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摘 要:在當前我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中,BIM技術作為較強代表性的先進技術手段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BIM技術的應用能夠較好提升其整個工程項目的落實效果,不僅僅能夠優(yōu)化設計方案,還能夠在后續(xù)管理中表現出較強的積極作用,對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更是如此,本文重點圍繞著當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論述,希望能夠對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 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優(yōu)勢
1.1 可視性
BIM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建筑的可視化水平,三維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著建筑全面的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利用BIM模型,能夠方便的提取出所需的信息,這對現場安全布置,各類防護搭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 模擬化
BIM技術可以對建筑的地質環(huán)境、裂縫、沉降等進行模擬,進而對建筑結構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提升建筑的穩(wěn)定性。BIM為建筑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導,不同類型建筑系統(tǒng)發(fā)揮了各自的建筑運行功能。在建筑項目施工前,BIM可以對存在危險性的工作進行模擬實驗,例如深基坑支護施工、腳手架搭設、懸挑架搭設、吊籃施工等,從而確定最佳施工方案。
1.3 優(yōu)化性
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優(yōu)化的過程。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實際存在的信息,包括幾何信息、物理信息等,利用BIM模型對建筑物進行可視化展示、協(xié)調、模擬以及優(yōu)化后,從而有利于優(yōu)化管理決策。
2 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對施工項目管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當前建筑企業(yè)這方面的人才比較欠缺,一些年齡偏大的安全管理人員思想比較保守,對新技術的應用顯得不適應,導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建筑單位重視BIM技術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也因企業(yè)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能力的欠缺而深受阻礙。
2.2 建筑現場安全管理技術設備有待提升
BIM技術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已經很早應用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應用效果。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起步晚,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少,安全管理相關的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安全管理專業(yè)人才欠缺,這也導致BIM技術的一些安全管理功能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3 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3.1 可視化安全技術交底
可視化安全技術交底是BIM技術的首創(chuàng)。都知道安全技術交底是現場技術人員交代給施工人員如何進行操作,和操作中應該注意些什么。以往借用CAD的繪圖功能呈現出的二維圖形來闡述。運用BIM技術的三維建模,能立體呈現諸如腳手架等模型,對位置和間距都有著全角度的環(huán)向視角,將想象轉化成實在的三維圖形。更加清晰了解現場情況,交底也變得更具有實用性和參考性。
3.2 危險區(qū)域隔離與引導
施工中,對危險源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BIM技術對危險區(qū)域隔離與引導的功能,在于多視角的對空間的運用,將存在的可能的危險區(qū)域的一網打盡。與人員的分析不同,這樣更準確和全面。危險區(qū)域有警示標志,將其與施工區(qū)域分開,同時能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形成更好的施工現場的管理。
3.3 虛擬應急演練
BIM的技術本身是基于計算機的虛擬信息化,運用三維的虛擬的成像來模擬生產和生活的過程,計算機BIM技術與VR技術結合后,不僅能提供虛擬的空間,更能實現虛擬的角色在其中完成特定的任務,也給了虛擬應急演練實現的可能性。演練的模擬的環(huán)境特別真實,身臨其境,從而達到對真實情況的最高程度的掌握。
3.4 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的辨識工作是持續(xù)的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對于危險源的辨識不僅是逐項的排除,而是針對施工的過程不斷的深入而有針對性的提出的。BIM技術的存在,能讓建筑從平地到拔地而起實現全過程的模擬。模擬的是整個施工現場的施工的過程。這樣的情況下,針對某一特定的情況,能更好的提出相應的辨識結果,更加還原本身的真實情況。不同的視角加深了我們對辨識結果的確定性,更好的保證安全管理的準確性。在模型中,采用預警的原理,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表現危險情況不同的危險源,更能有效的協(xié)助安全管理。
3.5 云端安全檢查
云端乍一聽感覺和安全沒關系,其實云端安全檢查是更好的方便安全檢查的工作。通過移動端設備來實現對現場安全的了解和把控。也是現在無紙化辦公所提倡的,以后有望實現遠程的安全管理。目前應用較少,從安全管理的角度更傾向于現場管理,資料采集性管理。這一理念的實現,也需要施工現場信息化的發(fā)展來推動。相信不久的項目上,云端安全檢查機制將大有可為。
3.6 人員定位與預警
人員定位與預警更加體現了施工現場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定位能保證清楚每一個施工人員現場的位置和情況。預警能從人員的角度進行危險情況的預警,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這是科技和安全管理結合的產物。不僅如此高處墜落、坍塌、觸電這些重要的危險源,必須一紅線管理,設定禁止通行的區(qū)域,保證整體的安全。
4 BIM技術在事故防范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難度的不斷加深,高空作業(yè)和高危操作已經成為了建筑建設過程中的常態(tài)。然而這兩個方面也是施工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事故來源。更為重要的是高處墜落造成的人體損傷較為嚴重,可能直接導致死亡。同時,例如未建成的樓梯、天井、地基等危險區(qū)域都是意外跌落容易發(fā)生的區(qū)域。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必須結合危險區(qū)域劃分、管理和BIM技術,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單獨的施工管理模式,加強對高空作業(yè)和高危作業(yè)的危險防范,提高這些危險區(qū)域的安全管理效率。1)以虛擬項目建設規(guī)劃為基礎,結合項目相關數據資料,針對建筑各樓層的區(qū)域方位進行標定,畫出存在安全問題的區(qū)域。2)對于存在問題的區(qū)域進行自動分析,標識出禁止的活動,并在合適的位置布置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為施工人員增添安全保障。3)結合BIM技術,將安全防護措施的建設和拆除錄入模擬的虛擬施工模型中,方便后期的工程實施和進度安排。同時,在施工的全過程中對施工人員的操作進行全面監(jiān)控和安全評價,及早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不具備專業(yè)技能的施工人員及時進行技能培訓,減少施工過程中安全問題的出現。
5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經濟、技術都處于發(fā)展階段,極大的促進我國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同樣的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也推動著我國經濟建設。所以,建筑工程的優(yōu)良管理,能夠促進建筑行業(yè)的有序健康發(fā)展,同時還可以促進新興技術的研發(f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BIM技術可以對施工現場進行全局掌控,了解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控制現場的施工安全。所以,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首先要推廣BIM技術的使用,其次,管理人員要掌握BIM技術的應用技巧,通過BIM技術的使用,提高施工現場的安全性,強化施工質量,保障建筑業(yè)在發(fā)展上開辟新高度。
參考文獻:
[1] 張維勝.基于BIM技術的高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建設科技,2017(8).
[2] 王延紅.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術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2).
[3] 馬建平.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15).
[4] 曹坤.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應用的思考[J].工程技術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