氏。時葉氏居在澄灣,其外家在湖沙灣,東西相望一里所。外母抱裕倚門,望西山夕煙縷起,裕思母,黯然淚下。裕每道此,尤悲也。
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以葉裕思母淚下來反襯出葉裕母親對兒子的思念與關懷,濃濃的母子情既感動了歸有光,也令讀者動容。
清代的姚鼐也繼承了蘇軾這種為小人物撰寫墓志銘的精神。在他的墓志銘中為封建弱勢群體——女子寫了很多墓志銘,如《陳孺人權厝志》《方母吳太夫人墓表》中,作者以一顆真誠關愛之心為她們寫作墓志,突出個人特征,避免了千篇一律,表現(xiàn)出高超的寫作技巧。在《方母吳太夫人墓表》中寫道:“嘗髯橙治女紅,而課子誦讀于側,每至夜分”,“尚書或被使命出,戀侍膝前。雖行萬里債外,太夫人必正色責其速行,急國事,不得少佇,逮既出門為涕泣焉”,通過兩個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個諄諄教誨子女的婦人形象。
三、結語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的墓志銘恣意而行,不因?qū)Ψ缴矸葑鹳F而故作阿諛矯飾之文,也不因墓主身份低微而不置一詞。一切皆緣情而發(fā),走筆立成,體現(xiàn)了他豪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他為文不飾辭藻,往往情之所至,慨然成文。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在他的墓志銘中,他的墓志銘創(chuàng)作飽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就,在中國古代的墓志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亞.論蘇軾墓志銘創(chuàng)作構思的新巧[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 林語堂.蘇東坡傳[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3] 蘇軾.蘇東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4] 蘇轍.蘇轍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 歸有光.震川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 姚鼐.惜抱軒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1.
[7] 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作 者:趙瑤瑤,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