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俏猷 謝維釗 李世鵬
【摘 要】目的:分析生化檢驗和常規(guī)檢驗在糖尿病中診斷價值和差異。方法:抽選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隨機分為生化組(n=38)與常規(guī)組(n=38),生化組給予生化檢驗,常規(guī)組行常規(guī)檢驗,對比檢驗有效率。結果:生化組診斷準確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在時間、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在糖尿病臨床診斷中運用生化檢驗方式,其檢驗準確率更高,可為糖尿病明確診斷提供指導依據。
【關鍵詞】糖尿??;常規(guī)檢驗;生化檢驗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241-01
糖尿?。―M)是因患者長期保持高血糖狀態(tài),引起的代謝紊亂疾病。DM發(fā)病機理只要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通常DM病程較長,且病癥隱匿,由于患者機體血糖濃度較高,隨著病癥發(fā)展,病程延長[1],還將對患者腎臟、眼足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傷,并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并發(fā)癥,擁有極高致殘率、致死率,危機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早診斷是糖尿病臨床治療的首要工作,對于改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常規(guī)檢驗擁有操作簡便,檢驗病癥范圍廣等特點,在以往臨床診斷、檢驗中被廣泛使用;但近年來,生化檢驗技術快速發(fā)展,因其具備檢驗速度快、檢出率高等特點,也被常用在糖尿病的臨床檢驗中,本次我院為比較以上兩種方式對糖尿病的診斷效果,特行此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76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與生化組,所有患者均由我院確診為糖尿病;常規(guī)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43.9~76.1歲,平均年齡(59.29±4.15)歲;病程1.2~19.6年,平均病程(7.29±1.46)年;其中I型糖尿病11例,II型27例;生化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齡44.1~75.8歲,平均年齡(60.04±4.97)歲;病程1.6~20.1年,平均病程(7.38±1.68)年,其中I型12例,II型26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P>0.05);本次研究排除未成年患者,患惡性腫瘤或嚴重器官組織受損患者,排除哺乳、妊娠期患者。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通過干化學葡萄糖氧化酶法完成尿常規(guī)檢驗,取患者晨尿5ml~10ml,可指導患者先尿出部分后,再進行尿液樣本采集,通過我院現(xiàn)用尿液分析儀對尿液樣本進行檢驗分析。
生化組在空腹情況下取患者靜脈血3ml~5ml,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生化檢測。檢測血糖(FPG)時使用無抗凝血,通過氧化酶法檢驗;檢驗糖化血紅蛋白(HbAlc)時使用EDTA抗凝血,通過色譜法(糖化血紅蛋白試劑)檢驗。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檢驗方式臨床檢驗檢出率,對比臨床診斷價值。評定標準:常規(guī)檢驗中,檢測結果值為陽性則直接確定糖尿病診斷為陽性;在生化檢驗中,F(xiàn)PG濃度高于7.0mmol/L,且HbAlc濃度大于6.4%則可判定糖尿病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 數(shù)據納入SPSS17.0軟件,(%)表示計數(shù)資料,x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不同檢驗結果顯示,生化組(n=38)中,確診37例(97.37%),僅漏診1例(2.63%);診斷準確率為97.37%(37/38);常規(guī)組(n=38)中,檢出32例(84.21%),漏診6例(15.79%),診斷準確率為84.21%(32/38),生化組檢出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0.356,P=0.001;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代謝性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且隨著人民生活物質水平不斷提升,使得DM發(fā)病率逐年升高。DM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患者通常表現(xiàn)出乏力、肥胖、多飲、多食等臨床癥狀。目前在DM臨床治療中,尚無有效根治糖尿病的特效藥物或手術方式,只能指導患者長期服用降血糖類藥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盡可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但由于DM病程極長,病癥后期,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差,嚴重影響其血糖水平控制效果,進而對患者神經系統(tǒng)、血管系統(tǒng)及腎臟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傷[2],誘發(fā)患者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在DM早期及早發(fā)現(xiàn)、診斷病情,及時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對DM患者后續(xù)治療、改善預后有著重要作用。由于人體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過一定闕值,則會通過尿液形式排除,因此在DM以往臨床診斷中,大多使用尿液常規(guī)檢驗方式,通過檢驗人體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診斷糖尿病,并取得了一定診斷效果,但就整體而言,常規(guī)檢驗操作比較繁瑣,且檢出率相對較低,已無法滿足現(xiàn)代醫(yī)療診斷需求;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更新進步,生化檢驗技術也不斷成熟,在DM臨床檢驗中得到廣泛應用。生化檢驗主要檢測糖耐量試驗(OGTT)、FPG、HbAlc、血清甘油三酯(TG)等指標進行檢驗,其中HbAlc可反應患者血糖控制情況,F(xiàn)PG則能直接判斷血糖水平,檢驗項目更加全面,準確率更高[3];并且生化檢驗還具有操作簡便、檢驗效率高等諸多優(yōu)點,更加適于DM臨床診斷。本次研究中,我院抽取DM空腹靜脈血進行生化檢驗,此時DM患者血糖濃度更加趨于穩(wěn)定水平,可有效提高檢測準確率。而HbAlc是血液中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的產物,且此過程為不可逆反應,可持續(xù)保持110d以上,因此,通過檢驗HbAlc水平可準確反應DM患者近期血糖的平均水平。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初步臨床檢驗匯總,生化檢驗方式應用價值顯著高于常規(guī)檢驗,檢驗準確率更高,可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婉媚, 彭成豐, 曾彩云.糖尿病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與常規(guī)檢驗效果差異[J].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6, 6(13):139-141.
[2] 王晶紅.常規(guī)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1):127-127.
[3] 張玲霞.常規(guī)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家庭醫(yī)藥.就醫(yī)選藥, 2017, 6(7):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