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雅
聞雞起舞,新的一天開始啦!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學??炭鄬W習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做什么?對,上班!可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樣,他們究竟上的什么班呢?為此,我們的職業(yè)小特工紛紛出動,帶領(lǐng)大家去看看大人們工作時都在神神秘秘地做什么。
如果你也想成為小特工的一員,請將你的偵查記錄發(fā)給我們,帶可可豆們開開眼界吧!
明晃晃的實驗室里,一個扎著馬尾的小女孩跟在一位身穿白大褂的阿姨身后走來走去。她們認真地核對著手里的清單,為即將開始的實驗做準備。對,這個小女孩就是我。
神秘
我對老爸的工作好奇很久了??伤氐郊叶喟胧钦陔娔X前,對工作只字不提。幸好,今年暑假有一項“職業(yè)體驗”的作業(yè),我終于有正當理由去打探老爸的工作了,順帶監(jiān)督一下他上班有沒有偷懶。
這天一大早,我就跟著爸爸來到了他工作的公司。老爸告訴我,這里是研發(fā)醫(yī)療試劑的地方,以前之所以不愿向我透露,是覺得我還小,就算說了我也搞不清其中的門門道道。哼,也太小瞧我了!
初見
老爸一改在家里嚴肅少話的形象,一進門就反復跟我強調(diào),一會兒工作的時候 定要認真仔細,一點都馬虎不得。行行行,我知道啦,耳朵都要起繭子了。雖然嘴上這么說著,但我心里還是既緊張又好奇,恍恍惚惚地就到了實驗室的門口。
進入實驗室必須穿上白大褂。雖然老爸千方百計給我找來一件最小號的,可我穿上后,還是像套了一條大大的裙子,晃來晃去的,真好玩,哈哈!
知道多一點
白大褂沉浮略記
一提起醫(yī)學,你腦海里最先閃入的東西一定包括潔白的白大褂。咦,這套白色的職業(yè)裝是怎么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的呢?
近代以前,醫(yī)生們還沒有標準的著裝。直到17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一部分專攻這場瘟疫的醫(yī)療工作者就得借助右圖中這種特殊服裝來隔離病菌——鳥喙狀的面具和黑色齊踝的大衣讓人印象深刻。
到了19世紀,英國外科醫(yī)生約瑟夫·李斯特主張醫(yī)生身穿潔凈的白色衣服,并加強消毒的措施,以提升患者術(shù)后的存活率。之后,這一主張逐漸被醫(yī)學界接受,因為相對于深色的衣服,白大褂更容易顯臟,讓污漬(如血跡、漏灑的藥劑)無所遁形,方便醫(yī)生及時處理。
到了現(xiàn)代,人們發(fā)現(xiàn)白大褂有可能引起患者焦慮,反而不利于治療。因此,現(xiàn)代外科醫(yī)生手術(shù)時常穿綠色或藍色的大褂;有的精神科醫(yī)生甚至不穿白大褂,就穿便服與患者交流,以拉近醫(yī)患之間的距離。
進了實驗室,我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琳瑯滿目的設備讓我目不暇接。這邊有好幾個“迷你塔吊”,只不過下面由細針替代了鋼針另一邊這個我認識,是一個比我還高的大冰柜,那里面看起來很冷,很多裝有五顏六色液體的各式容器靜靜地躺在里面。
正在我東張西望的時候,一位姓李的阿姨把我的心思拉回了實驗室,她將帶著我完成今天的職業(yè)體驗。終于要開始干活了,開心!
緣何
趁著李阿姨帶我參觀的間隙,我鼓起勇氣向她提出了我好奇已久的問題:你們究竟在做什么?
李阿姨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我,他們正在緊張地研發(fā)一款診斷試劑,現(xiàn)在就是要通過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來證明這種試劑的準確性。如果研發(fā)成功,就可以在疾病初期把它診斷出來,然后對癥下藥,把疾病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不過具體在做什么呢?今天只能讓我淺淺地體驗一下。
聽罷,我的眼里滿是崇拜,李阿姨卻不以為然。
上崗
李阿姨淡定地從柜子里取出了好多奇形怪狀的容器。這個圓錐體叫離心管,用來裝血清樣本;而那個只有一頭有開口的圓柱體也是離心管,但它卻用來裝試劑?!闭f到試劑,可不是隨便一倒就了事。試劑要用非常精密的設備來加入,喏,就是這支專門的加樣槍?!彼捯魟偮?,手上就多了一個像巨型針管一樣的東西,不過,它可比針管精密多了。
我看著她熟練地”把玩”這些我覺得陌生而又新奇的實驗器具,心里早就癢癢得不行。李阿姨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她遞過來另 把加樣槍,套上吸頭,鼓勵我:“該你上崗了。來試試用這把槍加100微升水(μL,100微升水相當于0.1毫升,比你指尖的一滴水還要少許多)到這個小圓錐體容器(離心管)里,別小瞧這個動作,這可是基本功?!?/p>
我接過加樣槍就全身心投入了工作??杉訕訕屜窆室飧易鲗λ频?,每次吸起來的水,不是比100微升多,就是比100微升少,急得我在空調(diào)房里直冒汗,外加心疼每天重復這個操作無數(shù)次的李阿姨。
李阿姨見狀微微一笑:“別著急。你看槍頭這里有刻度,先把它調(diào)到100微升這個地方,然后用適當力度按下槍頭。當感覺到它被卡住時,就可以把吸嘴伸進水里,再松開槍頭,你吸出的水就剛好是100微升啦!”
嗨,怎么不早告訴我?我依葫蘆畫瓢,又重新做了幾次,終于能準確移走100微升的水啦——看來我還是有慧根的。
迷亂
告別了加樣槍,李阿姨又帶我來到了混勻器的面前。顧名思義,這臺設備就是把各種試劑混勻,再放入生化儀里,以得到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
轉(zhuǎn)移完畢,按下開始鍵,生化儀里的“塔吊”就開始工作了。它們上上下下地忙碌著,像一只只小雞不知疲憊地在啄食。二十多分鐘后,連接生化儀的電腦上,開始呈現(xiàn)剛才測試出的數(shù)據(jù)。
我本覺得自己數(shù)學成績還不錯,對數(shù)字十分敏感,但面對那滿屏密密麻麻的數(shù)字時,只覺得“密集恐懼癥”發(fā)作,一陣陣地發(fā)蒙??梢慌缘睦畎⒁踢€是一臉的淡定,默默地分析著數(shù)據(jù),我真忍不住要為她點個贊。
知道多一點
“塔吊”是生化儀的一部分,大名“取樣裝置”。生化儀是采用光電比色原理來測量液體中化學成分的儀器。簡單說,這臺設備能根據(jù)溶液顏色的深淺,判斷其中被測試成分的濃度。
這次短暫的研發(fā)實驗室之行,讓我對老爸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以前看到考爸在家里對著電腦弄數(shù)據(jù)、做表格,我還以為他的工作既簡單又輕松,甚至一度覺得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借著工作的名義玩電腦。有了這次親身體驗,才知道并不是這么回事兒。原來,老爸的工作需要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加倍的認趙,哪怕只弄錯一個小小的數(shù)據(jù),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實驗失敗,影響新試劑的研發(fā)。
老爸,看來我以前還真的錯怪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