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網絡的迅速發(fā)展,許多“海外代購”應運而生。在便利了許多國內消費者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爭論和問題。國際各機構更是不斷出臺文件對此進行規(guī)制。由于其較為特殊的法律性質,代購行為在法律層面上產生許多問題。本文主要研究私人海外代購的法律風險問題,從多個方面分析其風險,并試圖給予代購者和消費者、立法者一定的應對建議,以期在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更好地規(guī)范我國市場。
【關鍵詞】海外代購;跨境消費;法律風險
一、引言
許多消費者發(fā)現(xiàn),國內的商品已經不能滿足自身購物需求,而許多海外商品因為物美價廉、或者產品新奇,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卻由于自身時間、路程或者高額的國際運費望而卻步。而與此同時,許多由于工作或個人原因經常往返于國內外的個人則可以通過代購行為賺取匯率差價或者收取一定費用。由B2C模式衍生,海外代購可以分為專業(yè)代購網站和個人代購,本文主要討論后一種情形,即私人海外代購行為。根據海外代購中不同主體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的身份,在法律層面主要研究關稅、售后服務、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這四個方面的法律風險問題。當然,海外代購的問題也需要從長遠健康的角度來看,不能因其風險而片面否定。
二、海外代購的法律性質
1.海外代購的行為特點
海外代購除了一般的電子商務的特點之外,還具有自身獨有的行為特點。首先,海外代購出現(xiàn)時間短,發(fā)展快。據統(tǒng)計,2009年海外代購交易總量為50億元,這一數(shù)字年年攀升,2010年增至120億元,至2015年,海外代購同比增長117%,平均每年增長300億元。。許多海外代購APP也應運而生,得到巨額融資。最典型的例子是洋碼頭APP,其中洋碼頭提供平臺給海外代購者進行產品展示、直播、交易、物流等服務。其次,海外代購商品種類多樣,以服飾箱包類和美妝類為主,奢侈品牌較受青睞。同時,代購不僅依托于購物網站等平臺,還可以通過微信、QQ等網上聊天軟件進行交易。再次,選擇海外代購的消費群體往往購買力較強,具有較高的經濟實力。由于私人代購免去了許多程序、購買漸變有效,也可以節(jié)省時間、減少語言溝通、外匯管制、通關報稅等問題。
2.私人海外代購的行為分析
私人海外代購可以分為現(xiàn)貨買賣與按照消費者要求代購兩種模式。前者為典型的買賣合同法律關系,因此主要討論后一種情況,即按照消費者要求代購的模式。在這其中有三方主體,即代購者、商品的實際銷售商以及商品的實際消費者三方主體,以及兩個法律關系,即代購者與商品實際銷售商的法律關系,以及代購商與商品實際消費者的法律關系。第一種關系在表面看來是買賣合同,而后一種相對比較復雜,不能視為純粹的消費或者代理合同,應當看做具有委托和代理雙重性質的行為,其分析如下:第一,代購者與消費者之間有代理性質的行為。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向相對第三人發(fā)出或接受意思表示,而由被代理人承擔所有法律后果的行為。消費者對代購商提出購買指定商品要求,支付價款或定金,然后由代購者代為在海外采購后轉運到消費者處,代購者是按照消費者的要求進行的代為購買,具有間接代理特點。第二,代購者與消費者之間有委托的特點。委托合同是指被委托人受委托人的委托,為其處理事務,可以有償或者無償。從一般代購來講,一般是有償委托。
三、私人海外代購的法律風險分析
1.信用風險
許多人對私人海外代購的擔憂最先的就是代購者的信用以及其影響的產品真?zhèn)?。信用風險是指,交易活動中,一方未按照合同的事先約定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讓另一方主體利益受損的風險。信息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由于代購行為往往通過網絡交流,消費者很難直觀了解代購者的營業(yè)信息和個人信息,對產品的了解也主要通過代購商家的描述和提供的圖片、視頻等,在消費環(huán)節(jié)中雙方容易產生誤解。另外,由于私人代購大多數(shù)往往是一對一服務,不是借助正軌網購平臺,或者網購平臺已經具有免責聲明的情況下,消費者對代購者的信用評價及獎懲措施都有一定的缺失。最典型的例子是代購商品有付款記錄、專柜小票、有圖片、有直播,但是實物與描述不符,或者用假貨代替正品。
2.消費者權益保護風險
第一,消費者的定義具有爭議,產品真?zhèn)魏褪酆蠓针y以保證。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guī)定,消費者是“為生活需要而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人”。但是由于私人代購的關系,實際的消費者沒有與商品提供者進行直接的買賣行為,因此,在代購行為中,實際消費者的“消費者”地位,往往難以得到法律保障,特別是在無實物代購的情況中。根據分析,消費者也可以從代購行為中享受服務這一角度,來推斷商品的實際消費者屬于消費者。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法律規(guī)定在面對產品質量問題時,究竟誰作為消費者,可以與商品提供者進行維權。第二,消費者的知情權、求償權由于地域限制,往往容易受到損害,證據的獲取難度較大,也有一定難度確定法院的管轄權。由于海外代購有涉外因素,許多維權事宜還要考慮當?shù)厥欠裼邢嚓P規(guī)定,以及兩國的一些國際條約等。例如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電子商務示范法》第15條規(guī)定的實質聯(lián)系原則等。
3.關稅風險
由于國內的關稅征收,使得國外商品在國內售價更貴,因此許多國際品牌海外店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是有時候購買大量產品入境時,也有可能被要求征稅。這樣代購的價格優(yōu)勢就不復存在。而且,國內許多個人代購并不備案,經常逃稅漏稅,這對于國家打擊走私也并無裨益。如代購市場不進一步規(guī)范,對我國關稅管制將有長期的不良影響。
四、應對法律風險的相關建議
1.加大個人代購備案規(guī)范力度
針對私人代購方式多樣、平臺多樣的情況,為了更好的保障消費者權益,政府應當完善代購者的備案登記。根據我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通過網絡交易商品及有關服務行為的自然人,應當依法向工商登記注冊。與此同時,加強提供服務的平臺的實名認證與信用評級制度、完善投訴機構、同時也要加強行業(yè)自律。第三方行業(yè)組織利用自身專門的法律人才,可以為代購者和消費者的糾紛進行民間調解,減少不必要的訴訟成本。
2.加強立法保護消費者權益
對于國家相關立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規(guī),應當對代購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規(guī)范,對代購中出現(xiàn)的產品爭議、服務爭議、侵權行為、售后服務、退換貨等要有更明確的規(guī)定。建議將跨境售后服務保障規(guī)定在消費者法中,對違法代購的個人進行的具體處罰也應加以規(guī)定、最好根據情節(jié)嚴重程度進行行政法和刑法的規(guī)定銜接。
3.消費者培養(yǎng)維權意識
首先,消費者應選擇正規(guī)途徑進行海外代購,對于信譽度進行重視、對要購買的商品事前要有一定了解以便檢驗真?zhèn)?。其次要注意要保護好個人隱私。對于為了報關提供的身份證件要進行一定保護。另外,消費者還要多了解國家對于代購的法律規(guī)定,培養(yǎng)及時保存證據的法律意識,最好保留商家的聯(lián)系方式和身份證碼、保留交易記錄和物流憑證等。對個人隱私受到侵害的情況,要及時維權。
4.加強代購稅收監(jiān)管
海外代購的確有許多法律的空白之處,稅收就是典型的領域。因此,我國稅收部門要與銀行、海關、商家等多方合作、加強稅務監(jiān)管,避免稅收損失,同時也堅決打擊偷稅漏稅的行為。對于自用產品入關檢查標準應細化,不應僅僅限制在金額方面,更應該設計合理的標準來判斷是否該商品是否為代購產品。雖然征收關稅會給代購商品的價格帶來沖擊,減少代購產品的價格優(yōu)勢,但是此舉可以更好的規(guī)范整個代購產業(yè),對我國經濟市場具有較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周曙光.網絡海外代購探析.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2009年第7期.
[2]王濤.跨境網購中海關監(jiān)管職能的完善與發(fā)展.海關與經貿研究, 2014年第2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