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闿運獲“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矛盾評價探微

2018-10-24 07:25王向清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

王向清

[摘要]王闿運以其獨立特行的狂狷個性招致“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矛盾評價。王闿運獲“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矛盾評價的載體:史學研究領域亦毀亦譽的《湘軍志》,褒貶相雜的經學研究,揚抑相隨的文學創(chuàng)作,毀譽相參的幕賓生涯,譽不及毀的國史館長任職參。王闿運獲“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矛盾評價的主要原因為:評價者立場、觀點的矛盾,體制外批判者的遺害,桀驁不馴個性的危禍?!懊麧M天下、謗滿天下”的矛盾評價給王闿運造成的負面影響:葬送了他的仕途,熏陶了少數(shù)“另類”弟子,妨礙時人、后學對他的學術思想研究。

[關鍵詞]王闿運;名滿天下;謗滿天下;《湘軍志》;《春秋公羊傳箋》;“帝王學”

王閨運(闿832-闿9闿6),湖南湘潭縣云湖橋人,中國近代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作為一代名士,王闿運的為人為學處世給世人留下的形象不是單面的,而是雙面乃至多面的。正是看到了學術界多層面的爭議,當代學者錢基博以“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命題做了精準概括。有學者認定王闿運獲“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名聲是因為撰寫了《湘軍志》。筆者認為撰寫《湘軍志》是王闿運被冠以這種名號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本文擬從載體、原因,消極影響等方面對王闿運被冠以“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名聲的命題做出回應。

一王闿運獲“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矛盾評價的載體

(一)史學研究領域亦毀亦譽的《湘軍志》

闿875年(光緒元年),為防止湘軍中興清廷的歷史“傳聞失實、功烈不彰”,受一批健在湘軍將領的鼓動,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出面邀請王闿運主持《湘軍志》的纂修工作。王闿運在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先后花了7年時間才編纂成該書。該書在褒揚湘軍的功勛戰(zhàn)績、稱頌曾國藩的同時,還如實反映了太平軍前期攻勢的凌厲、湘軍早期屢戰(zhàn)屢敗的危急,披露了曾國荃率湘軍攻破天京后縱容官兵擄掠,侵吞財物的不法行徑。

因秉筆直書,成一家之言,王闿運對《湘軍志》充滿了期許,認為它可與《史記》《后漢書》媲美,為自己揚名。

然而當湘軍將領曾國荃、湘籍士紳郭嵩燾等看過《湘軍志》的刻本后,憤怒異常,認定它是“謗史”“謗書”;曾國荃曾揚言要殺死王闿運,以泄心中之恨。他們認定《湘軍志》為“謗史”的理由有以下幾點:一是王闿運無史德,書中對湘軍將領不尊敬,多有譏貶。二是對太平天國軍隊沒有口誅筆伐,對他們前期的表現(xiàn)有所肯定。三是對湘軍中湘籍將領的功績、貢獻著墨太少,而對非湘籍湘軍將領塔齊布、多隆阿的軍功渲染太多。四是對曾國荃率湘軍將士攻下太平天國的國都天京這一重大戰(zhàn)役著墨太少,對曾國荃不公。五是不懂為湘軍將士隱,將他們在打下天京所犯的錯誤全都記錄在案。正因為如此,郭嵩燾、曾國荃等迫使王閨運將《湘軍志》毀版。為了消除《湘軍志》的流毒,曾國荃還請幕僚王定安另編纂《湘軍記》。湘軍將領、湘籍士人的聲討,在全國各省充任督撫的湘軍將領的呼應,一時之間,王闿運謗滿天下。

就在《湘軍志》遭到詆毀的同時,不少學者、士人對它卻大加贊賞,使它名滿天下。

闿883年,也就是《湘軍志》在湖南被迫毀版的第二年,王闿運重返四川成都。尊經書院的弟子知悉《湘軍志》遭毀版,對先生的遭遇深為同情,決定重刻。尊經書院弟子的舉措,使《湘軍志》重見天日。除了四川弟子贊賞外,曾國藩的得意門生黎庶昌對《湘軍志》也肯定有加,認為該書“文質事核,不虛美,不曲諱,其是非頗存咸、同朝之真,深合子長敘事意理,近世良史也。難得的是,邀請王闿運修志,父輩之過不被隱的曾紀澤對《湘軍志》也大加褒揚。所賦《懷王壬甫》詩就是寫照:“秋林茂實斂春英,龔魏文章數(shù)弟兄。攪動飛黃騰達意,發(fā)為堅白異同鳴。愛人以德叢人怨,毀汝之言玉汝成。國語一篇新出手,魚龍噴沫鬼神驚?!?/p>

20世紀40年代,李肖聃在《湘學略》的附錄《附舊作湘綺遺書跋》中,對《湘軍志》給了高度評價:“翁惆悵鴻筆,寢饋麟經,以為秦來文宗,世推班馬,殫精史漢,奮志纂修。久放浪于江湖,未回翔于玉署,自撰軍志,張我湘人。紀曾侯以紹安陽,述籌餉而師平準,較彼朱克敬、王定安所造,實乃雅俗區(qū)分?!卞X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學風》中論及《湘軍志》時說:“雖揚詡功績,而言外意見,婉而章,盡而不污,焯有史法。”錢氏還斷言,曾國荃等人之所以詆毀該書,就是因為王閨運以太史公自許,不為尊者隱。王森然認為《湘軍志》“是非之公,當推唐后良史第一?!盻

(二)褒貶相雜的經學研究

王闿運在經學研究方面成就卓著,遍注群經,聚焦《春秋公羊傳》的闡發(fā),宗今文經學,主張通經致用,撰有《春秋公羊傳箋》一書,申張東漢何休的學說。意識到干嘉學者習經時,只有對經書的解釋但沒有闡發(fā),只重考證而忽略論辯的流弊,王闿運作經籍注解,既不效仿宋儒的侈談義理,也不認同干嘉學者的宗崇古注,而是依據自己的心得作簡要的詮釋。他的經學思想呈兩大特色:一是治經方式的變革。舍傳棄注,直探本經;融合古今,通經致用;二是以禮自治。他認為“為學但當自治”,只有“自治”、“自強”才能抵御外敵,實現(xiàn)國家獨立?!岸Y”是個體為人處世的根本,也是治國理家的綱領,具有政治法律制度、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作用。由此看來,“自治”的實行依賴于“禮”的實施。

對于王闿運的經學研究,同樣是褒貶相雜。皮錫瑞、支偉成、錢基博等人對王闿運的經學研究持贊賞態(tài)度。

皮錫瑞斷言王闿運治“《春秋》兼用《公羊》《谷梁》新義,間出前人之外;禮經尤精,說《易》說《詩》,皆以《禮》證之,故其說雖新而有據,異于宋明諸人,與予說經之旨相同,惟予不敢過求新異耳?!痹谄な峡磥恚鳛榻裎慕泴W家的王闿運在治《春秋》時,并沒有嚴格的門戶之見,注意吸收以《谷梁》為代表的古文經學治《春秋》的新成果;其學術視野、成就超越前人。

支偉成對王闿運的經學研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故其為文,悉本《詩》《禮》《春秋》,而通乎莊生之旨意;汪洋縱肆,曲直而達之于理,使聞者有所解悟,發(fā)其蒙而悅其心?!ń浿掠?,悲天憫人之衷,自弱冠以至旄期無一日而或息者;雖及門問學之士,朝夕相處,或莫之能喻也?!睂ν蹶]運治學的通經致用,心懷天下蒼生的學術旨趣給予了充分肯定。

錢基博對王闿運的經學研究也給予了褒獎。他認為王氏“其治學初由禮始,考三代之制度,詳品物之體用,然后通《春秋微言》。張公羊、申何休,今文家言于是大盛也?!?/p>

而梁啟超、章太炎、張舜徽等人則對王闿運的經學研究持貶損態(tài)度。梁啟超對王闿運的經學研究就持否定態(tài)度。他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闿運以治《公羊》聞于時,然故文人耳,經學所造甚淺,其所著《公羊箋》,尚不逮孔廣森?!蓖蹶]運在世時,少數(shù)學者就稱其為文人?!肚迨犯濉放叮蹶]運嘗慨然自嘆道,我不是文人,而是學人。這表明王氏對別人冠其以文人之名深感恥辱。熟讀史書的梁啟超依然以王闿運否定過的稱謂冠之,可見梁對王闿運經學研究的不屑一顧。他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聲稱:“晚清則王壬秋(闿運)著《公羊箋》,然拘拘于例,無甚發(fā)明。”在這里,梁啟超依然堅持了自己的觀點,認定王闿運的經學研究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僅僅是“照著講”,而不是“接著講”。

作為古文經學的大師、囿于門戶之見,章太炎對王闿運以今文經學的方式治《春秋》同樣持否定態(tài)度。他斷言:“今文學家的后起,王闿運、廖平、康有為輩一無足取,今文學家因此大衰了?!痹谶@里,章太炎將王闿運、廖平、康有為的今文經學研究成果說得一文不值,可見貶損之激烈。

現(xiàn)代經學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舜徽對王闿運的經學研究給予了最嚴厲的抨擊,斷言“以今觀之,只得謂為鈔經之功,而未可目為注書之業(yè)……屏除舊注,自記新說。每經鈔畢,便成一書?!痹趶埶椿湛磥恚蹶]運的今文經學研究主要是抄寫經文,附上自己沒有根據的臆說,沒有一點學術價值。

(三)揚抑相隨的文學創(chuàng)作

王闿運乃一代詩文大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幼年初學詩時就嚴守平仄格律,不失規(guī)矩。賦詩強調崇古擬古,五言長詩師魏晉,七言長詩及近體詩似盛唐,但并非一味仿效古人,而是在吸收古人長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詩作大多反映晚清社會的衰落,抒發(fā)了拯救時艱的愿望?!丢毿兄{》《圓明園詞》等都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宏大史詩。王闿運文學創(chuàng)作駢散兼行,辭藻華麗清新,但不故作高深。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主要成果有:《湘綺樓詩文集》《湘綺樓日記》《湘綺樓聯(lián)語》《楚辭注》等。

王闿運的文學創(chuàng)作同樣是揚抑并存。張之洞、李肖聃、汪辟疆、張舜徽等人對王闿運的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詩詞方面的成就十分推崇、贊揚。

張之洞將王闿運與樊增祥視為晚清兩湖地區(qū)的實力派詩人,贊頌“洞庭南北有兩詩人,王壬甫五言,樊樊山近體,皆名世之作?!崩钚ゑ踉凇断鎸W略》中認為王闿運的《圓名園詞》《秋醒詞》等詞作文筆嚴清,華實并茂,足使文儒俯首,宿學傾心,唐宋以來無出其右者。詩詞愛好者、學者,南京大學教授汪辟疆(汪國垣)對王闿運的詩作十分推崇,確信:“湘綺老人,近代詩壇老宿,舉世所推為湖湘派領袖也”張舜徽對王氏的經學研究指責頗多,但對其文學成就非常推崇:“以文章典雅見長,與其說是‘儒宗,無寧說是‘文豪?!?/p>

而胡適、柳亞子、陳子展對王闿運的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詩詞創(chuàng)作給予了無情貶損、壓抑。

胡適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撰寫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認為王闿運的詩作大多是模仿古人的假古董,鮮有反映時代問題的現(xiàn)實作品。對王氏所作、受到學術界贊頌的《獨行謠》,胡適的評價是:文章多不通,敘述多不明白,只能算作是三十篇笨拙的時事歌括,不能算作詩?,F(xiàn)代文學史家、雜文家陳子展更是斷言王氏詩詞創(chuàng)作極端模仿古人,喪失了“自我”,完全脫離了他生活的時代,是“近代一個極端復古的大詩人”。而現(xiàn)代詩人柳亞子對王氏的詩詞創(chuàng)作給予了全盤否定。他在《詩絕句》中說:“少聞曲筆湘軍志,老負虛名太史公。古色斕斑真意少,吾先無取是王翁?!?/p>

(四)毀譽相參的幕賓生涯

咸豐九年(闿857年),王闿運因赴京參加會試不第滯留京城。但他在咸豐七年參加鄉(xiāng)試時顯露的才華、靈氣讓湖南督學張金鏞大為贊賞,錄取為舉人第五名。經張金鏞的宣傳,王闿運名聲鵲起,遠及京城的湘籍士子、官員。王闿運會試落第滯留京城期間,與肅順頗有私誼的湘籍士子龍汝霖、李壽蓉引薦其拜會了肅順。肅順對才華橫溢、膽識過人的王闿運非常賞識,約為異姓兄弟。為酬謝肅順的知遇之恩,王闿運人幕府中,期望借助肅順實現(xiàn)自己的“帝王學”。作為肅順的幕賓,王闿運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對一些機要的軍務、政務向肅順提過重要的咨詢意見;二是游說肅順促使清廷重用漢臣特別是湘籍官員;三是成功化解左宗棠被彈劾案。

重用漢臣特別是擢升湘籍士子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燾等充當?shù)胤杰娬獑T、成功化解左宗棠被彈劾案,對于延續(xù)清廷的統(tǒng)治和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意義重大。正是曾、胡、左、彭等人率領湘軍將士與太平天國軍隊浴血奮戰(zhàn),最后攻破天京,才延續(xù)了清王朝的國祚。劉禺生曾指出:“曾、左能成功于外,肅順實左右之。居間為肅邸置驛以通曾國藩諸人者,王壬秋之力也?!倍笞谔谋粡椲腊傅幕?,不但保全了左的性命,而且擢升四品京堂,受命襄辦軍務?!肚迨犯濉吩疲骸白笞谔闹z,闿運實解之。”此后,左宗棠在陜甘總督任上,率領清軍剿滅了以阿古柏為首的新疆分裂勢力,保住了闿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王闿運因向肅順促成上述三件而名滿天下。

然而這一切因咸豐九年咸豐帝的病逝,慈禧發(fā)動“祺祥政變”、肅順等八名顧命大臣被處死而化為烏有。肅順因敢于任事、正直無私、嚴懲貪腐官員而深受咸豐帝賞識,逐漸成為清廷重臣。但他也有致命的弱點:獨斷專行、為政苛猛。他重用漢族官員、嚴懲滿清貴族犯事官員的行為深深刺痛了以慈禧、慈安兩位皇后為代表的滿清貴族的利益。咸豐帝一駕崩,慈禧、慈安即聯(lián)合恭親王奕訴發(fā)動政變。與肅順等八名顧命大臣交往過密的人被稱為“肅黨”而受誅連,王閨運因友人嚴正基為其預見了與肅順交往的政治風險而于政變前出走山東,才幸免于難。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作為“肅黨”成員,王闿運在政敵慈禧當權的朝廷里被當作異類對待,成為詆毀的對象,謗滿天下。

(五)譽不及毀的國史館長任職

闿9闿2年,以袁世凱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決定設立國史館,為剛成立的民國修史。稍后,袁世凱屬意王闿運為國史館的首任館長人選,主持民國史的編纂工作。為此,袁世凱兩次發(fā)出邀請函,懇請王闿運赴京履職。王閨運一介布衣在80高齡被聘為國史館館長,一時傳為佳話,名滿天下。

出于對清廷的懷戀,對民國的不信任,王闿運并沒有馬上進京赴任,而是在觀望、徘徊了一年多后,直至闿914年6月才赴北京履職。心系縱橫策、滿腦帝王學的他,到了近天年時,終于有一個露臉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以下幾大原因決定了王闿運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國史館館長的職責:

首先,思想觀念上的隔膜。王氏對袁世凱等北洋軍閥一班人攫取國家權力并不認同,曾揶揄中華民國還是兩歲小孩,沒有必要寫壽文;中華民國是瓦崗寨、梁山泊,用不著編史。換言之,他并非懷著干出一番事業(yè)的動機受聘的,而是抱著游戲人生、過一把官癮的心態(tài)赴任的。受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王闿運完全是應付式地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績效可想而知。上任幾個月,從未認真視事,既沒有討論、上交纂修、協(xié)修國史條例;在修史方面也沒有著墨一筆。

其次,管理能力的欠缺。王閨運在治經、修志、賦詩填詞等方面業(yè)績輝煌,但連七品芝麻官都沒有做過,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猛然問讓這位毫無從政經驗的書生主政國史館,的確是強人所難。纂修國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二要有清晰的思路,三要有組織協(xié)調人力、物力、財力的能力,四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爭取資源的能力。對于這些必備資質,王閨運可謂基本上不具備。管理能力的欠缺,決定了王氏不可能修好國史。

再次,女仆干政導致國史館內部矛盾叢生。在國史館內部運作方面,王闿運的女仆周媽控制經費;為受賄方便,不但掌握聘用勤雜人員的權力,還染指聘用館員的權力。這導致王闿運和館員們的矛盾沖突。面對一副爛攤子,無可奈何的王闿運不經請示袁世凱,擅自帶著周媽于闿9闿4年底負氣離京回湖南。館長脫崗,群龍無首,國史館不但內部矛盾有增無已,而且出現(xiàn)了貪污經費的腐敗問題。對此,闿9闿5年初,報界抨擊國史館:“直信之筆未施行,而胥吏之技已露”。

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主聘的袁世凱日后復辟稱帝,致使王閨運在擔任史國史館館長一職上謗滿天下。

二王闿運獲“名滿天下、謗滿天下”

矛盾評價的主要原因

首先,評價者立場、觀點的矛盾。王闿運之所以受到時人、后學截然相反的矛盾評價,陷入“名滿天下、謗滿天下”難堪境地,最主要的原因是受評價者不同立場、觀點的制約。

撰寫《湘軍志》是王閨運陷入“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最具標志性的事件。實事求是地說,《湘軍志》招致的詆毀、誹謗遠遠超過它帶來的贊美、稱道。因為《湘軍志》不但沒有對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將領的功績敘述得全面、詳盡,而且有所遺漏,但對他們的瑕疵則給毫無保留地記錄在案,沒有絲毫的隱瞞。這就是說,《湘軍志》有損湘軍將領的名聲,妨礙他們經世偉業(yè)的傳頌。這就讓以曾國荃為代表的湘軍將領異常震怒,不遺余力地詆毀。與曾家關系親密的郭嵩燾等湘籍士人也對《湘軍志》不予尊者隱、不與逝者隱的作法,訓斥王閨運,責令其毀版。作為湘軍將領的故土,大部分湘籍父老也不會贊同王闿運的秉筆直書的修志作法。因鎮(zhèn)壓太平軍有功,當時地方的軍政要員幾乎一半由湘軍將領充任。因自己的名聲受損,這些軍政要員勢必也要動用自己的權力、關系圍剿《湘軍志》。在這種局面下,《湘軍志》的“謗書”、“謗史”之名幾被坐實。而稱頌、肯定《湘軍志》僅僅少數(shù)幾位贊同秉筆直書修史的黎庶昌、曾紀澤、錢基博、王森然、李肖聃等學者,他們的影響顯然無法與否定派的聲勢相比。只不過因贊賞者包括曾國藩的門生黎庶昌、兒子曾紀澤,才使《湘軍志》有“名滿天下”的聲望。

對于王闿運的治經活動,宗古文經學的學者給予嚴厲貶損,使其“謗滿天下”;而持今文經學治經方式的學者給予全盤肯定,讓其“名滿天下”。對于王闿運的文學創(chuàng)作,崇尚漢唐余韻、魏晉文風的學者為之傾倒,拍案叫絕,從而“名滿天下”;而欣賞、倡導近代文學的學者則斥之為假古董,不值一文,因而“謗滿天下”。王闿運的“名滿天下、謗亦隨之”,又一次佐證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合理性。

其次,體制外批判者的遺害。縱觀王闿運的一生,始終以一介布衣書生的民間人士身份在活動,沒有融入主流社會,與官方人士、官方意識形態(tài)存在巨大的隔膜。在傳統(tǒng)社會里,通過科舉獲得功名進而做官是大部分讀書人的人生目標。在清代,考中舉人的士子基本上沒有做官的資格,除非有高官保舉或花錢捐官,而中了進士,一般能充任知縣以上的地方官員。王闿運在早年也是這樣走過來的,他于闿857年在湖南鄉(xiāng)試中舉人后,先后于闿859年、闿87闿年兩次赴京參加會試不第,此后再也不參加會試,這就基本上斷了其從政路。第一次赴京會試落第后,王闿運經湘籍友人引薦結識了權臣肅順,入幕肅順府。肅順為他的才華、膽識折服,嘗試讓他通過特殊渠道做官:一是為他花錢捐官;二是將他舉薦給咸豐皇帝,獲得恩寵入仕的機會;但他都謝絕了,也就是斷了通過特殊途徑做官的機會。不過,王閨運也因此逃過了殺身之禍。如果他通過肅順提供的特殊途徑做了官,那么“祺祥”政變后,難逃一死。

“祺祥”政變后,王閨運南歸先后人曾國藩幕、丁寶楨幕,但都沒有獲得保薦舉為官的機會,只能以一介布衣書生在社會上活動;民國成立后,他雖然受袁世凱之邀擔任國史館館長,但實際履職只有半年時問,而且也是以過把癮、戲弄的態(tài)度處之,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做官。換言之,王閨運終其一生是一介布衣,沒有融入主流社會和官方意識形態(tài)。這決定了他是晚清社會體制外的旁觀者。

晚清社會體制外旁觀者的角色,決定王閨運總是以批判者、挑剔者的身份出現(xiàn),而不是以欣賞者、建設者的身份出現(xiàn),其言行總顯得有些“另類”,致使“謗滿天下”。比如,為擺脫當時中國積弱積貧的現(xiàn)狀,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李鴻章、沈葆楨等晚清地方軍政要員發(fā)起了洋務運動,希望借助學習、引進西方國家的軍事工業(yè)、商業(yè),以實現(xiàn)“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富國強兵、駕馭外夷的目的。對此,除頑固派官僚外,開明士紳、大部分知識分子乃至普通百姓是贊同的。但王閨運卻對洋務運動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這是本末倒置。在他看來,當時的中國最缺的是士氣等精神性因素,而不是通過洋務運動來充實物質財富。因而,正確的途徑是治經習禮,以禮自治,提升人的道德水準和精神狀態(tài)。當人們的道德水準、精氣神提升后,其它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他在《論通經即以治事.答張佩仁問》中說:“國不患貧,而言生財,《大學》反復戒之。今乃并心于礦政,假使金珠成山,槍炮填海,適足藉寇赍盜耳。世人但懲空疏之談,若今所謂實事,乃反不如空談尤為近理。士君子在野不仕進,為通經明理而已,不必留情于無用之俗事”。王闿運認為洋務運動是為了生利求財即追求物質利益的目的,而這些有違《大學》等經典的教誨。盡管洋務運動存在種種弊端,但它對于提高中國的工業(yè)、商業(yè)水平,增強國家的硬實力無疑有促進作用。但王闿運卻持拒斥的態(tài)度,這無疑招致力主洋務運動官員的不滿。

再次,桀驁不馴個性的危禍。王闿運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體現(xiàn)了名士的桀驁不馴性格。這種性格的形成與其才華橫溢,傲視他人相關,更與其人生中的兩段特殊經歷相關。一是闿857年參加鄉(xiāng)試以第五名的優(yōu)異名次中舉人,得到湖南督學張金鏞的賞識、頌揚,使他聲名鵲起。二是闿859年人幕肅順府,不但得到肅順的賞識,而且通過他的引薦得到了咸豐皇帝的特別垂青、賞穿貂皮大衣,更使其聲名遠播。名士王闿運的桀驁不馴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科舉考試的灑脫、超然態(tài)度。王闿運闿859年第一次赴京會試落第后,時隔闿2年即闿87闿年才第二次參赴京參加會試。依照三年一次會試的定例,他放棄了三次參加會試的機會。對于希望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舉子來說,這是難以想象的。王閨運年紀輕輕放棄了三次會試的機會,說明他對仕途的輕蔑。時隔闿2年后,他參加會試的目的并不是中試,而是“赴試為名,出尋通彥”。意即名義上是參加會試,實質上是探訪、結識才德出眾之賢士。他不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對關于“問練兵”這道題的回答居然是練兵無益,這顯然與命題者希望通過強兵實現(xiàn)國家獨立的初衷背道而馳,自然得不到高分。王闿運之所以過早離開科場,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科考題目著眼于實際功利方面的事務,不合自己以禮自治的治學原則;另一方面,以自己的曠世才學,即使只有舉人的功名也足以縱橫于社會。

二是敢以書生傲視王侯。雖為一介布衣書生,王閨運卻以自己獨立特行的個性傲視王侯。前文談到,咸豐皇帝知悉王闿運的文才后,允諾恩賜只有二品大員和翰林才有資格穿的貂皮大衣。但王氏顧忌世人議論,不愿以恩寵人仕。連皇帝的面子都敢駁,王闿運的桀驁不馴可見一斑。當湘軍如日中天時,以弟子之禮事曾國藩的士子們得到了曾氏的提攜,一個個加官進爵。但他卻始終以客人的身份對待曾氏,敢于譏諷和詰難。憑自己和袁世凱的叔叔同年考中舉人,王闿運常以袁氏的世叔自居。別人對身為總統(tǒng)的袁世凱吹捧都來不及,他居然撰寫了如下一副對聯(lián):“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不是東西!”聯(lián)中嵌入了“總統(tǒng)不是東西”六個字,其桀驁不馴躍然紙上。

三是對周媽的一味依戀、驕寵。作為經學家,王闿運主張以禮自治,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但他在對待周嫗的態(tài)度上,把禮儀忘得一干二凈,干了不少近乎荒唐的事情,使其“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王闿運的妾婦莫六云病逝于闿884年,妻子蔡夢緹逝世于闿890年。在妾喪妻亡后,他本可以續(xù)玄納妾,但他并沒有這樣做,而喜歡與女仆為伴。“倜儻不群,老年性狂的他極力仿效魏晉人士風度,大有阮籍醉眠鄰婦酒壚之側的意味,旁人見仁見智,七嘴八舌,他全不在意。所昵仆嫗不止一人,其中最得其歡心,‘名氣最大的是周嫗,即周媽。”正因為深得王閨運歡心,周媽在王家呆的時間長達23年,除了沒有名分外,其它方面與妻妾沒有區(qū)別。也許是漸人老年,王闿運視周媽為他的“棉鞋大被”,須臾也不能離開。正因為高度依戀、依賴,他對周媽一味遷就和驕寵。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其一、當著弟子的面,王闿運也旁若無人地與周媽打情罵俏,摟摟抱抱,舉止輕佻。其二、攜周媽參加達官貴人的宴請,讓她與自己緊挨著坐在顯眼位置,并不時為其夾菜,乃至喂食。其三,放縱周媽貪財、受賄。周媽不但在王闿運當國史館館長時干涉人事安排,索賄受賄;此前王闿運在與達官貴人的交往中,或是替別人提供幫助時,周媽總會想法撈取錢財。王閨運在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六日的日記中寫道:“周嫗還鄉(xiāng),輜重累累,似有深謀而秘不言,陰人固難測也?!?/p>

三“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矛盾評價

對王闿運的負面影響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矛盾評價,給王闿運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

首先,葬送了王闿運的仕途。假如沒有過早地獲得“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矛盾評價,言行少一點桀驁不馴,王闿運很有可能通過兩條途徑走上仕途。一是以普通舉子的身份、平常的心態(tài),認真的態(tài)度多參加幾次會試。以他的天分和扎實的經學基礎,進士中試應當不是難事。而考上進士,也就有了走上仕途的臺階。王閨運如果不受“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之累,那么也許會多參加幾次會試。筆者推測的根據是,王氏本人雖然中年絕意科場,但他很看重長子王代功的科場成績。不過,王代功生性迂拙,多次參加鄉(xiāng)試都名落孫山,年屆四十還是白丁。對此,王閨運失望地自嘆說:“功兒仍未得舉,蹭蹬四十矣?!倍峭ㄟ^朝廷官員的舉薦做官。王闿運雖然拒絕了肅順提供的特殊途徑走上仕途,但他后來與湘軍統(tǒng)帥曾國藩交往多年,仍有被其保薦做官的機會。人幕府中的不少士子,就被曾國藩舉薦做了官。由于王閨運曾向曾國藩推銷帝王學,兩次勸說他取代清王朝自立。推崇程朱理學,素懷忠君思想,處事謹慎的曾國藩自然不敢舉薦他。

其次,熏陶了少數(shù)“另類”弟子。王闿運長期在書院講學,門下弟子數(shù)千人,出類拔萃者數(shù)十人。受王氏狂狷性格和熱衷帝王學的熏陶,少數(shù)弟子的所作所為也招致“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名聲。楊度就是這少數(shù)弟子的代表。作為鄉(xiāng)鄰,楊度仰慕王闿運的才學,與弟弟楊鈞、妹妹楊莊都受業(yè)于其門下。楊度與其師品性相近,才華橫溢,究心經世之務,尤其推崇其師兜售的帝王學、喜歡獻縱橫策。但王闿運獻的縱橫策除了被肅順采納外,獻給曾國藩、丁寶楨等人的縱橫策,或者沒被采納,或者無法實施。換言之,王閨運獻的縱橫策基本上胎死腹中,帝王學并沒有實現(xiàn)。楊度在這方面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將王閨運沒有實現(xiàn)的帝王學付諸實踐。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總統(tǒng)后,仍覺得手中權力有所牽制,一心想復辟帝制當皇帝。楊度認為實現(xiàn)自己的帝王學的時機已到,糾集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人于闿9闿5年組成籌安會,支持袁世凱恢復帝制,實行君主立憲。為了使袁世凱的復辟帝制有所謂民意基礎,楊度還以其師王闿運的名義領銜湖南士紳勸進袁世凱稱帝。袁世凱雖然于闿915年12月稱帝,但終因逆歷史潮流而動,不得不于闿916年2月宣布取消帝制。楊度也因協(xié)助帝制復辟落下千古罵名。對于自己效仿老師的帝王學,楊度毫不忌諱。這可從王闿運逝世后,他撰寫的挽聯(lián)得到佐證:“曠代圣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平生帝王學,只今顛沛愧師承”。

再次,妨礙時人、后學對王闿學的學術思想研究。作為一代著名學者,王闿運的學術思想沒有得到學術界的應有關注和研究,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已編纂的清代經學著作匯編、清代學案、清代學術史,不少沒有收入王闿運的經學著作。王先謙編撰的《續(xù)皇清經解》和徐世昌組織撰修的《清儒學案》,都沒有將王闿運及其經學著作列入。陳其泰、李廷勇在《中國學術通史.清代卷》的“晚清經今文學的風行”一章中介紹了廖平的今文經學思想,而作為其師王闿運的學術思想只是作為附錄與戴望列在一起。附錄說戴、王的著作“在發(fā)揮公羊學說方面無足稱道,但二人既有宗奉公羊學的著作刊行,王閨運又以推尊公羊學說以教弟子,故在學說傳衍上有繼承之功,使薪火相繼、不致澌滅?!绷攘葦?shù)語,幾乎沒有涉及王闿運的經學成就。章權才所著《清代經學史》不但在正文中沒有論及王闿運的今文經學研究成果,而且在“清代經學家著述要目一覽表”中也沒有選錄他的《春秋公羊傳箋》一書。

第二,研究王闿運學術思想的論文偏少,研究專著更少。迄今為止,“中國知網”收錄了研究王闿運學術思想的論文498篇,其中非學位論文436篇、碩士學位論文43篇、博士學位論文闿9篇。出版的研究專著只有5本:一是《王湘綺評傳》,簫艾著,岳麓書社闿997年版;二是《王闿運<春秋公羊傳箋>學術思想研究》,劉平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闿2年版;三是《經典與解釋:經學以自治》,劉少虎著,華夏出版社2007年版;四是《王闿運與晚清書院教育》,李赫亞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版;五是《王闿運的生平與文學創(chuàng)作》,周柳燕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論文的發(fā)表數(shù)量、專著的出版數(shù)量,顯然與王闿運的學術地位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