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良志
湯貽汾題石濤《溪南八景》云:“予觀大滌子畫獨多,以《羅浮圖》為最?!薄?〕石濤生平畫過多種羅浮圖,如《羅浮山圖冊》《黃硯旅詩意冊》中的《羅浮山詩圖》等。
宋郭之美《羅浮山記》云:“羅浮者,蓋總稱焉。羅,羅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體謂之羅浮。在增城、博羅二縣之境。羅山自古有之,浮山者本蓬萊之一。堯時洪水泛海澌來傅于羅山,崖巘皆合,至今卉木不同。浮山皆海中類也。陳郡袁彥伯、東莞徐履道皆云蓬萊有三島,此其一焉;山頂有桂所謂賁隅之桂;有神湖,周五里水應海潮?!薄?〕
石濤一生并未到過羅浮,卻對羅浮異常神迷。曾刻有《四百峰中箬笠翁圖書》印,傳言羅浮有四百三十二峰,“四百峰”即指羅浮山。對于石濤來說,羅浮山不是一處風景勝地,而是他的精神圣山,帶著這位困頓中的“精神遺民”做浪漫之旅。其由大率有三:一是他生于廣西,屬南粵之地,與此二山未遠。二是他與南粵人多有交往,尤其是與屈大均的交往。三是羅浮二山乃道教神山,石濤晚年出佛入道。這可以說是石濤神迷羅浮最根本的原因。石濤對一生未至的道教圣山如此的精神淹留,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石濤藝術的獨特氣質。
本文是對涉及石濤羅浮圖諸種問題的辨析。
圖1 [清]石濤 羅浮圖冊四開 28.2cm×19.8cm×4 紙本設色 約1697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湯貽汾所說的《羅浮圖》,指的是《羅浮圖冊》。世之流傳在石濤名下的《羅浮圖冊》有三本,一本藏于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此為石濤真跡,一本藏于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是石濤所作另一本同名書畫對題圖冊。還有一本藏于日本神奈川箱根美術館,此冊是對柏林本的臨寫,是一“臨本”。作手可能是張大千。
圖2 [清]石濤 余杭看山圖卷 30.5cm×143.2cm 1693年 上海博物館藏
普林斯頓藏本只有書畫對開4開,4頁繪畫,4頁書法,是殘本。而柏林藏本和箱根藏本都是書畫12對開,是全本。三藏本之間有密切關系。對三藏本之關系,傅申等曾作過深入研究〔3〕,在其啟發(fā)下,本文對一些未及之問題再予討論(圖1)。
普林斯頓所藏此冊,本為張大千舊藏(上有張大千兄弟的收藏?。?,也是張大千極為重視的精品,美國收藏家沙可樂(Artbur M.Sackler)購得此冊,后歸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此冊紙本,繪畫墨筆淡設色,橫28.2厘米,縱19.8厘米;書法橫28.1厘米,縱19.6厘米。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視此作為館中佳藏。承蒙盛意,我獲窺該館石濤藏品,此作與其他作品享有不同的待遇,被置于玻璃柜中。
4開冊頁無款,亦未系年。結合柏林的仿本和箱根的臨本,知此冊當是一套12開冊頁的部分,因未得全豹,落款頁或未得見。柏林藏12開《羅浮圖冊》總款云:
久思羅浮,未得一往,今覽此野乘,偶寫十二冊。清湘大滌子。
聯(lián)系普林斯頓藏本印章等情況看,石濤《羅浮圖冊》所作時間大體在1697年或稍后,處于他出佛入道的關鍵時期?!读_浮圖冊》不是他觀羅浮志書的隨意而作,從筆墨特點和書法相配情況看,石濤可以說是以莊重之心臨之。有畫史家稱其為石濤生平第一“合作”,反映出此頃他對道教的虔誠膜拜之情〔4〕。
值得注意的是,此冊畫部分4開題畫名,旁側均有一長方形白文印“苦瓜和尚濟畫法”(石濤生平作品中這樣處理不多見),或許其他8開亦如此。此冊不僅記載他的道教精神之旅,在畫法上也有斟酌,其極盡變化,凝數(shù)十年筆墨之大成,帶有總結之意味。這也說明此冊在石濤生平藝術中不同尋常之位置。此一印以如此面目呈現(xiàn),也透露出此作的大體時間,它是石濤出佛入道初時之作,大致在1697年前后。1699年后則鮮見此印章以如此面目出現(xiàn)。“莫書和尚”的心愿也反映在此后作品中印章的使用上。
第一開,畫上界三峰。數(shù)峰矗立于蒼穹之間,下憑大地,有急流,綠樹,山峰昂首云霄,山腰云霧蒸騰,正所謂“峭絕鼎立,煙霧霏微”。筆勢雄渾而又斬截,多用直筆,筆速快,縱筆而上成山峰,橫向直筆快速皴擦,山中無樓宇,無可辨視之林木,刪除一切可有可無之物,力盡太清碧落之象。左上書“上界三峰”四字,右側有“苦瓜和尚濟畫法”白文印。此一皴法,具石濤標志性特征。
對題行書:“山之峰四百三十有二,西出飛云者,有上界三峰。峭絕鼎立,煙霧霏微。如幕護之人莫能至。與鐵橋相接,當二山之交?,曰泉源。道經(jīng)所謂第三十一福地。仙人華子期治之者也。十大洞天,兼有福地者,惟朱明泉源與句曲,地肺而已。山頂有神湖,亦名天池,泉通五龍?zhí)?,每禱雨,雙鯉躍出,則風雨集焉。三洞真經(jīng),老君于東極羅之天浮黎之國,以真文手青童,青童君,東海仙真也。尹喜求之,老君曰:求我必于青羊。按上界三峰峻通太清碧落,其上有青羊巖,云篆封之,人不可得見云?!?/p>
回行小字書三行:“無名仙《三界三峰詩》:千徑嵐光濕不開,洞中樓閣鎖瓊璀。羅山萬仞云中起,浮島一峰天外來。五岳神仙多往復,九霄鸞鶴自徘徊。葛洪舊隱丹爐畔,掩映麻姑錦繡臺。”下有“粵山”“半個漢”“前有龍眠濟”三白文印。此開書畫上共有張大千收藏印三方。
按:此中所書文及詩,多來自康熙時流行刻本宋廣業(yè)所輯《羅浮山志會編》〔5〕?!读_浮圖冊》上題識所書之內容,主要是根據(jù)此書而撰成,攝述其內容,選其合于畫者,突出宗教要義,而不在山水本身。
第二開,蓬萊峰。如果說上界三峰突出羅浮山聳入太清的高峻,那么蓬萊峰則意在渺不可及,突出其幽遠感,將人的視線拉向遠方。此頁畫綠樹蔥蘢中,樓閣若隱若現(xiàn),當為列仙壇上的蓬萊閣。遠方則有山峰逶迤。皴法可稱卷云式,又與畫史中卷云皴有別,它是云與石的合奏。畫風莊凈灑脫,山間點綴花木,以見志書上所說的“奇花異卉,躍日含風”之態(tài)。以渴筆畫出山體輪廓,濕筆點出叢樹。右上楷書“蓬萊峰”三字。
對題:“蓬萊峰以分,自神島得名,浮山之第三峰也。以有五距雞,故又名碧雞山。峰下有列仙壇,壇上有蓬萊閣,真人于此宴會。道書洞天山中。道書:洞天山中宮闕樓臺皆金銀所成。西城真君王方平嘗來黃麟,往來蓬萊麻姑二峰之間。其西由百花徑而上曰錦繡峰。多奇花異卉,躍日含風。綺繡紛錯。又最西三峰,連亙曰缽盂,曰雞鳴,曰瑇?!,x瑁峰下有池,池水清碧,怪石掩映,狀如瑇瑁,淵有神龜,亦名龜淵?!?/p>
旁側又有小字書三行:“無名仙《蓬萊閣》:玉殿朝元夜已深,三千世界靜沉沉。霏微紫氣通蓬鳥,浩蕩罡風下寶林。云彩散為天上綺,日華浮動水中金,步虛聲斷一回首,十二樓臺何處尋?!庇小鞍㈤L”“得一人知己無憾”“清湘石濤”三白文印〔6〕。
第三開,孤青峰。此頁如沐浴在一片光芒之中。畫縹緲山林,輕嵐淺黛。遠方作為背景的山峰介然特立,似用宋人之法。中央為一道場,山間林木薈蔚中,有老者把瘦筇拾級而上,仆者擔物隨之。山門前二人見面作禮,莊嚴樓閣巍然而立,通達四方。古木堅勁凝重,頗有質感。
對題:“有一峰介然離群而特立,松杉密布,輕嵐淺黛,若抹如浮,此孤青峰也。舊有孤青觀,后改為天華庵。其南則華首臺,石磴鱗次,而上古木蓊蔚,苔徑逶迤。祖先創(chuàng)建道場,與番禺麗中大師迎黃巖宗寶,堂頭闡教云集,往來游觀者皆可留宿山中。至今不寂寞者,賴有此爾?!?/p>
后用稍小字行書三行:“蔡元厲《孤青峰詩》:琳館松扉白晝扃,驂鸞人去已冥冥。天開遠畫樓臺古,地得遺丹草木靈。萬壑野云晴釀雨,一池秋水夜涵星。麻姑仙馭今何在,檻外孤峰晩更晴?!庇小暗靡蝗酥簾o憾”(白)“瞎尊者”(朱)二印。蔡元厲為宋代詩人。
第四開,云母峰。中國人有“石為云根”的說法,道教說,云由石化來。石為云根,云蒸石潤,禱石而雨,天啟甘霖。此圖即在演繹“云之母”的感覺,這是石濤的典型風格。波士頓藏石濤款山水畫冊中的“古人未立法”一圖,與此十分相似。此圖以云母溪水為中心,溪水中云母石以鮮麗之色染著,粲然奪目,溪澗那邊一峰突起如,云煙縹緲,整個畫面空靈而仙氣綽綽。上有張大千“耦庵經(jīng)眼”等四方鑒藏印。
對題之文字也是攝述唐宋以來《羅浮山記》等文字而成:“云母峰在西龍?zhí)渡?,峰之北曰云母溪,溪中有云母石,故名。何仙姑煉石如紅玉而服之得仙,朝日照之,岡色晃耀如霞,一名紅玉洞。其峰巖側,即蝴蝶洞,四時多彩蝶依花石間。見人不為動,人就折樹枝攜之出洞,輒復飛歸故處?!?/p>
又小字題詩云:“何仙姑《云母峰》:鳳臺云母似天花,煉作芙容白雪芽。笑殺狂游勾漏令,更從何處覓丹砂。又白玉蟾《紅玉洞詩》:閬苑無蹤跡,唐朝有姓名。不知紅玉洞,千古夜猿聲?!庇小氨┪蚯吧怼薄扒逑媸瘽倍孜挠 ?/p>
僅從此4開之作中也可看出,這是石濤精心結撰的作品,無論是構圖、筆墨的運用、境界的創(chuàng)造,還是對題內容的選擇,都極盡周旋,沒有他一般之作的隨意性,可以說是石濤進入道教之門的“修行”之作。一如《余杭看山圖卷》(圖2),反映了石濤巔峰期的藝術水平。突出的藝術想象力和對水墨創(chuàng)造的罄控能力,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四開之畫,一畫一法,由此可見其“苦瓜和尚濟畫法”的豐富。
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所藏石濤款《羅浮圖冊》(圖3),共12開,12頁繪畫,12頁書法對題。紙本設色。在最后一開君子巖繪畫部分,左上題云:“久思羅浮,未得一往,今覽此野乘,偶寫十二冊。清湘大滌子?!扁j“老濤”白文印。是為此冊的總款。
通過這套冊頁,得窺石濤12開《羅浮圖冊》的全貌。除了以上所列普林斯頓藏畫的四開之外,尚有飛云峰、鳳凰谷、青霞洞、玉女峰、桃源洞、雙髻峰、幽居說和君子巖。每開畫部分題寫畫名鈐印,但題寫位置和字體選擇與普大本不同。對題書法內容也選自《羅浮山志會編》等方志之書,內容上沒有大的改變,卻有文字的減損。如云母峰對題引詩,惟有何仙姑的一首,白玉蟾《紅玉洞詩》則省去?!杜钊R峰說》對題石濤真跡中的后三行題詩也省去。此作還改正了原作中的一些錯訛,如《孤青峰》對題引蔡元厲詩最后一聯(lián)原作“檻外孤峰晚更晴”,此作改為“檻外孤峰晚更青”,改正了原來書寫的錯誤。蔡詩見《羅浮山志卷十八》,最后一字不作“晴”,作“青”,乃原來筆誤。
傅申等以為,柏林本雖然有較高水平,但非石濤手筆,乃是一托名之作。而我以為,柏林本也是石濤真跡。它是石濤相差不遠的時間中,所完成的又一件《羅浮圖冊》。或應朋友之請,而另作一本。這種情況在石濤是常有之事。它與仿作、臨作有根本區(qū)別。雖然石濤所畫的是同題之作,但非刻意模仿。從與普大本對比看,此本當在普大本之后。此冊構圖稍簡約,對原圖有些改變,書法也顯得更流暢,對題所書內容比普大本時有減省。
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所藏這套冊頁具有很高水平,涉及石濤印章二十余枚,如“老濤”(兩種)“前有龍眠濟”“原濟”“石濤”“清湘石濤”“夢董生”“頭白依然不識字”“大滌子濟”“臣僧石濤”“法本法無法”“瞎尊者”“清湘老人”“零丁老人”“贊之十世孫阿長”“膏肓子濟”“癡絕”“苦瓜”“法門”等,對比石濤原印,無一印有別,當為石濤之印。
圖3 [清]石濤 羅浮圖12開 尺寸不詳 紙本設色 約1697年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此12開圖畫與普大的四開相比,基本保持了石濤的水準,兩件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不會相差太遠,都體現(xiàn)出晚年石濤的筆墨特點。我們可以對比兩本蓬萊峰的畫法。普大此開清凈明徹,畫這個無上清涼世界,筆勢短促而緊勁連綿。而柏林此開以渴筆干墨入紙,扣住空靈神秘的境界創(chuàng)造,作了大膽調整。此畫比普大雖然構圖簡單,韻味卻不減。枯筆所勾出的山石極有質感。原作蓬萊閣突出于畫面中央,而此作閣稍小,更突出其在煙霧迷蒙中的意味。近前右邊坡石上畫二樹,后樹蓊郁一片,前樹重墨點出,略加染織,其耀日含風之態(tài)盡現(xiàn)。
圖4 [清]石濤(款) 羅浮圖冊(12開選3) 尺寸不詳 日本神奈川箱根美術館藏
此12開對題的書法以及繪畫上所題之畫名,一為行書,一為隸書,也是石濤晚年當家風格。具有很高水平??v然是張大千這樣的仿石濤大家,也難以在優(yōu)柔回環(huán)間,得其俯仰之趣。書法在判斷此石濤作品真?zhèn)沃衅鸬疥P鍵作用。如普大和柏林兩冊中《上界三峰說》的書法,可以看出柏林本也達到了行云流水的程度,沒有一筆一畫臨寫,從容中度的感覺,正是石濤本色。
此冊不知緣何途徑落入柏林。審兩冊之收藏印,有明顯不同。普大四對開書畫唯有張大千兄弟之收藏印。而柏林本則顯然不同。此畫本來藏于廣東,它是20世紀初年粵籍著名收藏家何冠五的收藏(上有“田溪書屋”“冠五珍藏”“春雷閣藏”等印),曾歸粵籍收藏家李尚銘,尚銘為當鋪大王李右泉之子(上有多方“李尚銘氏”等鑒藏?。:髿w寶蒙堂主燕笙波。上有“燕延駿印”“笙波”“燕如心賞”等收藏印多方。燕笙波(1910—?),字延駿,早年為廣州中山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后移居香港。一生雅好古物,屬意丹青,近代著名書畫鑒藏家,尤善收藏宋元以來文人畫大家之作。張大千與何冠五、李尚銘都有交往,曾多次至廣州看何冠五的收藏,他也是寶蒙堂主的摯友。故此作雖然非大千之收藏品,但想來他見過此冊。
以下討論日本神奈川箱根美術館所藏屬石濤名下的12開《羅浮圖冊》。
細致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箱根此冊是對柏林冊的模仿〔7〕。這里有比較明顯的痕跡(圖4)。
柏林本畫上題名與石濤原作不同,如孤青峰,普大本書于左上,行書豎行。柏林本書于畫面上方,稍靠中央,隸書書之,橫行。箱根本與柏林本完全一致。再如云母峰,原作畫名題于右側上方,柏林本則以隸書橫行,書于左上方,箱根本與柏林本完全一樣。
柏林本對題有的字體比原作稍大,內容寫不了,就作了減省。如上舉蓬萊峰對題中省去了題詩,云母峰的對題原有兩首詩,省為一首。而箱根本則是依樣畫葫蘆。與柏林本完全一樣。
箱根本書法由于刻意模仿,造成內在筆勢割斷、氣脈不通,其狀慘淡。對比柏林本和箱根本的孤青峰一段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箱根本則是一字一頓,無行書之實也。如“而特立松杉”五字,筆筆斷,字字斷。
綜合上言,普林斯頓所藏4開《羅浮書畫冊》,是原12開書畫冊的部分,完成于石濤出佛入道的轉折時期,時當在1696年到1697年之間。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所藏12開《羅浮圖冊》,是石濤另外一套羅浮冊頁,為真跡。日本神奈川箱根博物館所藏石濤款12開《羅浮圖冊》,則是對柏林本的臨摹,或為張大千所為。
石濤生平還有一件作品與羅浮山有關,這就是他生平代表作之一《黃硯旅詩意冊》32開(今分別藏香港至樂樓和故宮博物院)。作于1701年之后,比《羅浮圖冊》稍晚。此年夏末,石濤在揚州,與朋友有歡快的會面。這次當是旅行家黃硯旅歸來之時。硯旅給朋友談種種聞見,當時石濤也在座。石濤并得到黃硯旅一路所吟詩稿。他告別朋友,回到家中,引動畫情詩意,并依硯旅詩而作圖,后陸續(xù)為之,成一32開山水冊。他的筆墨功夫、詩意情懷、想象能力、藝術天賦,于此得到一次充分的展現(xiàn)。
其中有一開畫黃硯旅《登羅浮飛云峰頂》詩意(圖5),飛云峰奇峰突起,云蒸霞蔚,群峰如從云霧中浮起。尤其注重光與云霧關系的處理。既實寫飛云峰之姿態(tài),又馳騁浪漫的奇思?!帮w云定上看青天”,在此已無目視,化為心靈的絮語。此與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所藏《羅浮圖冊》中的飛云峰一圖又有不同,后者畫的是云在山峰間縹緲,強調人看飛云騰挪的狀態(tài),二者能看出石濤不同的表達痕跡?!读_浮圖冊》乃是觀野乘而作,帶有濃厚的宗教性。而此作中卻將此神性化為一起詩意的奇思妙緒?!饵S硯旅詩意冊》在石濤藝術創(chuàng)作里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中國書畫專場》拍有石濤款《羅浮勝景圖卷》。紙本水墨,縱32厘米,長492厘米。此手卷墨色濃重,頗盡山川連綿之態(tài),起首一段畫小橋,沿小橋前行,有密林掩映中的齋居,高山聳峙,再向前則是一片湖水,湖中有一小舟,舟中人撥棹前行,目視遠方。中段畫險峻的山巒,偶有隱居者的屋舍,道邊有小亭。末段則畫在云海中浮沉的山峰。此卷筆墨與其早年黃山圖有接近處。山石旋轉向上的皴法也具石濤特點(圖6)。
長卷的末端有題識,題識以“癡絕”白文方印起首,行書題云:
羅浮四百峰,峰峰結蓮蕊;散水作天香,梅根浸石髓。蝴蝶食之大如輪,鳳凰之鳥時親人;吾將半百未歸去,對君恍是羅浮仙。故鄉(xiāng)那得如君賢,清湘石濤。
款下鈐:“大滌子極”(朱)“零丁老人”(朱)二印。畫中鈐有“石濤”“元濟”二印。
長卷前有袁廷梼題引首,其云:“石濤山水圖卷,浩淼江湖,吞吐隱現(xiàn),山川景物,格外壯觀,畫面上層巒疊嶂,懸崖峭壁,古木翠草,幽深險絕。近景林泉人物,斐然可觀。中景山姿多變,盡是可游可居之境。遠景大山突兀,煙霞環(huán)繞,顯得雄奇壯美,筆力雄勁,墨氣沈厚,可窺其大家風范。甲寅年初夏袁廷梼敬識?!扁j有“袁廷梼印”“一字壽階”二印。
圖5 [清]石濤 黃硯旅詩意冊之四開 香港至樂樓藏
圖6 [清]石濤(款) 羅浮勝景圖卷 32cm×492cm 佳士得香港2007年秋拍
圖7 [清]石濤(款) 羅浮勝景圖卷題識
圖8 [清]石濤 書翰題識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袁廷梼(1764—1810),清藏書家。字又愷,一字壽階,又作綬階,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善收藏,蘇州“小山叢桂館”便是其藏書館。與黃丕烈、周錫瓚、顧之逵并稱乾嘉間四大藏書家。本題跋款甲寅年初夏,當在乾隆甲寅,時在1794年。
長卷后有瞿中溶題跋:“青青云外山,炯炯松下石,顧此山中人,風神照松色。中溶題?!扁j?。骸爸腥堋薄v闹腥埽?769—1842),字萇生,號木友。清嘉道時學者,錢大昕弟子。后接洪頤煊題跋:“山林忽然在我眼,攬被欲游嗟以遠。長松謖謖含蒼煙,平川茫茫際層巘。圖中山水天下稀,把玩竟日乃忘歸。君獨何為甘寂寞,坐對佳境娛清暉。相與嘆賞大士筆,時觀此圖雙眼明。己丑年孟冬筠軒洪頤煊謹題?!扁j?。骸俺碱U煊”“仙舫”二印。洪頤煊(1765—1837),字旌賢,號筠軒,晚號倦舫老人,浙江臨海人,與其兄坤煊、弟震煊并有文才,世稱“三洪”。亦善收藏。此跋作于道光己丑(1829)。
上有多方鑒藏印,其中有:陳良齋庚申以后所得、小亭眼褔、沈壽藝術館審定章、曾藏錢夢廬家、喬磊鑒藏、蔣友光印、詩書萬卷圣賢心、安節(jié)堂、心定神閑、木堂珍藏書畫之印、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我亦夢中傳采筆、夢蓮生、小仙居、寄風流于藻絢、寒主等。
“陳良齋庚申以后所得”是清末收藏家陳驥德印,陳氏字千里,號良齋,浙江海鹽人?!靶⊥ぱ垩嚒笔堑拦狻⑾特S間收藏家韓泰華之印,泰華字小亭?!霸劐X夢廬家”乃清末收藏家錢夢廬(1778—1841)鑒藏印,錢氏諱天樹,字承培,號夢廬。
這件石濤款《羅浮勝景圖卷》是一件流傳有序的作品,曾為清中期以來諸鑒藏名家遞藏,受到包括瞿中溶、袁綬階等文士肯定。然而它卻是一件偽品,非石濤所作。在石濤眾多偽作中,水平屬中下之列。這是石濤離世后石濤偽作第一個高峰時的偽品。
這幀長卷畫羅浮勝境,石濤一生夢魂牽繞的地方。未系年。若是石濤所作,末段題識中似有暗示?!拔釋氚傥礆w去”,也就是說石濤作此圖時,年將五十而未至,石濤生于1642年,時當在1690年之前。但此時間就與畫中款印產(chǎn)生矛盾。“大滌子極”是石濤1702年之后所用之印,不可能出現(xiàn)在1690年之前。而1696年之前,石濤并無“大滌子”之號。由此一處即可發(fā)現(xiàn)此卷的偽跡特性。
圖9 [清]石濤 黃山圖卷 28.7cm×182.1cm 1699年 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藏
長卷無上款,但題詩中分明說是“對君恍是羅浮仙,故鄉(xiāng)那得如君賢”,此“君”到底何指?我們可以通過一件石濤真跡確知。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石濤石溪書法冊》,共9頁,其中石濤8頁,石溪1頁?!吨袊糯鷷媹D目》編號為京1—4704。其專家鑒定,咸以為真跡。其中第二頁為石濤詩翰,上書:“羅浮四百峰,峰峰結蓮蕊。散水作天香,梅根浸石髓。蝴蝶食之大如輪,鳳凰之鳥時親人。吾將半百未歸去,對君說是羅浮仙,故鄉(xiāng)那得如君賢。贈翁山?!扁j“老濤”朱文長方印(圖8)。
這8開詩翰冊頁為石濤真跡,其中這開《贈翁山》書作還被選入《中國書法全集》〔8〕,成為石濤書法的代表作品之一。陳振濂等當代書法名家認為此作反映出石濤書法最高水平。
至此得知,《羅浮勝景圖卷》上所書之詩是贈屈大均(1630—1696)的。此畫落款中并未說明。設若此圖真是石濤所作,贈生平摯友、對他有極大影響的詩人翁山,竟無一言交代,殊為怪事。再說,畫中款印鈐“大滌子極”,若是石濤真跡,定作于1700年之后,那么又如何將一幅作品贈予已離世的友人呢?
細研《羅浮勝景圖卷》題識的書法,作偽之跡更見清晰(圖7)。
對比《贈翁山》書翰和《羅浮勝景圖卷》題識的書法即可發(fā)現(xiàn),無論是行款的安排、結體的方式、字形的大小等,二作均有驚人相似。即如“蓮”最后一捺的回鋒、“歸”最后一豎的飄移、“如輪”二字的連屬等,均克肖其形。石濤不可能自己模仿自己至于如此地步。其中必有一偽。二本比較,故宮詩翰自然而流暢,其內在韻致非脫胎他作所能達至。而《羅浮勝景圖卷》題識則多有勉強,體勢的斷裂在在多是,定然非石濤所作。
再從繪畫部分來看。手卷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如后段是綜合石濤諸種黃山圖而成。我們將此圖與北京故宮藏黃山圖冊21開之8、香港至樂樓所藏《黃山圖卷》(圖9)進行比較,即可看出。這里畫的是石濤對黃山的印象,而不是羅浮山的特點。石濤有《羅浮圖冊》,羅浮山的特點與黃山迥然不同。石濤斷不會將他對黃山的印象生生套在羅浮之上。黃山以古松、奇峰、云海而著稱,但羅浮并不以此為特點。畫面中的重復,可以清晰地見其蹈襲痕跡。
石濤在世之時,他在宣城、金陵和揚州等所經(jīng)之地,文士中說到南粵的羅浮,總和一個名字連到一起,這就是屈大均。
這位當世著名詩人,是一位遺民詩人,亦僧亦道,被人稱為“羅浮僧”。時文壇巨宿王猷定(1598—1662)說:“翁山,羅浮僧別號也。其先世楚人,為屈大夫之后?!薄?〕他是屈原的后代,所以石濤又稱其為“屈子翁山”。晚年又入道教之門,與石濤十分相似。翁山之友、寓居揚州的歙人黃生(1622—1696,號白山)《送屈翁山歸粵》云:“十年不見羅浮客,卻脫方袍戴鹖冠。搗藥幸尋仙女臼,采芝還風北堂餐?!薄?0〕他做了道士。石濤在宣城時就與翁山有交往。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石公種松圖》,作于康熙甲寅(1674),翁山有題云:“師本全州清凈禪,湘山湘水別多年。全州古松三百里,直接桂林不見天。湘水北流與瀟合,重華此地曾流連。零陵之松更奇絕,師今可憶蛟龍顏。我如女蘿無斷絕,處處與松相纏綿。九疑松子日盈手,欲種未有白云田。乞師為寫瀟湘川,我松置在二妃前。我居灘南憶湘北,重瞳孤墳竹便娟。湘中之人喜師在,何不歸掃蒼梧煙。”〔11〕詩中描繪二人“處處與公相纏綿”的不同尋常情誼。石濤在金陵的八九年時間里,翁山多次至此地,他的一個孩子就出生于金陵。此頃二人也多有交往。
《翁山詩外》卷二十五載《從石濤禪師乞花插瓶》詩,罕有人提及:
方丈多花發(fā),秋深恰似春。從師分數(shù)種,來伴坐愁人。最是芙蓉好,枝枝拂鏡斜。幸無頭上雪,不怕笑人花。菊花先愛黃,次乃及紅白,黃者味逾甘,落英猶可惜。雞冠大一尺,朵朵紅葳蕤?;^雖太重,霜壓不曾垂。花中誰得似,長是老來紅。折取當明鏡,衰顏欲與同。立冬前未冷,已是放梅時,一朵開方半,人從定里知。桂樹凌寒開,香多嫌酷烈。不若早梅淸,平生在冰雪。先開避冰雪,豈是南枝心。欲與黃花并,芬芳作一林。一枝穿海棠,未開人不覺。寄語枝間禽,蕊香休亂啄?;◥巯扇撕?,相將隱玉壺。不知花主意,肯割數(shù)枝無?
翁山是一位天才詩人,對大自然的感受極敏感,同具有楚騷情懷的石濤心意相通。石濤的詩受翁山影響,畫也得其沾溉。石濤在宣城時很少畫花鳥,至晚年花鳥卻成為他繪畫的主體之一,這或許與翁山影響有關。
圖10 [清]石濤 山水冊6開 故宮博物院藏
石濤生平常拈翁山詩作畫。民國年間珂羅版印刷的《泰山殘石樓藏畫》有石濤作品三冊〔12〕,其中有套12開山水冊頁〔13〕,最后一開題云:“翁山屈子詩如畫,枝下陳人盡取之。奇句不將筆(疑漏“墨”字)寫,枯腸返令俗腸□。江山粉本情雖舊,生面全非意所思。十二魚罾癡且醉,后時朋輩若誰持?冬日坐青蓮草閣,微雪初飛,索紙筆作畫,無題,隨拈《翁山詩外》,隨筆拈弄數(shù)幅,別有興趣,戲為記之哉?!庇小袄蠞薄霸瓭倍孜挠?。此冊作于1700年前后。
此十二開畫翁山詩意,詩皆來自《翁山詩外》,讀其畫,如讀翁山詩。第一開石濤題:“道隨春草長,人與白云深。”《翁山詩外》卷六《送天生》:“不斷丹青樹,終南地絡陰。道隨春草長,人與白云深。?鹿鳴相召,羲皇夢可尋。時時望黃鵠,一寄歲寒心?!钡诙_題:“地削芙蓉瓣,天懸瀑布瓴。”《詩外》卷七《東安》:“匡廬九疊屏,分得一峰青。地削芙蓉瓣,天懸瀑布瓴。千山連彩翠。半壁障空冥。一片城西影,風吹落懸庭?!钡谌_題:“樹樹傳云竇,峰峰拂水波?!薄对娡狻肪砹额}張氏石鱗山房在東安城東》:“瀧東好巖壑,片石亦嵯峨。樹樹穿云竇,峰峰拂水波。落花閑處滿,啼鳥靜中多。君有茆茨在,棲閑奈樂何?!钡谒拈_題:“天遺一老在,人以八朝留。”《詩外》卷七《壽蕭山周斗垣丈》:“高隱湘湖曲,年過九十秋。天遺一老在,人以八朝留。白發(fā)中華物,黃云故國愁。仙成將令子,注籍向羅浮?!钡谖彘_題:“竹深偏有月,松小已多風?!薄对娡狻肪砥摺睹把┩扌袢豚囄旧街刑矫贰罚骸拔聪ㄈ?,先秋葉半紅。竹深偏有月,松小已多風。紫極心長貫,黃泉夢每通。故人凋落盡,誰與聽絲桐。”第六開題:“蕭散長無事,天留老布衣?!薄对娡狻肪砥摺渡惩ぷ鳌罚骸白x書慈母側,千卷繞庭幃。山淺難逃世,林幽且掩扉。燕銜花蕊重,蟬飲露華微。蕭散長無事,天留此布衣。”第七開題:“千山連彩翠,半壁障空冥。”此見上引《東安》詩。第八開題:“江山才子國,花草美人秋?!薄对娡狻肪砥摺顿洺谈鹑恕吩姸?,其一云:“相見此?溝,依依紫綺裘。江山才子國,花草美人秋。把酒當明月,聽歌在玉勾。多情如杜牧,欲向竹西留。”程浚,字葛人,也是石濤生平摯友。石濤畫此畫,也是對老友的憶念,此頃石濤有多幅作品贈葛人。第九開題:“波中涌山岳,知是海鰍回。”《詩外》卷七《陽江道上逢盧子歸自瓊州賦贈》:“波中涌山岳,知是海鰍回。勢欲吞舟去,光先噴火來。不須頻拔劍,自可靜揮杯。忠信豚魚格,多君學易才……”第十開題:“瀑布條條好,風吹總不斜?!钡谑婚_題:“一水二三里,沿洄上紫霞?!本鶃碜浴对娡狻肪砥摺段鏖宰鳌罚骸胺宸褰詢认颍嫠莆撮_花。一水二三里,沿洄上紫霞。林泉多鹿跡,巖壑半人家。瀑布條條好,風吹總不斜?!钡谑_石濤自題詩詠嘆江山依舊、故園難尋之情。
故宮博物院藏山水冊頁6開,也是石濤生平杰作,《石濤書畫全集》下冊第241—246圖收錄,是石濤晚年筆,六開均有程京萼(1645—1715)題跋。每畫石濤題一聯(lián)詩,依詩意作畫。這詩也是翁山之作(圖10)。程京萼(1645—1715),著名學者程廷祚(1691—1767)的父親,京萼字韋華,號祓齋、韡老,江南徽州府歙縣槐堂人,居金陵,又往來于揚州,精書法,曾以賣字為生。其書法作品頗有世名。梁巘《論書帖》:“(京萼)字韋華,號祓齋,上元人,得執(zhí)筆法,學黃庭堅,然結體傾斜,亦未成家?!卑莱肌端囍垭p楫》“國朝書法”將其和石濤同列于“逸品下”。他是石濤朋友圈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第一開題“疏石頻當谷,飛梁忽接溪?!薄段躺皆娡狻肪砦濉冻埵乐小罚骸疤祀U洛陽西,臨關萬嶺低。冰堅人馬滑,云暗驛樓迷。竦石頻當谷,飛梁忽接溪。幾家陶穴住,煙火暮凄凄?!钡诙_題:“人煙含亂石,瀑影出寒來?!薄对娡狻肪砦濉蹲杂⒌轮梁瑳驳乐凶鳌罚骸耙豢h盡奇峰,參差削玉蓉。人煙含亂石,瀑影出寒松??沾滹w猶濕,余花落尚秾。亂同樵女渡,洸口暮聞鐘。”第三開題:“天逐青峰轉,人隨白鳥會?!薄对娡狻肪砦濉哆^清遠諸灘》:“沿泝頻無路,灘門雨不。誰從千仞壁,飛下一舟來。天逐青峰轉,人隨白鳥回。數(shù)聲漁父笛,忽起望夫臺?!钡谒拈_題:“言攜青玉杖,千折上云霄。”《詩外》卷五《紫霄峰》:“言攜青玉杖,千折上云霄。石鏡通秋月,蘭泉應海潮。牕開三楚小,帆落九江遙。一片洪荒色,天風吹不消?!钡谖彘_題:“野飯芝泉冽,秋衣竹翠濃?!薄对娡狻肪砦濉稄能庌@宅入迷居洞》:“曉起蕊珠峰,行行花影重。林烏飛落月,山鬼嘯寒鐘。野飯芝泉冽,秋衣竹翠濃。昨宵逢道士,疑是七星松?!钡诹_題:“三秋觀海日,半夜逐江潮?!薄对娡狻肪怼逗I稀罚骸昂I锨嗌胶?,東西聳二樵。三秋觀海日,半夜逐江潮。宮闕金銀在,仙人素手招。何當共徐市,一去十洲遙?!爆F(xiàn)存這6開山水冊,可能不是此冊的全部,這是石濤另以翁山詩為畫的例證,可能時間稍早于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上舉冊頁。此作亦是石濤的真跡。
翁山之詩境給了石濤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智慧,甚至可以這樣說,石濤畫境的提高,與翁山詩境的影響有直接關系。在《黃硯旅詩意冊》中,有一開石濤題硯旅詩:“灘聲懸注建瓴中,愁絕青天白浪重。石養(yǎng)爪牙蹲虎豹,人垂血淚狎蛟龍。濃陰怕長千巖瀑,幽響惟聞萬壑松。誰信畏途兼水陸,時時磯潁一扶筇?!苯雍蟮溃骸包S硯旅舟次九龍灘,讀此曾記屈翁山瀧中有云:‘一瀧未過一瀧來,細雨能添萬壑雷,一日一瀧向恐盡,篙人不用苦相催。’余惜乎未到,懸想二公寫此?!庇纱艘部梢娢躺皆娨鈱λ麆?chuàng)作的滲透(圖11)。
圖11 [清]石濤 黃硯旅詩意圖冊之四開 香港至樂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