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怡平
和媽媽、姨媽一樣,我是聽著姥爺?shù)恼n長大的。
媽媽描述的姥爺,很兇,很嚴(yán)厲,發(fā)現(xiàn)她們光玩,不好好學(xué),甚至?xí)鹉景宓首崴_@是我難以想象的。
姥爺對我,十分和藹,很有耐心。他的語文課也講得極好。
我們的教室一直在變。最小的時候,我還在上幼兒園,姥爺接我回家,路上總會講點什么,我就一邊蹦蹦跳跳一邊聽——姥爺?shù)恼n堂總是被華師校園里團(tuán)團(tuán)新發(fā)的草木簇?fù)碇:髞?,姥爺回了?zhèn)平,住進(jìn)了一個擁塞的小屋子,我的教室便被搬到了那里,那里有雕花帶頂?shù)睦洗?,有一股霉霉的味道。姥爺搬進(jìn)小院子后,我的課堂也敞亮了許多,冬天里如果太陽好,姥爺就搬三把凳子到樓上,人是暖的,書卷也是暖的。抬頭就是枝葉,梨樹長得好,枇杷樹也長得好。等姥爺遷到鄭州,教室又變了——在一張細(xì)膩而厚重的原木桌上,我在這一頭,姥爺在那一頭。講課的還是那個人,聽講的還是那個人,只是聽課的人長大了,講課的人卻一天天老去。
姥爺?shù)恼n都講點什么呀?
講的最多的是古文和古詩。姥爺是高中的語文老師,他對古詩古文總帶著幾分執(zhí)念。我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姥爺就一句句教我背。我只記下了一句“山有小口”,因為山張著一張小口十分有趣。《桃花源記》、《捕蛇者說》、《醉翁亭記》、《岳陽樓記》……他念一句,我跟著念一句。姥爺?shù)淖忠舳己軠?zhǔn),但聲調(diào)總是把不準(zhǔn),他怕念錯了聲調(diào),就放一本字典在手邊讓我查。
姥爺帶我讀了一遍《離騷》,問我什么感覺。我不懂,只知屈原跳江死的,肯定心中不順,就說《離騷》中有悲憤。姥爺連聲說好,說書讀多了,自然能體味出其中真味。他念“高余冠之岌岌兮”就舉手做一個扶冠的動作;他念“長余佩之陸離”,就虛扶一下腰側(cè),仿佛真的佩著把長劍。每次念這一句,他的聲音格外鏗鏘,眼睛是亮的,像一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他說屈原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很多很多罹難的文人,從他身上汲取前進(jìn)的力量。
姥爺給我講《鴻門宴》。一個字一個字地?fù)?,所有的倒裝、詞類活用,每一個“之”、“者”、“而”、“以”全都解出來,我就往書上記,一面一面,密密麻麻。我不知道“按劍而跽”是什么動作,姥爺就半跪在矮板凳上,給我演著看。
除了古文,還有寫作文。姥爺一直很喜歡我的文章。拿到我的作文,從不吝惜贊美的話。他說我寫的《年》里有《春》的味道,他說我引用的那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可謂美極,他說我的議論文已經(jīng)放得開了,他說我的文字里有秋雨之風(fēng)。
姥爺說文章寫八百二三十個字最好,不能要600字就寫601、602,我小聲說我就老是寫601、602,姥爺就和我一起大笑。姥爺帶著我審題,各地的高考題,一篇一篇審,必得其要害才放過我。每當(dāng)我考完試,拿著題目找他,他會認(rèn)認(rèn)真真地想,列提綱,和我討論,為我解惑。
講古文,講作文,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會講。姥爺還會給我講一些別的老師講不到的。每次老外婆來我們院里,問這問那,關(guān)心這個關(guān)心那個,姥爺就跟我說,你老外婆心好,總是在關(guān)心別人。一次姥爺在送客時幫他出了1塊錢車費,那人沒有半句辭謝,姥爺就告訴我,不要把1塊錢小錢看到眼里去了。姥爺說,他父親讓他光著腳,踏著雪去買醋,他父親教他的“關(guān)心民生疾苦”,他教給了我。姥爺說家里應(yīng)該掛一幅地圖,有事沒事多看看,眼界要開闊;姥爺每天拿著一個黑黑的、小小的、舊舊的收音機(jī),在傍晚聽廣播,說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的變化。姥爺把我爸的一件呢子衣穿了十幾年,說穿著“怪美”,不用花錢;姥爺當(dāng)了一輩子的老師,窮得叮當(dāng)響,也沒有收過別人一分錢。
姥爺給我講了很多年的課,在我身上花了很多的心血,對我也有很多期望。他想讓我上一所好大學(xué),他說看我高一高二的狀態(tài),肯定能在高考中一鳴驚人。為了慶祝我高考的成功,他還寫了一首短詩,迫不及待地念給我聽,說是等我考完親手給我。他看我喜歡畫畫,就向我介紹他喜歡的畫家范增,鼓勵我以后到藝術(shù)之都巴黎去,還告訴我巴黎有一塊墓地,連皇親貴族都葬不進(jìn)去,只有偉大的藝術(shù)家才能葬在那里,他希望的藝術(shù)能走到被世界記住的高度。他把他最珍愛的三本文學(xué)史、三本《紅樓夢》送給我,反復(fù)給我說不要賣,他還說以后也要把《辭海》送給我,相信那本大部頭在我手中能物盡其用。
姥爺一生是君子,但就這一點沒做到。姥爺失信了。他沒有等到我高考的好成績,沒有把我送上前往巴黎的飛機(jī),沒有把他寫的小詩和那一套《辭海》親手送給我。他一直掛心我的作文,現(xiàn)在也撒手不管了。
離開,突然之間。
迅哥兒說,一個人死了,他和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就斷了。我不信。為什么我還記得年幼時一邊蹦跳一邊背下的“山有小口”?為什么我還記得姥爺念“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時與樊噲相似的神態(tài)?為什么他講的寫作技巧還在我筆下施展?為什么他教我的善良、大度、悲憫、勤儉、通達(dá)、虛心、眼界開闊,還在被我無聲無息地求索和踐行?有一種聯(lián)系不會斷開,有一堂課不會結(jié)束。姥爺帶給我的,從萬古不朽的錦繡文章到為人處事的方法準(zhǔn)則,從“君子”的高尚品德到這個民族骨子里不滅的傲氣,我銘記于心。有一天,我把他教給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再教給他的孩子。一代一代,只要這個民族還在,姥爺?shù)闹v堂就沒有下課。只要這個民族活著,姥爺就還活著。
原來寫好文章,總要給姥爺看的。
現(xiàn)在都不知道給誰看了。
謹(jǐn)以此文悼念我敬重的姥爺。
2017年12月23日晚于華師一附中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