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苗,郭 璇,向 導
(1.莫索灣氣象站,新疆 石河子 832000;2.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試驗站)
積溫是研究農作物生長發(fā)育對熱量要求和評價熱量資源的一種指標,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形成需要一定的熱量條件,且直接影響農作物種植區(qū)域及生長發(fā)育速度、成熟早晚、產量高低和質量優(yōu)劣。0℃是一切高等生物生命活動的起始溫度,10℃是喜溫植物適宜生長的起始溫度。因此,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探討石河子地區(qū)積溫變化規(guī)律,可為當?shù)剞r業(yè)生產提供一些參考依據(jù)。
石河子地區(qū)位于 43°20′~ 45°20′N、84°58′~86°24′E之間,地處天山北麓中段,瑪納斯河在其東面,往西500 km可到霍爾果斯口岸,北部是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和準噶爾盆地,南部是天山,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平均海拔450.8 m,海拔高度差異大,山地、黃土丘陵、山前洪沖積平原、風成沙漠等為其地形地貌特征從南向北的表現(xiàn)形式。
石河子地處溫帶,氣候類型是大陸性氣候。冬季氣溫低,維持時間長,夏季氣溫較高,維持時間較短,且氣溫年較差大。整個地區(qū)占用面積是6007 km2,用于農業(yè)生產的有2449 km2。棉花、油葵、玉米、大豆、冬小麥和春小麥是石河子墾區(qū)種植的主要作物,其中棉花的種植面積占整個墾區(qū)作物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甚至還多。
表1 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4站點各級界限溫度的積溫 ℃
本文所采用的積溫資料選自石河子地區(qū)1961—2015年石河子站、烏蘭烏蘇站、炮臺站和莫索灣站4個氣象臺站。其中,烏蘭烏蘇站從1964年開始有觀測記錄,故1961—1963年的積溫資料用石河子站的資料代替。春季積溫是指某界限溫度的初日到5月31日的積溫,秋季積溫是指某界限溫度9月1日到終日的積溫。
用yi代表樣本量為n的某一氣候變量,用ti表示y所對應的時間,建立yi與ti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根據(jù)一元一次線性方程來表示某一氣候變量隨著時間變化而表現(xiàn)出的趨勢,即:
其趨勢變化率方程為:
其中,方程(1)、(2)中的 b、b1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y(t)為氣象要素,t為時間(1964—2013 年),將 b×10作為氣候變化傾向變化率,單位:氣溫變化率為℃/10 a、降水量變化率為mm/10 a、日照變化率為h/10 a。當b>0時,表示該氣候要素序列隨時間遞增,當b<0時,表示該氣候要素序列隨時間遞減,而且絕對值越大,變化趨勢越明顯。
從表1可以看出,石河子地區(qū)4個站點≥0℃的積溫在4017.6~4181.2℃之間,≥5℃的積溫在3881.6~4070.4℃之間,≥10℃的積溫為3569.4~3792.6℃,≥15℃的積溫為3011.1~3266.0℃,≥20℃的積溫為1897.3~2325.7℃。下野地片區(qū)和莫索灣片區(qū)的積溫較石河子市和安集海片區(qū)多。而隨著界限溫度的變大,北部下野地和莫索灣與南部安集海和石河子市的差值越來越大,其中≥0℃的平均積溫南北相差163.6℃,≥5℃的平均積溫相差188.8℃,≥10℃的平均積溫南北相差223.2℃,≥15℃的平均積溫南北相差254.9℃,≥20℃的平均積溫南北相差428.4℃。
圖1 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0℃平均積溫變化趨勢
根據(jù)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0℃的平均積溫變化特征 (圖1)分析得出,近55年中石河子地區(qū)≥0℃平均積溫為4107.2℃,其中烏蘭烏蘇≥0℃平均積溫為4017.6℃,石河子市≥0℃平均積溫為4087.1℃,莫索灣≥0℃平均積溫為4142.9℃,炮臺≥0℃平均積溫為4181.2℃。與平均值比較,有26年較之要少,有29年較之要多;≥0℃平均積溫最低為3791.2℃(1964年),最高為4584.5℃(1997年);≥0℃平均積溫≤3900.0℃的年份有12年,≥0℃平均積溫≥4200.0℃的年份有20年,其中1995—2015年期間≥0℃平均積溫都在4048.2℃以上。近55年石河子地區(qū)≥0℃平均積溫呈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83.34℃/10 a。
圖2 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5℃平均積溫變化趨勢
根據(jù)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5℃平均積溫變化特征(圖2)分析得出,近55年中石河子地區(qū)≥5℃平均積溫為3985.1℃,其中烏蘭烏蘇≥5℃平均積溫為3881.6℃,石河子市≥5℃平均積溫為3960.9℃,莫索灣≥5℃平均積溫為4027.4℃,炮臺≥5℃平均積溫為4070.4℃。與平均值比較,有27年較之要少,有28較之要多;≥5℃平均積溫最低,為3619.2℃(1968年),最高為4532.1℃(1997年);≥5℃平均積溫≤3800.0℃的年份有14年,≥5℃平均積溫≥4100.0℃的年份有17年,其中1995—2015年期間≥5℃平均積溫除1996年、2002年、2003年和 2010年外,其余 17年都在4035.4℃以上。近55年石河子地區(qū)≥5℃平均積溫呈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82.04℃/10 a。
圖3 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10℃平均積溫變化趨勢
根據(jù)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10℃平均積溫變化特征 (圖3)分析得出,近55年中石河子地區(qū)≥10℃平均積溫為3688.8℃,其中烏蘭烏蘇≥10℃平均積溫為3569.4℃,石河子市≥10℃平均積溫為3644.7℃,莫索灣≥10℃平均積溫為3748.3℃,炮臺≥10℃平均積溫為3792.6℃,有33個年份≥10℃平均積溫距平值為負,有22個年份≥10℃平均積溫距平值為正;其中≥10℃平均有效積溫最低為3189.2℃(1970年),最高為4390.5℃(1997年);≥10℃平均積溫≤3600.0℃的年份有19年,≥10℃平均積溫≥3900.0℃的年份有12年,其中1995—2015年期間≥10℃平均積溫除1996年、1998年、2003年和2014年外,其余17年均在3727.9℃以上。近55年石河子地區(qū)≥10℃平均積溫呈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93.11℃/10 a。
根據(jù)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15℃平均積溫變化特征(圖4)分析得出,近55年中石河子地區(qū)≥15℃平均積溫為3151.8℃,其中烏蘭烏蘇≥15℃平均積溫為3011.1℃,石河子市≥15℃平均積溫為3105.4℃,莫索灣≥15℃平均積溫為3224.9℃,炮臺≥15℃平均積溫為3266.0℃,有28個年份≥15℃平均積溫距平值為負,有27個年份≥15℃平均積溫距平值為正;≥15℃平均積溫最低為2620.0℃(1985年),最高為3766.5℃(2005年);≥15℃平均積溫≤3100.0℃的年份有23年,≥15℃平均積溫≥3400.0℃的年份有11年,其中1995—2015年期間≥15℃平均有效積溫除1995年、1996年、1998年、2002年和2007年以外,其余16年均在3151.9℃以上,而且2005—2015年≥15℃平均積溫為3377.8℃,較55年平均值增多226.0℃??傮w來看,近55年石河子地區(qū)≥15℃平均積溫呈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71.87℃/10 a。
圖4 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15℃平均積溫變化趨勢
根據(jù)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20℃平均積溫變化特征(圖5)分析得出,近55年中石河子地區(qū)≥20℃平均積溫為2131.7℃,其中烏蘭烏蘇≥20℃平均積溫為1897.3℃,石河子市≥20℃平均積溫為2021.3℃,莫索灣≥20℃平均積溫為2282.4℃,炮臺≥20℃平均積溫為2325.7℃,有26個年份≥20℃平均積溫距平值為負,有29個年份≥20℃平均積溫距平值為正;≥20℃平均積溫最低為1395.8℃(1963年),最高為2871.1℃(2008年);≥20℃平均積溫≤2100.0℃的年份有22年,≥20℃平均積溫≥2400.0℃的年份有14年,其中1995—2015年期間≥20℃平均有效積溫除1995年、1996 年、1999 年、2001 年、2003 年、2009 年和2010年以外,其余14年均在2223.7℃以上,而且2005—2015年≥20℃平均積溫為2430.8℃,較55年平均值增多299.1℃。總體來看,近55年石河子地區(qū)≥20℃平均積溫呈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101.76℃/10 a。
圖5 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20℃平均積溫變化趨勢
表2 1961—2015年石河子地區(qū)積溫年代變化情況 ℃
從表2可以發(fā)現(xiàn),從有氣象觀測資料后≥0℃、≥5℃、≥10℃、≥15℃和≥20℃積溫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不斷的增多,只是變化幅度不同?!?℃積溫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變化較為緩慢,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變化較為迅速,分析區(qū)域變化可以看出,北部比南部增幅要大,其中以莫索灣區(qū)域變化最快;≥5℃積溫年代際變化特征整體呈上升趨勢,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升幅較快,整個石河子地區(qū)積溫增幅達到84.9℃/10 a,從分析區(qū)域變化可以看出,北部比南部積溫增幅大,炮臺和莫索灣的增幅較大;≥10℃積溫從20世紀60年代后7年到80年代變化較為緩慢,此時間段內,分析區(qū)域變化可以看出,石河子市和炮臺平均增幅在30.8~37.0℃/10 a之間,而莫索灣增幅達到了86.2℃/10 a,由此說明,各氣象站點≥10℃有效積溫年代際變化幅度不一致,其中北部莫索灣增幅最大,石河子地區(qū)甚至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出現(xiàn)積溫偏少期,但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2010年期間,≥10℃有效積溫出現(xiàn)明顯增多趨勢,其中石河子市和炮臺增幅達到了84.5℃/10 a和90.1℃/10 a,莫索灣相對則有所減小,≥10℃有效積溫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后呈增多趨勢,增幅達57.2℃/10 a;≥15℃積溫在20世紀60到70年代增幅比較緩慢,甚至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了積溫偏少期,較20世紀70年代呈負增長趨勢,但在2001年以后積溫增長比較迅速,整個石河子地區(qū)積溫呈增多趨勢,增幅達73.7℃/10 a,而從區(qū)域分析來看,北部地區(qū)的增幅較南部地區(qū)大,其中炮臺和莫索灣增幅較大,炮臺增幅最大,達到81.2℃/10 a;≥20℃積溫整體呈增多的趨勢,平均增幅達109.1℃/10 a,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增幅較緩慢,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積溫下降的趨勢,但是在2001年以后積溫又開始迅速增長,從區(qū)域分析來看,北部地區(qū)的增幅要大于南部地區(qū)的增幅,其中以炮臺增幅較大,達到117.4℃/10 a。
(1)石河子地區(qū)偏北區(qū)域比偏南區(qū)域的積溫多,隨著緯度值的增加而不斷增多。界限溫度越高,南北間的積溫差距不斷變大。(2)根據(jù)積溫年代際變化特征分析來看,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積溫增長較為迅速,尤其是≥20℃的積溫增幅最為顯著,從區(qū)域分析來看,北部地區(qū)的增幅要大于南部地區(qū)的增幅,其中以炮臺增幅較大。綜上所述,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石河子地區(qū)的氣候也呈變暖的趨勢。各界限溫度的積溫逐年增多,且墾區(qū)南北區(qū)域的增長幅度有明顯不同,北部積溫增長幅度要大于南部,這對石河子墾區(qū)以棉花為主的農業(yè)生產來說,在選擇棉花品種的時候,可以根據(jù)積溫變化的趨勢,由以前的早熟品種向中熟品種轉變,有利于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增大棉花的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