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高校畢業(yè)、工作體面、有車有房、在合適的年齡結婚生子……這樣的人生被一些網(wǎng)友稱為“標配人生”。
2018年7月24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fā)布了近期對1997名受訪者所進行的關于“標配人生”的調查報告。其結果顯示:56.7%的受訪者追求“標配人生”,58.1%的受訪者認為“標配人生”目標更清晰,41.8%的受訪者覺得“標配人生”缺乏趣味和個性。受訪者最看重的“標配人生”的三個標準是:工作穩(wěn)定(66.2%)、有房有車(55.5%)和婚姻幸福(50.3%)。61.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已經(jīng)過上了“標配人生”。而在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3%,“90后”占23.1%,“80后”占54.5%,“70后”占15.3%,“60后”占5.0%。
別過于追求“標配人生”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急于達到“標配人生”的人,給自己定了詳細的人生“目標”,對學歷、房子、車子、票子、婚姻、孩子等,都做出了一個精確的時間計劃,認為只有如期完成才能成為所謂的“人生贏家”。但人生不是賭博,哪來的“人生贏家”和“人生輸家”?只不過走的路不同而已。人生是一場旅行,不必那么焦慮有沒有過上“標配人生”,而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旅行中的每一段風景,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趕“標配”。在努力的過程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溫暖,如此,才算沒有辜負歲月。
況且,每個人的起點是不同的。比如,從農村辛辛苦苦走出來的“城一代”,要靠自己努力工作,攢錢買房,在城里經(jīng)營婚姻與家庭、教育下一代。如果非要與“土生土長”的城里人比較人生“配件”,只會讓自己疲憊不堪。與其如此,不如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切實際的目標和盲目攀比,只會迷失了自我。此外,把過上“標配人生”當作奮斗目標,雖會讓自己的人生有更清晰的目標和規(guī)劃,但也可能把人生過成“標準答案”。不給自己設定“標配”,不去羨慕別人的“標配”,不去嘲諷別人的“非標配”,這是生活能力,也是生活智慧。沒有絕對正確的生活,只要懷揣著對生活的美好期許,并且努力向上,你的人生就是“頂配人生”。
人生應“定制”而不是“標配”
工作體面穩(wěn)定、有房有車和婚姻幸福,確實是許多人認為的“人生標配”。在我們每個人周圍也確實有許多人追求“標配人生”,不追求“標配人生”,似乎就是沒有上進心、沒有基本抱負的表現(xiàn)。不過,我們不能認為實現(xiàn)了“標配人生”就等于成功,也不必為達不到“標配人生”而焦慮不已,覺得自己是“人生輸家”。
我們可以追求“標配人生”,但這里所謂的“標配人生”并非指工作、車房等物質“配件”,而是對生活、工作、家庭、人生擁有期許,并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回饋社會、奉獻力量。故有學者認為,自律、行動、努力才應該是人生的重要標配,對人生來說,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保持行動,持之以恒。也有人說,盡自己最大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趕“標配”,在努力過程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溫暖,如此,才算沒有辜負歲月。
實際上,最好的人生不應該要“標配”,而是要“定制”。把過上“標配人生”當作奮斗目標,雖會讓自己的人生有更清晰的目標和規(guī)劃,但也可能把人生過成“標準答案”,成為庸常的大多數(shù)。有網(wǎng)友就如此舉例:馬云沒有追求穩(wěn)定工作的“標配”,成了商業(yè)巨頭;馬化騰沒有追求有房有車的“標配”,成就了騰訊的傳奇;劉強東沒有追求擁有多少存款的“標配”,讓京東風光無限……如此看來,“標配人生”確實可能成為“庸常人生”,這值得我們反思與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