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進寶,楊永鵬,韓龍武,李 勇
(1.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2.青海省凍土與環(huán)境工程重點實驗室,青海 格爾木 816000)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格拉段(格爾木—拉薩)全長 1 142 km,海拔高于 4 000 m 的地段960 km,連續(xù)多年凍土地段約547 km。全球性氣候變暖等也將影響到地基下多年凍土的生存,影響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qū)路基工程的穩(wěn)定[1-4]。青藏鐵路自2006年通車運營以來,沿線路基工程基本穩(wěn)定。近年來,大幅度增加的降水引起了嚴重的坡面沖刷問題,邊坡的凍結(jié)層上水發(fā)育,熱侵蝕導致多年凍土上限深度逐年加大。青藏鐵路格拉段路基狀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多年凍土區(qū)的路塹邊坡病害問題較為突出[5-6]。針對多年凍土區(qū)邊坡的病害問題,凍土工程界進行了大量相關的研究工作[7]。地基多年凍土的穩(wěn)定是青藏鐵路長期安全運營的保障[8-13],因此,研究地基下多年凍土的演化規(guī)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根據(jù)青藏鐵路長期監(jiān)測系統(tǒng)地溫觀測資料,選取了K986+709和K1201+860這2個典型路塹監(jiān)測斷面,研究路塹地段多年凍土不同深度處地溫、多年凍土人為上限變化特征和地溫演化規(guī)律。
根據(jù)K986+709和K1201+860這2個典型路塹斷面天然地面孔資料,分析2.5,5.0,10.0 m處的多年凍土地溫變化,研究典型路塹地段天然狀態(tài)下地基多年凍土不同深度處地溫變化規(guī)律。
K986+709斷面位于昆侖山南麓,地形起伏較大,坡度較陡,基巖出露,為高溫低含冰量多年凍土地段,植被覆蓋率10%~15%,線路走向為SW50°,年平均地溫-0.24 ℃,多年凍土天然上限為4.09 m。
圖1 K986+709斷面天然孔不同深度處地溫變化曲線
圖1為K986+709斷面天然孔2.5,5.0,10.0 m深度處地溫變化曲線??芍?,地溫隨時間變化呈正余弦變化,受大氣溫度影響,地表以下2.5 m處地溫變化幅度較5.0,10.0 m處大; 2.5 m深度處升溫率為1.48×10-4℃/d,5.0 m深度處升溫率為0.57×10-4℃/d,10.0 m深度處升溫率為0.46×10-4℃/d。由此表明,青藏鐵路昆侖山山區(qū)天然狀態(tài)下多年凍土處于升溫退化狀態(tài),地表以下2.5 m處升溫速率約為10.0 m處的3倍,多年凍土自上而下的退化趨勢明顯。
K1201+860斷面位于烏麗—沱沱河地區(qū),植被覆蓋率80%,線路走向SW65°,該段為高溫低含冰量多年凍土區(qū),年平均地溫-0.21 ℃,多年凍土天然上限為7.67 m。
圖2為K1201+860斷面天然孔2.5,5.0,10.0 m深度處地溫變化曲線。可知,地溫隨時間變化呈正余弦變化,受大氣溫度影響,地表以下2.5 m處地溫變化幅度較5.0,10.0 m處大;2.5 m深度處升溫率為1.04×10-4℃/d,5.0 m深度處升溫率為0.72×10-4℃/d,10.0 m深度處升溫率為0.44×10-4℃/d。由此表明,青藏鐵路烏麗—沱沱河地區(qū)天然狀態(tài)下多年凍土處于升溫退化狀態(tài),地表以下2.5 m處升溫速率約為10.0 m 處的2.5倍,多年凍土自上而下的退化趨勢明顯。
圖2 K1201+860斷面天然孔不同深度處地溫變化曲線
圖3 K986+709斷面人為上限變化曲線
圖3為K986+709斷面人為上限變化曲線??芍?007年左塹底人為上限較天然孔人為上限下降1.0 m左右,其后2008—2013年天然孔人為上限逐年增大,而左塹底人為上限在2008年減小以后也是逐年增大,在2011—2013年人為上限埋深一致??梢钥闯鲈跉夂蛴绊懴绿烊粓龅囟嗄陜鐾寥藶樯舷薨l(fā)生變化,但其與路塹塹底變化一致,可見該段多年凍土上限變化主要是由于氣候環(huán)境引起。
圖4為K1201+860斷面人為上限變化曲線??芍陙碛捎跉夂蜃兓挠绊懱烊粻顟B(tài)下多年凍土人為上限埋深加大,地基下多年凍土退化明顯;路塹左右側(cè)塹底人為上限埋深也在增大,基本與天然狀態(tài)下人為上限變化幅度接近;由于陰陽坡的差異影響,右側(cè)塹底人為上限埋深較左側(cè)大。
圖4 K1201+860斷面人為上限變化曲線
綜上所述,在氣候影響下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qū)路塹地段地基下多年凍土人為上限埋深均加深,多年凍土發(fā)生退化;同時可以看出路塹塹底人為上限變化基本與天然孔一致,可以認為主要是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的;由于陰陽坡差異影響,路塹左右側(cè)塹底地基下多年凍土人為上限發(fā)生較大的差異性變化。
圖5為K986+709斷面2007年和2013年天然地面孔的地溫變化??芍?,2013年凍土上限較2007年增大了將近1.5 m;2007年凍土完全回凍時間在2月中旬,而2013年回凍時間已經(jīng)到了4月底;2013年各深度處凍土地溫較2007年均有增大;可見該段地基多年凍土在氣候及人為活動影響下升溫退化明顯。
圖5 K986+709斷面不同時間天然地面孔地溫變化
圖6為K986+709斷面2007年和2013年左側(cè)塹底孔地溫變化??芍?,2013年較2007年左側(cè)塹底人為上限下降了1 m左右,各深度處多年凍土地溫均有所抬升,地基多年凍土處于升溫退化狀態(tài)。
圖6 K986+709斷面不同時間左側(cè)塹底孔地溫變化
綜上所述,K986+709斷面在2007年和2013年間,天然場地人為上限增大了將近1.5 m,各深度處多年凍土地溫均升高,在氣候變化影響下地基多年凍土處于升溫退化狀態(tài);左側(cè)塹底2013年人為上限較2007年增大了近1 m,較天然場地地基多年凍土升溫退化速度快。
圖7為K1201+860斷面2007年和2013年天然地面孔地溫變化??芍?,2013年相較2007年天然場地人為上限增大了1 m多;2007年的銜接性多年凍土在2013年退化為不銜接性多年凍土;各深度處地溫在2013年均有升高。由此,該斷面所處地段近年來由于氣候及人物活動影響,多年凍土處于退化狀態(tài)。
圖7 K1201+860斷面不同時間天然地面孔地溫變化
圖8為K1201+860斷面2007年、2013年塹底孔地溫變化。可知:①2007年左側(cè)塹底人為上限較右側(cè)小了將近2 m,左側(cè)塹底在12月底之前已經(jīng)凍結(jié)銜接,而右側(cè)塹底在翌年2月才凍結(jié)銜接,左側(cè)塹底不同深度處多年凍土地溫均較右側(cè)低,陰陽側(cè)差異明顯;②2013 年左側(cè)塹底人為上限較右側(cè)小了2 m,左側(cè)塹底在2月凍結(jié)銜接,右側(cè)塹底在6~9 m間存在一個融化夾層,左側(cè)塹底不同深度處多年凍土地溫均較右側(cè)低,陰陽側(cè)差異較大;③2013年左側(cè)塹底人為上限較2007年增大了1.5 m,凍結(jié)銜接時間也退后了2個月,各深度處地溫均有所升高,左側(cè)塹底多年凍土退化嚴重;④2013年右側(cè)塹底人為上限較2007年增大了1.5 m,出現(xiàn)了一個較大的融化夾層,不銜接多年凍土出現(xiàn),同時各深度處地溫均有所升高,左側(cè)塹底多年凍土退化嚴重;⑤相較天然場地多年凍土地溫變化,左右側(cè)塹底多年凍土升溫退化較嚴重。
圖8 K1201+860斷面不同時間塹底孔地溫變化
綜上所述,K1201+860斷面在2007年—2013年間天然場地多年凍土處于嚴重退化狀態(tài),左右側(cè)塹底多年凍土較天然狀態(tài)下退化更嚴重,且左右側(cè)差異極為明顯。
1)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qū)天然狀態(tài)下多年凍土處于升溫退化狀態(tài),地表以下2.5 m處升溫速率約為10 m 處的2.5~3倍,多年凍土自上而下的退化趨勢明顯。
2)在氣候影響下,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qū)路塹地段地基多年凍土人為上限埋深均加深,多年凍土發(fā)生退化。路塹塹底人為上限變化基本與天然孔一致,主要是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的。
3)K986+709斷面各深度處多年凍土地溫均升高,在氣候變化影響下地基多年凍土處于升溫退化狀態(tài);左側(cè)塹底2013年人為上限較2007年增大了近 1 m,較天然場地地基多年凍土升溫退化速度快。
4)K1201+860斷面在2007—2013年天然場地多年凍土處于嚴重退化狀態(tài),左右側(cè)塹底多年凍土較天然狀態(tài)下退化更嚴重,且左右側(cè)差異極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