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 楊艷菊
可逆反應由某一狀態(tài)達到另一狀態(tài)時的計算,涉及數(shù)字較多,可以采用三段法來解決,三段法中的三段包括起始、轉化、終態(tài)三種狀態(tài),對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單位要相同。
【基本模板構建】
類型一:對于較為復雜的關于反應速率的題目常采用以下模板計算。
1.明確三個關系。
(1)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找出各物質的起始量、轉化量、某時刻量。
(3)根據(jù)已知條件列方程式計算。
2.構建三段式。
此三種濃度中,只有轉化濃度之比等于計量數(shù)之比,常常要用轉化濃度的數(shù)據(jù)求反應速率的數(shù)值。
類型二:對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常采用以下模板計算。
1.明確三個關系。
(1)對于同一反應物,起始量-變化量=平衡量。
(2)對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變化量=平衡量。
(3)對應狀態(tài)物理量可以為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或氣體體積等。
2.構建三段式。
化學平衡計算模式:對于反應mA(g)+nB(g)?pC(g)+qD(g),設A、B起始物質的量(mol)分別為a、b,達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為mx,容器容積為VL。
【典型例題剖析】
應用1:計算反應速率。
例1已知CO(g)+H2O(g)?H2(g)+CO2(g),在1L密閉容器中通入10 molCO和10mol水蒸氣,在500℃(平衡常數(shù)為9)下經過30s達到平衡,則30s內C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
解析:在1L密閉容器中通入10mol CO和10mol水蒸氣,在500℃下經過30s達到平衡,設CO的濃度變化量為c,三段式法用c表示出平衡時各組分濃度。
代入500℃時反應平衡常數(shù)有k=解得c=7.5,則30s內CO的平均反應速度=
答案:0.25mol·L-1·s-1
應用2:計算平衡轉化率。
例2已知可逆反應M(g)+N(g)?P(g)+Q(g) ΔH>0,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某溫度下,反應物的起始濃度分別為c(M)=1mol· L-1,c(N)=2.4mol·L-1,達到平衡后,M 的轉化率為60%,此時N的轉化率為____。
(2)若反應溫度升高,M的轉化率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若反應溫度不變,反應物的起始濃度分別為c(M)=4mol·L-1,c(N)=amol·L-1,達到平衡后,c(P)=
(4)若反應溫度不變,反應物的起始濃度為c(M)=c(N)=bmol·L-1,達到平衡后,M的轉化率為____。
(2)由于該反應的ΔH>0,即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平衡右移,M的轉化率增大。
(3)根據(jù)(1)可求出各平衡濃度:c(M)=0.4mol·L-1,c(N)=1.8mol·L-1,c(P)=0.6mol·L-1,c(Q)=0.6mol·L-1。因此化學平衡常數(shù)
由于溫度不變,因此K不變,新狀態(tài)達到平衡后,c(P)=2mol·L-1,c(Q)=2mol·L-1,c(M)=2mol·L-1,c(N)=(a-2)mol·L-1。
解得a=6。
(4)設M的轉化率為x,則達到平衡后各物質的平衡濃度分別為:c(M)=b(1-x)mol·L-1,c(N)=b(1-x)mol·L-1,c(P)=bxmol·L-1,c(Q)=bxmol·L-1。
解得x≈41%。
答案:(1)25% (2)增大 (3)6(4)41%
應用3:計算平衡濃度。
例3已知CO(g)+H2O(g)?H2(g)+CO2(g),在800℃時的平衡常數(shù)為1,在2L容器中加入3.0molCO2(g)、2.0molH2(g)、1.0molCO(g)、5.0molH2O(g),在該條件下,CO2(g)的平衡濃度為____mol·L-1。
解析:這是一個4種物質作為起始量的反應,計算CO2(g)的平衡濃度時,必須注意到CO2的起始濃度。計算時我們可設CO的平衡轉化率為α。
答案:1.45
應用4:計算平衡常數(shù)。
例4CH4—CO2催化重整不僅可以得到合成氣(CO和H2),還對溫室氣體的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卮鹣铝袉栴}:
(1)某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CH4、1molCO2以及催化劑進行重整反應,達到平衡時CO2的轉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數(shù)為____mol2·L-2。
(2)反應中催化劑活性會因積碳反應而降低,同時存在的消碳反應則使積碳量減少。
相關數(shù)據(jù)如表1。
表1
①由上表判斷,催化劑X____Y(填“優(yōu)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在反應進料氣組成、壓強及反應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某催化劑表面的積碳量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如圖1所示。升高溫度時,下列關于積碳反應、消碳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和速率(v)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填標號)。
圖1
A.K積、K消均增加
B.v積減小,v消增加
C.K積減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數(shù)比v積增加的倍數(shù)大
②在一定溫度下,測得某催化劑上沉積碳的生成速率方程為v=k·p(CH4)·[p(CO2)]-0.5(k為速率常數(shù))。在p(CH4)一定時,不同p(CO2)下積碳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則pa(CO2)、pb(CO2)、pc(CO2)從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
圖2
解析:(1)某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容器中加入2molCH4、1mol CO2以及催化劑進行重整反應,達到平衡時CO2的轉化率是50%,根據(jù)方程式可知:
(2)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相對于催化劑X,催化劑Y積碳反應的活化能大,積碳反應的速率?。欢挤磻罨芟鄬π?,消碳反應速率大,所以催化劑X劣于Y。正反應均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因此K積、K消均增加,A項正確;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均增大,B項錯誤;根據(jù)A中分析可知C項錯誤;積碳量達到最大值以后再升高溫度積碳量降低,這說明v消增加的倍數(shù)比v積增加的倍數(shù)大,D項正確。
②根據(jù)反應速率方程式可知在p(CH4)一定時,生成速率隨p(CO2)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根據(jù)圖2可知pa(CO2)、pb(CO2)、pc(CO2)從大到小的順序為pc(CO2)、pb(CO2)、pa(CO2)。
答案:(1)(2)①劣于 相對于催化劑X,催化劑Y積碳反應的活化能大,積碳反應的速率小;而消碳反應活化能相對小,消碳反應速率大 AD ②pc(CO2)、pb(CO2)、pa(CO2)
應用5:計算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例5非金屬元素氮有多種氧化物,如NO、NO2、N2O4等,已知 N2O4和 NO2相互轉化關系為N2O4(g)?2NO2(g) ΔH=+57kJ·mol-1。在100℃時,將0.400mol的NO2氣體充入2L抽空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每隔一定時間就對該容器內的物質進行分析,得到表2數(shù)據(jù)。
表2
(1)上述條件下,從反應開始直至20s時,二氧化氮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
(2)若在相同情況下最初向該容器充入的是N2O4氣體,要達到上述同樣的平衡狀態(tài),N2O4的起始濃度是____。
(3)計算②中條件下達到平衡后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結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4)某溫度時測得2NO2(g)?N2O4(g)ΔH=-57kJ·mol-1的平衡常數(shù)K的值為0.28,則該 溫度____100 ℃(填“>”“<”或“=”);升高溫度后,反應2NO2?N2O4的平衡常數(shù)K將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1)從反應開始直至20s時,N2O4的平均反應速率0.00125mol·L-1·s-1,NO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N2O4的平均反應速率的2倍,即為0.0025mol·L-1·s-1。
(2)若在相同情況下最初向該容器充入的是N2O4氣體,要達到上述同樣的平衡狀態(tài),N2O4的起始濃度是cmol·L-1,則
(3)根據(jù)題意可知:
(4)100℃時,在60s時,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所以n3=n4,當N2O4的濃度為時,NO2的濃度是0.12mol·L-1,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減小,因0.28<2.78,該溫度大于100℃,升高溫度后,反應2NO2?N2O4的平衡常數(shù)K將減小。
答案:(1)0.0025mol·L-1·s-1(2)0.10mol·L-1(3)57.5 (4)>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