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義
一篇作文,從審題、寫作、修改到最后成文,中間需要思維的深化和文章格調(diào)的提升,是寫作狀態(tài)由淺層寫作到深度寫作的轉(zhuǎn)化過程。一篇作文的思維得以深化,語言表達和素材選擇就不是寫作面臨的主要困擾問題。思維停滯不前,單靠語言和事例的堆砌,甚至依靠偏新偏生僻的事例來博取批閱者的肯定,在今天已經(jīng)不太可能。
怎樣深化思維?一般來說,學生的課外閱讀和積累是思維深化的基礎。但是,僅僅有閱讀和積累還不夠,還需要老師的引導,來加深學生的思維深度。引導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告知學生應該怎么寫,但效果不明顯,因為下次學生面對新的題目依然可能會無從下手。從實踐上看,師生圍繞題目進行討論是比較有效的引導方式。通過討論,引導啟發(fā),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思維上的偏差和淺薄,進而進入一種全新的思考境界,最后寫成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
題目呈現(xiàn):(201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
紐帶是能夠起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當今時代,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
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分析題目:這一題目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紐帶是什么。二是紐帶的必要性。三是紐帶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寫作初稿:全文略。文章大概思路:紐帶是起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者事物。文物傳承歷史和現(xiàn)在。經(jīng)濟全球化條件下,一個個經(jīng)濟論壇也是紐帶。
教師評價:題目不存在審題障礙。文章的問題是思路混亂,沒有邏輯的體現(xiàn),沒有中心。在高考閱卷中分數(shù)應該在43分以下。
師生討論:寫什么——材料具體化
教師:這個題目的三個層次是明顯的。紐帶是一個既形象又抽象的概念,面對這樣的題目,我們最好能把題目的核心詞匯具體化,轉(zhuǎn)變成能抓得住摸得著的事物來談。如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的“中國關鍵詞”這個作文題。我們寫作的時候不可能把題目中所列舉的所有的事物都涉及到,也不可能把抽象的“中國關鍵詞”作為寫作對象進行寫作。而是要進行概念的具體化,比如長城、高鐵、共享單車都是中國符號。回到這個題目,你覺得寫作“紐帶”的時候,可以把它具體化為哪些?
學生:可以寫經(jīng)濟、文化、社會、校園等方面的具體事物。
教師:這些都是紐帶的具體化。那么選擇哪一個作為寫作的重點?選擇的話題,一定是你熟悉的,你的課外閱讀或者日常生活有這方面的積累的。想一下,你最近在讀什么,或者在關注哪方面的熱點話題。
學生:我最近在重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里面提到了寧波天一閣和敦煌莫高窟等文化古跡,我覺得可以作為寫作的對象。
教師:這就很好。這樣就把“紐帶”具體化為文物古跡。文物古跡符合題目中的紐帶的“歷史的傳承”這一功能。這解決了一個大問題:紐帶是什么?實際上我們把“紐帶是什么”轉(zhuǎn)化成了“我們寫什么”。
怎么寫——思維的深度化
教師:對于“文物古跡是文化傳承的紐帶”,你的理由有哪些?
學生:古代文物在博物館展覽,今天的參觀者從中得到審美享受、歷史知識,文物跨越時空在今天發(fā)出光彩,這就是紐帶。
教師:這就是文物古跡作為歷史傳承的紐帶的原因。但是僅僅寫這些還不夠,還需要深度思考。紐帶是一種客觀存在,它真正起到紐帶的作用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
教師:是不是文物古跡一定能起到紐帶作用?今天社會上有哪些文物紐帶,沒有起到紐帶的作用?
學生:我們經(jīng)??吹轿奈锕袍E不被重視的事例,或者文物被破壞,或者文化瑰寶被束之高閣。
教師:再具體舉一些例子。
學生:比如一些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博物館,建好以后就封閉起來,只在一些重大活動的時候作為應景的陪襯開放。
教師:很好。我們發(fā)現(xiàn),紐帶的作用有強有弱。要想讓紐帶真正發(fā)揮作用,需要什么條件?以你讀過的文章來說明。
學生:《風雨天一閣》和《道士塔》可以作為紐帶強弱的代表。天一閣是文化傳承的紐帶。幾百年來,天一閣依靠嚴格的家規(guī)制度和歷朝官府的重視與尊重,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是寧波當?shù)氐奈幕吐糜螛酥?。而敦煌莫高窟因為有王道士的愚昧、腐敗官員的不作為、外國傳教士的偷盜,它曾經(jīng)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文化傳承的紐帶功能也大打折扣,今天我們國家重視敦煌文化保護和修復,它又恢復了往日的風采。
教師:紐帶發(fā)揮作用,關鍵看人和人制定的制度。只有它的擁有者尊重它、敬畏它,恰當?shù)厥褂盟?,它才能起到紐帶的作用。
學生修改稿:全文略。大概結(jié)構和思路:作為城市文化地標的博物館及其文物是傳承文化的紐帶。具體解釋博物館的紐帶作用。聯(lián)系當今社會一些博物館淪為政績工程談紐帶價值的實現(xiàn)。以天一閣和敦煌莫高窟為例進一步從人的角度談紐帶的價值的體現(xiàn)最終要靠人和制度。最后寫文化傳承的紐帶要想體現(xiàn)出作用,傳承者要有敬畏之心。
教師評價:原稿是一種淺層次的寫作,沒有重點,沒有清晰的結(jié)構,更沒有深度思考。比較修改稿和原稿,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的思辨性、現(xiàn)實針對性和文化深度都有了增強。我們在寫作中要努力達到這種深度寫作。
深度寫作沒有唯一的標準。它是基于寫作者的現(xiàn)狀而做出的一種優(yōu)化和提升。因此,不同的寫作者經(jīng)過思維的深化,層層深入,使文章的格調(diào)上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就可以成為他自己的深度寫作。不能用專業(yè)評論家的文章標準來俯視中學生的寫作,從而否定基于中學生實際的深度寫作。教師評價學生的寫作,主要還是要著眼于提高和肯定——目標不要太宏大,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就行;標準不要太高,只要進步了就要多表揚。讓學生從日常的寫作中感受到進步、得到老師的肯定,從一點一滴的進步中體會到屬于自己的“深度寫作”,找到寫作的樂趣。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