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達明
在日本德島縣的中部,有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叫上勝町,雖然村子遠離城市,也只有1500人,卻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而讓他們擺脫貧困的致富法寶,則是別人眼中沒有用處的樹葉。
20世紀80年代,一場寒流導致全村的柑橘樹一夜之間全部枯死。望著地里一片蕭瑟的慘景,村民們哭天喊地,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該如何過。這時,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就是上勝町農業(yè)協會指導員橫石知二。面對精神萎靡的村民,橫石知二鼓勵大家:“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困難嚇倒,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重塑上勝町的輝煌。雖然柑橘這個產業(yè)落敗了,但只要信心還在,我們就能找到別的致富門路?!?/p>
究竟如何擺脫困窘,村民們誰心里也沒底。于是,年輕人紛紛出去打工掙錢,村里剩下的全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那些日子,橫石知二總是一個人悄悄來到村外,望著一望無際的樹林,踩著滿地落下的樹葉,他突發(fā)奇想:“何不在漫山遍野的樹葉上打主意呢?如果將這些現成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何愁大家沒有好日子過?”
眾所周知,日本和食在制作上講究色、香、味、器四者和諧統(tǒng)一,重視器皿的搭配和擺放的藝術,要求料理能體現出季節(jié)感。如何才能體現出來呢?其中一個重要道具就是樹葉。根據季節(jié)和食器的顏色、形狀,點綴上顏色各異的柏樹葉、楓葉、銀杏葉、鹽漬櫻花等。
基于此,橫石知二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自費到各個傳統(tǒng)料理餐廳品嘗日式料理,拜師學習各種樹葉在食器上的擺放方式、形態(tài)、大小等,逐漸摸索出一套料亭使用樹葉的規(guī)律。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后,橫石知二便親手繪制了一本樹葉采集參考手冊,然后將村里留守的老年人組織起來,采集日式料理所需的各種樹葉。開始時,許多老年人對橫石知二指點的致富門路提出質疑,紛紛質問他:“漫山遍野都是樹葉,難道指望樹葉能變成錢,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橫石知二沒有與老人們爭辯,而是自己花錢帶他們去大城市的高檔料理亭,讓他們親身體驗各種樹葉在料理上的點綴作用,打消了他們的疑慮。橫石知二也適時成立了一家專門收集樹葉的公司——株式會社“彩”,將老年人搜集來的各色樹葉進行細致加工,再出售給料理店用于點綴,一年下來,僅銷售的樹葉產品種類就達到了320種以上。
株式會社“彩”在成立的第八年,年盈利額就突破了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0萬元),員工全是上勝町的所有老年人,最年長的老人已經90多歲了。這些老年人采集樹林或自家院中的樹葉,人均年收入就達到2000萬日元以上,每個人都輕松過上了“土豪”的日子。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返鄉(xiāng)加入搜集樹葉的行列中。
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勇敢的嘗試,就無法得知事物的深刻內涵,而勇敢做出決斷了,即使失敗,也從中獲得了寶貴經驗,從而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愈發(fā)堅強,愈發(fā)有力,最終也實現了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