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王維禪詩創(chuàng)作的存在與虛無

2018-10-20 10:54:00左文強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禪詩空靈薩特

摘要:禪宗追求“梵我合一”“我心即佛”,混融一切物我界限的世界觀、時空觀,追求自然適意,內心自我解脫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情趣以及以直覺觀照、頓悟、凝練、含蓄為特征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法,王維一生參禪悟佛,寫了眾多禪詩,其詩中的幽冥、恬適而又空靈的境界處處體現出一種對于存在與虛無的思考。

關鍵詞:存在 虛無 禪

王志清教授在《王維詩選》中曾說:“莊子是以哲學來表現詩的意蘊,而王維則是以詩來表現哲學的內涵。莊子是詩人型的哲學家;王維是哲學家型的詩人。王維的詩是哲學的詩,是詩的哲學。”a 正如王教授所說,王維所作禪詩蘊含禪理的同時,也有深深的哲理意趣在里面,其詩中幽冥、恬適而又空靈的境界處處體現著一種對于存在與虛無的思考。對此,我們可以用近代西方哲學中的存在主義來窺視王維禪詩中的存在與虛無。

一、空靈與存在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其中大都蘊含著深深的禪趣。其實王維并不是一開始就崇尚禪宗以及佛理意趣的,而是在家庭的熏陶以及后天的經歷之后,才開始參禪悟道,頓悟人生。正如存在主義哲學家們所標榜的存在先于本質——“我們說存在先于本質的意思是指什么?意思就是說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現出來,然后才給自己下定義” b。王維在有了一番經歷之后,逐漸把自己定義到了禪的行列,其山水田園詩也體現出空靈幽深的意境。在《辛夷塢》中,王維營造了一種無我而在的境界: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山中的芙蓉花自開自落,四周空無一人,一片清幽,花兒自開自謝,無人知曉。詩人之意不在寫花,更不是寫花的美與不美,而是通過營造一種空靈清幽的境界突出其超越塵俗的高潔品格。因為無人欣賞,所以其開也是落,落也是開,其存在不以客觀事物為轉移,是一種永恒的存在,正如王維所追求的空靈之境。此外,詩中雖然隱去了賞花者“我”,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從詩中感受“我”的存在。詩歌以無襯有,在空寂之外設一主體觀察一切。正因為“我”的到來,才將這芙蓉花開的景象傳達給世人,將它的存在賦予了價值。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認為,人如果失去其本質,便走向虛無。同樣的,如果事物失去其本質,也會走向虛無。人的本質是由其自己所定義的,花的本質是自然給其定義的,二者的不同就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質,花的本質先于存在。在這首詩中,花與人達成了哲學上的契合,二者在相遇之前,主體性處于殘缺狀態(tài),是一種不完整的主體性。但在詩人發(fā)現花,向世人展示花景時,自我的主體性趨于完整,達到物我合一的超然狀態(tài),進而實現各自的價值。再如《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人傍晚獨坐深山密林中,聽人語而知山靜,觀返影而知山空,在這空靜的山林,聲音似有似無,陽光時明時滅,這似真似幻的情景正是禪宗所說的凡有所相,皆是虛空。當人語不在,夕陽落下,一切歸于虛空,一切都是永恒。

存在主義的一個本質目的是要注重作為獨立個體的重要性,但又不能將其簡單等同于個體主義。存在主義主張從個體出發(fā)去解釋社會,重視人的情感與體驗,人的情感體驗是人所存在的證據。王維在禪詩中所塑造的空靈之境,獨立于世俗喧囂之外,不被流俗所染,一心向佛,追求獨立于世人的靜與空靈。詩人深諳禪理,心境極為澄明空寂,使物色自然映照于心,在對自然萬象的超越中獲得恢復本真本根的寧靜和惠福。海德格爾曾提出過常人的平均狀態(tài),雜然共在本身為平均狀態(tài)而繁忙?!俺H吮举|上就是為這種平均狀態(tài)而存在。因此常人保持在下列種種平均狀態(tài)之中:本分之事的平均狀態(tài),人們認可之事和不認可之事的平均狀態(tài),人們允許他成功之事和不允許他成功之事的平均狀態(tài),等等?!?c由此可見,王維已經超越了常人的平均狀態(tài),達到超然物外之境。

二、淡泊與虛無

薩特所謂的虛無,并不是指存在的缺失,而是指人不斷超越自我的存在,這種對自我的超越即虛無。人既是存在,又是虛無。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區(qū)分了人的“自在存在”和“自為存在”,并且認為人是一種自為存在,人永遠是其所不是,永遠處在對自我的否定與超越之中,并因此而永遠處在尋找其本質與完整性的路途中。王維的禪詩創(chuàng)作,正是他超越自己走向虛無的過程。在《過香積寺》中他這樣寫道: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這首詩表面上是寫尋訪古寺,實際是寫作者參禪悟道的歷程。首聯(lián)以“不知”落筆,藏鋒逆入,領起全篇,不知古寺在何處,暗喻不能參悟禪機。次聯(lián)先寫古木再寫鐘聲。古木參天夾道,正迷茫無路時,山中傳來的鐘聲讓參禪者一下頓悟,路在何處已不言而喻。趙殿成對此二聯(lián)贊嘆不已:“此篇起句超乎,謂初不知有山寺也;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從人際罕到之區(qū),忽聞鐘聲,而始知之。四句一起盤旋,滅盡針線之跡;非自盛唐,未易多靚。”后兩聯(lián)寫人在去寺廟的路上,看到泉水咽而不響,日光冷而不熱,石肅穆,松冷寂。人走到寺廟外面安禪的時候,內心的一切雜念早已消除殆盡,如潭水般清明澄澈。這是詩人典型的參禪悟道的詩,前三聯(lián)渲染縹緲神秘的氛圍,突出山寺遠離塵世、俗人難近的圣潔,暗示詩人所追求的圣潔之心。在尋訪古寺的過程中,詩人完成了心靈的凈化,實現了自我的超越。塵世的雜念被拋棄,看淡了功名利祿,在否定與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達到所謂的虛無狀態(tài)。這虛無可以看作物質上的虛無,詩人不再單純追求物質層面的享受,而是深入精神高度,同時,在精神的超越中,發(fā)現自己的渺小與不足。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大都有一種淡泊的意蘊在里面,詩人在長期的參禪過程中,頓悟人世,逐漸將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追求融入詩歌的創(chuàng)作之中,不斷地超越自己的目標與追求。由入世到出世,雖由于生計等各種原因所迫沒有實現真正的出世歸隱,但詩人的精神維度已經達到無可挑剔的高度。詩人在對自我的否定與超越中,不斷接近自身的完整主體性。

三、禪與存在主義

鈴木大拙說過:“禪是詩,是哲學,是道德,只要是有生命活動的地方,就有禪?!蓖瑯拥模嬖谥髁x哲學的興起便是由于人對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對人的存在進行思考。因此,禪宗與存在主義有許多相通的地方。禪宗思想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思想,以心為本體,其哲學核心即心性論。禪宗否定客觀世界的實在性,認為世界是虛無縹緲的,而心才是最高本體。禪宗把人生的解脫放在人心靈的覺悟中,這種解脫方式是既存于世間又超脫于世間的一種自由灑脫,而存在主義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唯心主義。它要解決的問題是存在問題與認識問題,這其中的一個特點就是彌合主客體之間的對立面,強調客體的情境、主體的意向性活動都會對存在意義與存在者本質的發(fā)生形成產生作用。強調存在的發(fā)生性、情境性,超越了本質論的層次,重心在人的生存與認識而不在世界本質。這也正是薩特所宣稱的存在先于本質,人的本質由自己所定義和選擇。這種主體性的哲學思維與禪宗的以心為本體有異曲同工之妙。王維的禪詩創(chuàng)作遵循了禪宗的心本體,以修心為上乘,追求內心的超然物外。通過心靈的凈化,達到遠離世俗塵囂的目的。王維雖然在朝為官,卻渴望田園生活,渴望心靈的空靜,這點在他眾多的禪詩中顯露無遺。如《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這首詩的意思是詩人晚年只喜歡清靜,對世事不再關心;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xiāng)的山林。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晚年惟好靜”表明了詩人青年、中年時期雖修禪,卻并不一定只喜歡靜,而是在修心達到一定境界也即到了晚年時,方才頓悟人生,從而“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我們可以將其解讀為詩人不再關心世事,同時也有另外一層意思,即萬事無關于心,因為詩人一心修禪,有關于心的只有禪,除此以外萬事無關?!翱罩蹬f林”,一個“舊”字頗有深意,看似是說家鄉(xiāng)的山林,實則暗含著詩人重返舊林的意思,年輕時便來過“舊林”,只是由于未能完全放棄仕途,或者修心程度還不夠,才又出“舊林”。如今詩人已不再像年輕時塵俗未凈,心靈的凈化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才有了“返舊林”之說。薩特曾說:“我們將繼續(xù)保留著改變過去之意義的可能性,因為過去是具有某種前途的一種先-現在。然而對于這樣的過去之內容,我既不能減,也不能加。換句話說,我曾經的過去就是它現在之所是;就像世界上的諸食物一樣,這是一種自在?!?d自在的存在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而我們所要追求的是一種自為的存在。即通過自己的意識去控制我們的選擇與道路,最終成為我們所想的樣子。王維修禪修心的過程,便是不斷建構自己的自為存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逐漸拋棄曾經的“我”,獲得一個嶄新的自己所理想的“我”。王維通過修禪詩人實現了自我的存在,雖然他所處的時代存在主義哲學還未出現,但我們用今天的哲學視角來窺探一二,仍然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于存在深深的思考。

a王志清:《王維詩選》,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4頁。

b〔法〕薩特著,周煦良、湯永寬譯:《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頁。

c〔德〕海德格爾著,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存在與時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年版, 第156頁。

d〔法〕薩特著,陳宣良等譯:《存在與虛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年版,第166頁。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廳“產學研聯(lián)合培養(yǎng)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編號:YDT201606;北方民族大學創(chuàng)新項目:YCX18020

作者:左文強,北方民族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西方文論。

編輯: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禪詩空靈薩特
空靈清爽 藍色仲夏
好日子(2022年7期)2022-09-01 05:17:00
自因還是自為?*——薩特自因理論探究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6
唐代禪詩研究的可喜成果
華夏文化(2021年4期)2021-08-16 13:43:06
中國現代禪詩二十年(1996-2016)
《禪詩兩首》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08
空靈、輕盈、秀雅的瞿利軍
藝術品鑒(2017年10期)2017-09-08 03:33:40
薩特的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與改編述評
論“空”在唐代文人禪詩中的表現及蘊含
中國傳統(tǒng)的“虛靜”觀與文人園的空靈之美
千載空靈岸 悠悠湘水情
對聯(lián)(2011年20期)2011-09-19 06:24:46
永寿县| 尉犁县| 方城县| 景洪市| 麻城市| 特克斯县| 白玉县| 朔州市| 深水埗区| 崇阳县| 吉木乃县| 如皋市| 儋州市| 普洱| 顺义区| 普格县| 班玛县| 天气| 泰州市| 凌海市| 如东县| 大安市| 济阳县| 光泽县| 鞍山市| 西贡区| 吉水县| 滨州市| 丰台区| 乐业县| 无棣县| 石泉县| 民权县| 达拉特旗| 石屏县| 龙泉市| 威信县| 申扎县| 陆良县| 淳化县| 沙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