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鄭玲莉
下肢動脈閉塞癥是一種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動脈中層變性和繼發(fā)血栓形成而逐漸產(chǎn)生管腔閉塞,使下肢發(fā)生缺血的癥狀[1-2]。并且此病早期無明顯癥狀,之后逐漸出現(xiàn)間歇性跛行癥狀,隨著病變進一步發(fā)展,會出現(xiàn)靜息痛,最終肢體可出現(xiàn)潰瘍、壞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3-4]。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多用手術進行治療,而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由于具有取材容易,組織相容性好以及遠期通暢率高而受到外科醫(yī)生的青睞[5-6]。因此,本文為進一步分析下肢動脈閉塞癥患者運用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治療的近遠期療效,選取我院接診的68例下肢動脈閉塞癥患者運用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進行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診的68例下肢動脈閉塞癥患者運用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進行治療。68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為(64.29±6.13)歲;病程為6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73±0.58)年;其中處在輕微主訴期的0例(0.00%),間歇性跛行期的31例(45.59%),靜息痛期的23例(33.82%),組織潰瘍、壞死期的14例(20.59%);均為單肢病變。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診斷為下肢動脈閉塞癥;均意識清楚,無精神障礙;患者無甲狀腺疾病、繼發(fā)性高血壓、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患者及術后不能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或無法完成隨訪;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且自愿參加,并且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術前檢測 68例患者術前踝肱指數(shù)測試為(0.31±0.07),且均通過血管數(shù)字減影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進行檢查,明確動脈狹窄或閉塞的程度以及流出道的情況。造影檢查:所有患者均有下肢遠端動脈節(jié)段性狹窄或閉塞,閉塞程度均屬于TASC C級或D級。并且患者均術前行彩色多普勒或患肢靜脈逆行造影檢查,確認大隱靜脈無阻塞及逆流,無靜脈曲張及靜脈炎。
1.3 手術方法 首先根據(jù)術前血管數(shù)字減影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確定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的流出道、流入道及長度,并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接著探查遠端流出道動脈通暢性,沿大隱靜脈體表作切口。然后分離大隱靜脈并將其分支結扎,并在隱股靜脈交界下方5 mm處切斷大隱靜脈,同時取下所需長度的大隱靜脈,放入肝素鹽水(5 000 U肝素加入到500 mL生理鹽水中)中備用。
在上述手術切口分離股總、股淺及股深動脈,確定近端吻合位置,解剖并充分顯露遠端吻合位置,給患者注射5 000 U肝素。再依次阻斷股總、股淺及股深動脈,縱向切開股總動脈前壁全層,并判斷血管吻合條件,視情況采用內膜剝脫或動脈取栓方式使動脈流入道恢復正?;蚪咏5牧髁考皦毫ΑT俅巫钄喙煽?、股淺及股深動脈,把切取的大隱靜脈遠斷端剪成斜面,與股總動脈開口行端側吻合。吻合后松開阻斷,見大隱靜脈搏動,其末端呈噴射狀出血。最后將大隱靜脈通過皮下隧道引至流出道吻合處,行端側吻合,防止自體靜脈扭曲,保持全程無張力,以免影響吻合口愈合。術后觀察及了解患者的近期療效,并對患者隨訪3年,觀察及了解其遠期療效。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軟件SPSS 18.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s)形式表示手術前后踝肱指數(shù),計量資料用t檢驗,累計通暢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68例患者近期療效分析 本研究中67例患者術后患肢疲乏無力、痙攣、麻木、疼痛等癥狀消失或減輕,且皮膚溫度變暖、顏色改善,潰瘍傷口逐漸愈合。1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旁路閉塞,未進行截肢。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98.53%(67/68)。并且68例患者踝肱指數(shù)由手術前的(0.31±0.07)增加到術后的(0.89±0.13),手術前后患者踝肱指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68例患者遠期療效分析 本研究對術后患者隨訪時間為3年。第1年失訪2例,隨訪率為97.06%,期內出現(xiàn)閉塞者1例,累計通暢率為98.48%;第2年失訪4例,隨訪率為94.12%,期內出現(xiàn)閉塞者4例,累計通暢率為92.19%;第3年失訪4例,隨訪率為94.12%,期內出現(xiàn)閉塞者2例,累計通暢率為89.06%(表1)。
表1 68例患者遠期療效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fā)生改變,高脂類食物攝入增多,會提高下肢動脈閉塞癥的發(fā)生率[7]。并且下肢動脈閉塞癥易造成患者肢體壞死或截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8-9]。同時,該病病變的血管多是節(jié)段性的,大多局限在動脈分叉處,而病變血管遠端多是通暢的,這為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提供了流出道[10-11]。另外,利用手術治療的同時無疑對患者造成了侵襲及生理擾亂,這就要求在恢復肢體血流的同時必須把手術帶來的侵襲降到最低,而自體的大隱靜脈其組織相容性好,易于吻合,且遠期通暢率高,給手術患者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12-13]。
本文為進一步分析下肢動脈閉塞癥患者運用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治療的近遠期療效,選取我院接診的68例下肢動脈閉塞癥患者運用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進行治療,結果如下:在本研究中,67例患者術后患肢疲乏無力、痙攣、麻木、疼痛等癥狀消失或減輕,且皮膚溫度變暖、顏色改善,潰瘍傷口逐漸愈合。1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旁路閉塞,未進行截肢。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98.53%(67/68),并且68例患者踝肱指數(shù)由手術前的(0.31±0.07)提高到術后的(0.89±0.13),說明患者的踝肱指數(shù)恢復到正常值(正常人休息時踝肱指數(shù)的范圍為0.9~1.3)。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中所選的材料是自體的,不會導致異物反應,且并發(fā)感染的發(fā)生率較低,此外,大隱靜脈在動脈旁路吻合部位形成完整表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血栓的發(fā)生率。
另外,本研究對術后患者進行隨訪時間為3年。第1年失訪2例,隨訪率為97.06%,期內出現(xiàn)閉塞者1例,累計通暢率為98.48%;第2年失訪4例,隨訪率為94.12%,期內出現(xiàn)閉塞者4例,累計通暢率為92.19%;第3年失訪4例,隨訪率為94.12%,期內出現(xiàn)閉塞者2例,累計通暢率為89.06%。這說明本研究的隨訪率較高,且累計通暢率較高。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改變了過去在大腿連續(xù)長切口剝除大隱靜脈的方法,為下肢動脈重建提供了滿意的旁路材料,雖然可能會增加靜脈的傷創(chuàng)反應,但這些靜脈移植物仍可保持良好的通暢率,提高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我院應用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對下肢動脈閉塞癥患者進行治療,近遠期療效顯著,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是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的理想方法之一,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