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聞名
金庸逝世后第一時間,英國閱讀量最大的報紙之一《太陽報》就刊發(fā)了一篇“文學(xué)科普”——《誰是金庸》。
文章中,“金庸”的名字,使用的是中文音譯“Jin Yong”。而非很多外媒使用的英文名“路易·查”(Louis Cha)。文中還直接使用了很多中文詞匯的拼音,比如“武俠”(wuxia)和“江湖”(jianghu)。
《太陽報》對金庸的總結(jié)是:“金庸小說在世界范圍內(nèi)銷售了超過3億冊,他被認(rèn)為是中國武俠文學(xué)的鼻祖?!?/p>
他們還特別解釋說?!拔鋫b文學(xué)”通常發(fā)生在“江湖”里——“那是一個武術(shù)倡導(dǎo)者游歷中國,切磋武藝,傳宗收徒并嚴(yán)格遵守一種榮譽規(guī)則的社會”。
今年初,《射雕英雄傳》首次由英國女翻譯家郝玉青(Anna Holmwood)翻譯成英文,并由英國出版社MacLehose出版。那個時候,西方主流媒體就對金庸和他的作品有過一輪深度報道。
英國《衛(wèi)報》在今年3月刊發(fā)了英國知名作家、節(jié)目主持人馬塞爾·瑟魯(Marcel Theroux)撰寫的書評。他向英文世界的讀者描述說,金庸筆下有一個“令人欲罷不能的功夫騎士世界”。
“金庸在英語世界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在中文世界里,卻是個超級明星。自從上世紀(jì)50年代他的第一本小說在香港連載以來,他一直是最為家喻戶曉的中國作家。他所創(chuàng)造的那個感情濃烈、極具浸入感的世界。讓他獲得了像托爾金(《指環(huán)王》作者)、J.K.羅琳(《哈里·波特》作者)和喬治·馬?。ā稒?quán)力的游戲》作者)等西方虛擬世界營造大師類似的國民崇敬?!?/p>
美國《紐約客》雜志撰稿人尼克·弗雷士(Nick Frisch)同樣對金庸不吝贊美。
他寫道:“在華語世界,金庸的作品是一種大約相當(dāng)于‘哈里·波特加‘星球大戰(zhàn)的文化符號。他把江湖的世界織人中國歷史之中,就像托爾金在查理大帝時代的歐洲揮灑自己的想象力一樣?!?/p>
新加坡英文日報《海峽時報》也在第一時間刊發(fā)了多篇金庸的生平回顧,特別強調(diào)了金庸小說在華語世界的影響力。
“在新加坡。即便是一個從未讀過金庸小說的宅男宅女,也一定看過根據(jù)他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知道郭靖(在蒙古草原上長大的反應(yīng)遲鈍但信念堅定的英雄)、楊過(與自己師父小龍女相愛的叛逆少年)、張無忌(彬彬有禮又總是遲疑不決的武功天才)”。
他們還提到,就連印度寶萊塢明星阿米爾·汗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坦承自己也是一名“金庸粉絲”——“我?guī)讉€月前剛剛讀了他的小說《鹿鼎記》,給我?guī)砹撕芏鄽g樂”。
《海峽時報》這篇訃告的標(biāo)題,則堪稱對金庸人生的精到總結(jié):“金庸把武術(shù)想象、歷史和浪漫主義融于一爐,其作品可謂華人必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