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小學班級管理與組織中,班主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多元化角色,既是一個施教者,也是學生與其他科任老師的橋梁和家長了解孩子的媒介,是整個班級的核心。
作為一名班主任,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樹立 “先嚴后寬者,人感其恩;先寬后嚴者,人怨其酷”的思想,開好頭,邁好第一步尤為重要。從第一次班會、第一次班規(guī)發(fā)布開始,恩威并施,在學生中樹立良好威信,注重貼標簽效應和鯰魚效應,把它們與班級學風建設有機結合,共生效應與小組合作競爭機制結合,在班級評價中鼓勵先進,同時注重潛力之星、素質之星評比,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形成班級各項工作的競爭機制。
班主任班級管理既要有宏觀的群體管理,又要照顧微觀的個性發(fā)展,懷有強烈前瞻性,工作細致落實到位,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班上健康全面發(fā)展。
班集體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沃土,集體活動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開展積極有效的班集體活動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可以形成小同學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理解的良好氛圍。讓學生自己進行活動組織策劃,例如舞、相聲等節(jié)目的編排及表演,使學生們享受活動的樂趣,在活動中建立起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這樣既增強了班級的向心力,也讓班主任通過這些活動更好的了解學生們的性格特點。
積極的鼓勵學生參與到班干部的競選,能讓班干部得同學們尊重及信任,也可以使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班干部的協(xié)助管理。培養(yǎng)班干部的服務意識,適時的在整個班級范圍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工作,發(fā)揮出班主任的帶頭作用,使整個班集體有紀律、有組織、有責任感。
由于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需要老師更加細心與耐心。在教育教學以及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當中,處理好各種關系能使班集體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小學生作為特殊體,其身心發(fā)展都沒有成熟,班主任對其愛護有加使小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健康成長。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也會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向老師求助。班主任對學生做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對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對各個層面出現(xiàn)的問題積極觀察用心去感受,才能切實體察到學生們內心的真實需求,從而在思想學習以及行為上適時的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
尤其是年級較低的學生,處于身心急劇發(fā)展變化的時期自我調控能力相對較弱,在各種活動中難免發(fā)生某些行為偏差,犯了錯誤就單純的對學生進行批評與壓力教育,長久下去只會讓學生信心盡失,或者表面順從內心叛逆。所以在小學生的管理中,適度的激勵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激勵可以在日常的語言中自然流露,例如“我們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作為你們的班主任我特別驕傲”等等語言,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同時也使學生信心倍增,對于班級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讓學生們的行為量化上墻也是個很好的引導手段??墒且酝鶆澐值眠^細,操作起來太勞神費時,不妨合而為一,無論是學習、勞動、衛(wèi)生還是禮貌等各個方面統(tǒng)統(tǒng)在一張紙上得印章。這樣除了好操作外還便于引導,學生們做得好壞都能在表上及時得到體現(xiàn)。每天統(tǒng)計,定期點評。通過表上的得分情況可以讓他們很輕松找到比拼對手,有了這種捉對較量的刺激,學生的成長就有了可行的方向。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互動也不容忽視。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是學生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班主任除了管理好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之外,也應當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以及家長對學生們的教育觀念。很多家長由于錯誤的教育理念,使得孩子在啟蒙時期沒有得到更好的成長,或者家長給予學生過重的包覆使學生受到與年齡不相符的壓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小學班主任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必須要與學生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改變家長們錯誤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來做出科學的教育方案,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心理學中的超限效應是指因刺激過多、過強、過久而引起的心理煩躁或逆反心理的現(xiàn)象,在班主任的班級日常管理中時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學習較差的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為督促他們上進,某些班主任不停地嘮叨,結果事與愿違,學生對班主任的教育不但聽不進,反而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這個學生必然站在老師的對立面,成為老師眼中的后進生。還有一種情況是對好學生的無度“寬容”。成績好本是好事,可是因為他們成績好,班主任就來個“一俊遮百丑”,對他們的錯誤視而不見,不管不問;有時甚至以錯當好,給予表揚,潛意識中給這些學生犯錯誤開綠燈。這種明顯不公平的現(xiàn)象只會引發(fā)其他學生的不良情緒,給班級管理埋下苦果。
一個忙碌的班主任未必是一個成熟的班級管理者。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發(fā)展的主體,班級工作注重的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來的需要。教育者只有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和生活的主人,才會主動直面現(xiàn)實,由全方位的管理者向顧問、助手、參與者轉變,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孩子們從稚嫩的幼兒走向相對成熟的青少年,是素質培養(yǎng)與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里,學生的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都較難管理,而班主任就在這一時期成為極為重要的人物,既要將課本的知識教給小學生,達到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同時更要科學合理的對班集體進行管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教育,責任重大。
當一切步入正規(guī),班級管理就不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通過學生大膽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建立健全班集體的過程已變成了一個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一個自身能力提高的過程,一個朝氣蓬勃的集體自主誕生的過程。學生既是受管理者和受教育者,又是班級的管理主角。這樣,班主任就真正達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了。
總之,班主任班級管理確實是一門技術,又是一門藝術,有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學習和研究!
作者簡介:陸敏(1988.7-),女,漢族,研究方向: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