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業(yè)榮
獨白:我每次考試總分保持在年級前十名,文綜成績長期班級第一。歷史是我最擅長的科目,讀史使人明智,知識淵博的歷史老師引導我閱讀更多歷史書籍。
愛好:閱讀歷史典籍
目標高校&專業(y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
經過高三一輪復習,我總結了一些學習方法。在二輪復習中,我認為文綜學習要注重以下幾個階段:以教材為主,繼續(xù)夯實文綜基礎知識,打好“補丁”;針對弱項環(huán)節(jié)進行各個擊破,強化不熟悉的知識點,提升文綜答題能力;熟記答題技巧,掌握答題模式;回歸教材,梳理框架結構,翻看試卷錯題;調整心態(tài),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變著花樣整理錯題
高二暑假,我對建立錯題集很有興趣。進入高三,考試增多,錯題變多,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來不及謄抄和精心排版繪圖。我另辟蹊徑,到文具店買了很精致的小薄本,將課上不熟悉的知識點記下來,把作業(yè)中出錯的知識點揪出來,把試卷選擇題的知識點找出來。每個知識點用幾個字大致描述,用鉛筆以微小字體加注。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將試卷裝訂在一起,并將試卷中出錯的地方用夸張的顏色標注出來,以幫助我在復習時很快找到錯題。錯題分析就用紅筆在題旁注明,簡明扼要,十字左右即可。將試卷裝訂成冊后,多次復習翻看,進一步加深記憶,保證遇到類似的題能舉一反三。千里之臺起于累土,文綜想要穩(wěn)扎穩(wěn)打,要從錯題本開始練好基本功。
地理不當“背多分”
地理是文綜中學起來相對輕松的科目,背的部分較少,主要以理解為主,但像分析農業(yè)、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的常用套路,背模板有助于拿高分??荚嚂r,一定要細看選擇題的設問和選項,可用排除法、反例法解決選擇題。大題通常結合區(qū)域背景來考查,先看圖文材料,再看設問(注意知識限定、答題限定),用“窮盡法”充分利圖例、注釋等提示,調動所學知識作答。
我很重視考完的地理試卷,會把沒有拿滿分的題歸類收集,分為地域聯(lián)系、水文、農業(yè)、工業(yè)、城市化、人口、氣候、能源資源、地質地貌、產業(yè)轉移、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類別。這些類別不可能一次性分好,做完一套題,收集錯題,建立相應的類別。我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畫圖作業(yè),并把微小的細節(jié)記下來,比如季風區(qū)到底包括寧夏哪一部分等。
學地理,心中有圖就不慌。每晚睡覺前看一會兒地圖,先看區(qū)域地圖,再看各大要素圖。熟悉后將地形區(qū)、氣候區(qū)、行政區(qū)等疊加到一起來看,增強綜合看圖能力。平時我還和同桌一起猜地圖、抽背知識,分享各自的學習方法。
把歷史串成一條時間線
老師以時間脈絡復習中國史和世界史。理解歷史要把握歷史大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世界史中,中世紀后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在時間上與地理大發(fā)現(xiàn)、資產階級發(fā)展和工業(yè)革命幾乎同時展開。將這些大事件聯(lián)系一起,就能明白某個時期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背景、原因、影響)。
熟記階段特征也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比如看到“近代”,我第一時間會想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然經濟解體和救亡圖存”等關鍵特征。當看到階段特征明顯的選擇題時,一眼掃過題干,直接看選項排除。前面的錯題筆記中,看到“經濟手段是鞏固專制集權的主要方式”的選項,立馬想到古代加強中央集權屬于政治手段,立即排除該選項。答綜合題時,如果看到“結合所學”,把該時期的階段特征寫上去有助于得分。
我的歷史筆記是根據一輪復習整理的,課后會再進行補充。我把五本歷史書都仔細看一遍,小字注釋也不放過,把同一歷史時期的所有史實記全??记?,歷史背書和復習我只看筆記本,也不用擔心會遺漏任何知識點。
搭好架子,時事鏈接政治課本
很多同學背政治習慣背段首句,只背段首句是不夠的。政治背書我喜歡整理框架,比如《經濟生活》主要涉及消費、生產、分配、市場幾大部分。消費又分為消費類型、消費心理、消費觀、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分類、恩格爾系數等要點。消費和生產、分配和生產之間也存在聯(lián)系。把這些知識串起來,形成一張網。實際做題時,要求大到“用經濟與生活的知識分析”,小到“用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分析”。先調出知識網絡,看是否與材料有關,留下有聯(lián)系的即可,最大限度減少失分。
理論知識與時政新聞可以建立相應的關聯(lián)。我把筆記本的內頁分為三部分,左邊粘貼時事,中間是相關知識的全部結構,右邊是根據材料羅列的對應知識點。近期我整理了“2017年中國十大之首”,例如“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首次出口美國”聯(lián)想到企業(yè)要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中國成為世界遺產數最多的國家”衍生出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傳統(tǒng)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以此為素材聯(lián)系考點進行分析,這對我們的要求并不高,貴在持之以恒。
文綜考高分沒有捷徑,要靠踏實地學習,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向前走,也要停下來回看走過的路,總結是為了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