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 劉 銀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是重要的理論基礎(chǔ)之一,它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之中。任何一個化學反應都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化學反應的快慢,也就是化學反應速率的問題;二是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也就是化學平衡問題。因此,在歷年的高考命題中,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測試的范圍比較廣,且重要的知識點在高考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
例1一定條件下,溶液的酸堿性對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應的影響如圖1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1
A.在0~50min之間,pH=2和pH=7時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強,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濃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min之間,pH=10時R的平均降解速率為0.04mol·L-1·min-1
錯因分析:審題時忽略酸性溶液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此錯選C。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及反應速率的計算。從圖中看,在0~50min之間,pH=2和pH=7時,反應物R都能完全反應,降解百分率都是100%,A項正確;從圖中看,pH越小c(R)變化的斜率越大,即酸性越強,單位時間內(nèi)降解速率越快,B項錯誤;一般來說,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R的起始濃度小,其降解的速率小,C項錯誤;20~25min之間,pH=10時R的平均降解速率為10-6mol·L-1·min-1,D項錯誤。
答案:A
糾錯鞏固1:溶液中的反應X+Y?2Z分別在①②③三種不同實驗條件下進行,它們的起始濃度均為c(X)=c(Y)=0.100mol·L-1及c(Z)=0mol·L-1,反應物X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2所示。②③與①比較只有一個實驗條件不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圖2
A.反應進行到5min時實驗③的反應速率最快
B.條件②的反應最先達到平衡
C.②與①比較可能是壓強更大
D.該反應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解析:由圖像看出條件②的反應最先達到平衡,故其反應速率最快,B項正確;②與①比較,只有反應速率不同,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相同,可能為加入催化劑,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壓強對反應速率沒有影響,C項錯誤;條件③比條件①先達到平衡,說明條件③反應速率比條件①反應速率快,但反應的限度要大于條件①,可能為升溫所致,且該反應為吸熱反應,D項正確。
答案:C
例2對于可逆反應H2(g)+I2(g)?2HI(g),在溫度一定時由H2(g)和I2(g)開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與HI(g)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1
B.反應進行的凈速率是正、逆反應速率之差
C.正、逆反應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達到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錯因分析: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1)反應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2)恒溫、恒容條件下體積不變的反應,體系的壓強或總物質(zhì)的量不再隨時間而變化,如2HI(g)?H2(g)+I2(g)。(3)反應物、生成物全是氣體,且反應前后氣體的總體積不變的反應,體系的平衡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隨時間而變化,如2HI(g)?H2(g)+I2(g)。(4)反應物、生成物全是氣體的反應,恒容條件下體系的密度保持不變。
解析:H2(g)的消耗速率與HI(g)的生成速率比決定于該反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應為1∶2,A項錯;正、逆反應速率的比值是隨反應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不是恒定的,C項錯。對于一個可逆反應的凈速率就是正、逆反應速率之差,B項正確;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就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D項正確。
答案:BD
方法點撥: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根本標志是:(1)v正=v逆;(2)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不變。解題時要緊緊抓住兩個根本特征,并明確氣體的顏色、密度、壓強、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變化與標志間的關(guān)系,才能全面分析,順利解答。
糾錯鞏固2:在容積不同的密閉容器內(nèi),分別充有等量的N2和H2,在不同溫度下,任其發(fā)生反應N2+3H2?2NH3,并分別在ts時測定其中NH3的體積分數(shù),繪圖如圖3所示。
圖3
(1)A、B、C、D、E五點中,尚未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
(2)此可逆反應的正反應是____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3)AC段的曲線是增函數(shù),CE段的曲線是減函數(shù),試從反應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說明理由:___。
解析:由圖3判斷,C點是第一個平衡點,則A、B兩點尚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C點以后,隨溫度升高,NH3的百分含量降低,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答案:(1)AB (2)放熱 (3)AC:反應開始v正>v逆,反應向右進行生成NH3;CE:已達平衡,升溫使平衡左移,NH3的體積分數(shù)變小
例3三氯氫硅(SiHCl3)是制備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對于反應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劑,在323K和343K時SiHCl3的轉(zhuǎn)化率隨時間變化的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1)343K時反應的平衡轉(zhuǎn)化率α=____%。平衡常數(shù)K343K=____(保留2位小數(shù))。
(2)在343K下:要提高SiHCl3轉(zhuǎn)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要縮短反應達到平衡的時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錯因分析:在讀圖時,要理清圖像中的關(guān)鍵點、曲線變化趨勢及曲線的不同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該題中溫度不同對應曲線的判定,反應在343K時SiHCl3的轉(zhuǎn)化率為22%及計算出反應在343K的平衡常數(shù)K=0.112÷0.782=0.02,是解題的突破口。
解析:(1)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平衡用的時間就越少,所以曲線a代表343K時的反應。從圖中讀出,平衡以后反應轉(zhuǎn)化率為22%。設(shè)初始加入的三氯氫硅的濃度為1mol·L-1,得到:
起始: 1 0 0
反應: 0.22 0.11 0.11(轉(zhuǎn)化率為22%)
平衡: 0.78 0.11 0.11
所以平衡常數(shù)K=0.112÷0.782=0.02。
(2)溫度不變,提高三氯氫硅轉(zhuǎn)化率的方法可以是將產(chǎn)物從體系分離(兩邊物質(zhì)的量相等,壓強不影響平衡)??s短達到平衡的時間,就是加快反應速率,所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劑(改進催化劑)。
(3)a、b兩點的轉(zhuǎn)化率相等,可以認為各物質(zhì)的濃度對應相等,而a點的溫度更高,所以速率更快,即va>vb。根據(jù)題目表述得到,當
起始: 1 0 0
反 應: 0.2 0.1 0.1(轉(zhuǎn)化率為20%)
平衡: 0.8 0.1 0.1
答案:(1)22 0.02 (2)及時移去產(chǎn)物改進催化劑 提高反應物壓強(濃度)(3)大于 1.3
方法點撥:解答化學平衡圖像題的技巧:(1)先拐先平。先出現(xiàn)拐點的反應先達到平衡,可能是該反應的溫度高,壓強大,濃度大。(2)定一議二。圖像中有三個變量時,先固定一個量,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guān)系。
糾錯鞏固3:煉鐵的還原劑CO是由焦炭和CO2反應而得?,F(xiàn)將焦炭和CO2放入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高溫下進行下列反應:C(s)+CO2(g)?2CO(g) ΔH=QkJ·mol-1。圖5為CO2、CO的物質(zhì)的量n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圖。
圖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 ~ 1min,v(CO)=1mol·L-1·min-1);1~3min時,v(CO)=v(CO2)
C.3min時溫度由T1升高到T2,則Q>O,重新平衡時
D.5min時再充入一定量的CO,a、d曲線分別表示n(CO)、n(CO2)的變化
解析:A項,根據(jù)圖像知,0~1min時,1~3min達到平衡狀態(tài),CO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CO、CO2的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shù)成正比例,,A項錯誤;B項,正反應是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反應,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氣體壓強由小到大,當壓強保持不變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壓強大于開始壓強,其比值大于1,B項錯誤;C項,從圖像看,平衡后,升高溫度,CO物質(zhì)的量增大,CO2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故平衡向正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4min時達到新平衡:c(CO)=2mol·L-1,溫度(T1)平衡:c(CO)=1mol·L-1,c(CO2)=,C項正確;D項,增加CO物質(zhì)的量,CO總物質(zhì)的量增大隨后逐漸減小,而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在原來基礎(chǔ)上逐漸增大,過一段時間,又達到新平衡,c曲線、b曲線分別表示CO、CO2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D項錯誤。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