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錦繡
最近有個動物火得不行,幾乎在家家戶戶的小朋友口中,都能聽到它的名字,那就是小豬佩奇?!缎∝i佩奇》英文名為《Peppa Pig》,是一部英國學前電視動畫片。故事圍繞小豬佩奇與家人的愉快經(jīng)歷,幽默而有趣,藉此宣揚傳統(tǒng)家庭觀念與友情,深受全球各地小朋友們以及其家長們的喜愛。
一家四口,短短的故事,簡單的場景,有這么好看嗎?問一問小朋友們最喜歡小豬佩奇里的什么,可能他們的答案會出乎家長們的意料。
“我喜歡佩奇的爸爸媽媽跟他們一起在泥坑里跳!”
“我喜歡爺爺給佩奇和喬治種恐龍!”
“我喜歡喬治受小朋友歡迎,佩奇也開心!”
想象一下我們小時候,如果弄臟了衣服,爸媽會怎么說?如果我們弄壞了爸媽的工作用品,他們會怎么做?
絮絮叨叨?大發(fā)雷霆甚至體罰?還是……跟我們一起玩會弄臟衣服的游戲、一起拿工作用品玩游戲?
也許你會說:“做夢吧,家長怎么會這么仁慈!”然而在動畫片中,豬爸爸和豬媽媽就是這樣可愛。當佩奇和喬治準備在院子里玩跳泥坑時,媽媽不光為他們拿來了雨鞋,還跟爸爸一起陪他們跳。當佩奇亂動弄壞了電腦時,爸爸并沒有懲罰她,而是修好了電腦,還一起玩起了電腦游戲。
這些行為反映出的,是一種“高反應”的教養(yǎng)方式。
心理學家們早就開始關(guān)注家庭中父母對兒童的教養(yǎng)了,Baumrin提出將家庭教養(yǎng)方式歸納為兩個維度:要求維度和反應維度。要求維度指的是父母對兒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家長越為兒童制定高標準并要求他們達標,要求維度就越高。反之,家長越是寬容放任,對兒童缺乏管教,要求維度就越低。反應維度指的是父母對待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家長越以積極、肯定、耐心的態(tài)度對待兒童,盡可能滿足兒童的各項要求,反應程度就越高。反之,家長越以排斥的態(tài)度對待兒童,反應程度就越低。
這樣態(tài)度好、有耐心的“高反應”爸媽,試問哪個小朋友不想擁有呢?在“高反應”爸媽的鼓勵下,孩子會對世界有更濃厚的興趣,更敢于探索新事物,在社交中也更主動、樂群。難怪小豬佩奇那么受小朋友們歡迎了!
除了可愛的爸爸媽媽,佩奇的爺爺奶奶也很受小朋友們喜愛。
當爸爸和媽媽晚上有事要出門時,他們會讓爺爺奶奶來照顧佩奇和喬治。但是佩奇和喬治不想睡覺,纏著爺爺奶奶玩游戲,等爸爸媽媽回來時大家都累得睡著了。
在現(xiàn)實中,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孩子的情境也很常見。據(jù)我國教育部的有關(guān)資料顯示,16歲以下的兒童有1000萬人都不是爸爸媽媽親自撫養(yǎng)長大的,在這1000萬兒童中有84%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雖然爸爸媽媽主要照顧,仍需要爺爺奶奶過來幫忙的就更多了,接近80%的家庭都多少有祖父母參與帶娃的身影。
然而,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都像小豬佩奇的爺爺奶奶一樣通情達理。研究認為,隔代聯(lián)合撫養(yǎng)家庭中,祖輩一方面對孩子的情緒不敏感,更注重孩子是不是吃飽了、穿好了,另一方面更容易做出包辦代替等行為。這樣的做法阻礙了孩子情緒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也挫傷了孩子的自主性,容易導致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如果爺爺奶奶的教養(yǎng)理念跟爸爸媽媽有沖突,那就更糟了。
做爺爺奶奶,就要像做佩奇爺爺奶奶這樣,關(guān)注孩子的情感需要,陪孩子玩,并且跟爸爸媽媽保持和諧的關(guān)系。
上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豬佩奇下還有一個可愛的弟弟喬治。喬治正是上幼兒園的年紀,但佩奇并不想讓喬治去幼兒園,她更想和弟弟還有朋友們一起玩。
多么可愛的一對姐弟呀!同胞關(guān)系也是家庭關(guān)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往往可以幫助爸媽照顧弟弟妹妹,幫弟弟妹妹形成依戀、獲得教育、學會說話。同胞也是從出生一直伴隨到老、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朋友,能給彼此溫暖和支持。
然而現(xiàn)實中的一對子女,往往卻免不了你爭我吵、相互欺負。同胞之間,除了像佩奇和喬治這樣,有友愛、親密、崇拜、養(yǎng)育、相似、相互欣賞和親社會行為等溫暖,也會存在爭吵與敵對情緒等沖突。
積極的同胞關(guān)系有利于緩沖處于不利環(huán)境中兒童的社會適應問題,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往往會更為強烈地追求自主性和平等地位,更容易跟同胞產(chǎn)生沖突,而沖突的增加會導致兒童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
這樣看來,爸爸媽媽也需要注意引導小朋友們間的相處,營造和諧的同胞關(guān)系才是呀。
有耐心對待佩奇的爸爸媽媽,有愿意陪佩奇玩的爺爺奶奶,還有可愛的弟弟,佩奇的家庭可真令人羨慕啊。爸爸媽媽們?nèi)绻肜⒆拥木嚯x,就從跟孩子一起看《小豬佩奇》,學著像小豬佩奇的家長一樣親切耐心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