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知識無處不在,化學知識對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的文明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它貫穿于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始末,在科學技術落后的昨天,先輩已用化學原理解決了很多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瀘水;啞泉;安樂泉;滅泉;黑泉;柔泉
《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渡瀘水再縛番王,識詐降三擒孟獲。
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渡瀘水,下住寨柵,諸葛亮欲斷其糧道,令其自亂,即叫馬岱于瀘水下流沙口,水慢之處,扎伐而渡。馬岱領兵前到沙口,驅兵渡水,因見水淺,大半不下伐,只裸衣而過,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土人曰:目今炎天,毒聚瀘水,日間甚熱,毒氣正發(fā)。有人渡水,必中其毒;或飲此水,其人必死。若要渡時,須待夜靜水冷,毒氣不起,飽食渡之,方可無事。
淺析:綠色植物由C、H、O、N、S、P等元素組成,當其在水中腐爛,會產生NH3、PH3、H2S等這些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即所謂的毒氣。
日間甚熱,毒氣正發(fā);夜靜水冷,毒氣不起。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小,毒氣易揮發(fā)出來。
由于PH3、H2S密度大于空氣,浮于水面,渡水之人,呼入大量毒氣,中毒而亡。
NH3、PH3、H2S氣體較易溶于水,形成毒水,故飲此水必死,飽食渡之,一鼓作氣,渡水成功。
《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武鄉(xiāng)侯四番用計,南蠻王五次遭擒。
諸葛亮率軍南征至云南西洱河,遇四口毒泉。
其一啞泉:其水頗甜,人若飲之,則不能言,不過旬日而死。
淺析:諸葛亮所遇的啞泉,位于巧家縣境的“堂狼毒泉”。啞泉之水是一種含銅鹽的泉水,即硫酸銅(膽礬)的水溶液,稱為膽水,由于啞泉中含有過量銅鹽,這些銅鹽經過氧化硫桿菌、氧化鐵桿菌、氧化鐵硫桿菌等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最初形成溶于水的CuSO4,水中還包含一些石膏(CaSO4·2H2O)微小晶體,這種石膏中含有過多的MgSO4,水總硬度為916,超過國家飲用水標準(總硬度在450以內)1倍多。
這種水飲用后會使人的聲帶和食道迅速脫水,言語不清,導致短時間失聲,也會使人惡心、嘔吐、腹瀉,直至虛脫,痙攣而死。
萬安溪上有一高士,號為萬安隱者,此人不出溪有數(shù)十年矣,其草庵后有一泉,名安樂泉。曰:人若中毒,汲其水飲之即愈;有人或生疥癩,或感瘴氣,于萬安溪內浴之,自然無事。更兼庵前有一等草,名曰薤葉蕓香,人若口含一葉,則瘴氣不染。
安樂泉之水可解啞泉之毒。
淺析:安樂泉之水是一種堿性水,能與啞泉之水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Cu(OH)2和微溶于水的CaSO4沉淀物。其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有:CuSO4+Ca(OH)2=Cu(OH)2↓+CaSO4
MgSO4+Ca(OH)2=Mg(OH)2↓+CaSO4
其二滅泉:此水與湯無異,沸如熱湯,人若沐之,則皮肉皆爛,見骨必死。
淺析:滅泉其實是高溫沸泉,泉水溫度在34℃以上稱為溫泉,溫泉的溫度可以很高,達到100℃時成為沸泉,這個溫度不是我們人體所能承受的,會被燙傷,嚴重致死。
其三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濺之在身,則手足皆黑而死。
淺析:黑泉中含有多種碘、溴,溴溶于水中并不穩(wěn)定,遇熱溴蒸氣就逸出,對人體刺激很大,可引起流淚、鼻出血、頭暈,直至窒息;碘與金屬氰化物遇熱反應,生成劇毒的碘化氰,使泉水顏色變深,毒性更加厲害。
黑泉中不斷冒出酸臭氣體,含有大量的H2S和其他有毒氣體,這是火山活動后期的一種“低溫放氣”現(xiàn)象。
其四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飲之,咽喉無暖氣,身軀軟弱如綿而死。
淺析:柔泉是水溫極低的一種冷泉。現(xiàn)代人們規(guī)定:水溫低于當?shù)仄骄鶜鉁氐娜Q為“冷泉”。
冷泉成因比較復雜,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與CO2有關。地下水在地層中漫長運移時溶有大量的CO2,當泉水流出地面時壓力驟減,CO2從水中逸出,帶走大量的熱量,使泉水“寒冷如冰”,有的冷泉還含有一種天然的硫酸鹽——“芒硝(Na2SO4·10H2O)”,這是一種“味辛咸苦”的瀉藥。
諸葛亮的部下經過酷暑急行軍,眾人口渴冒煙,遇到冷泉,圖一時痛快大量飲用,然而水火相攻,體內難以調節(jié),肚痛難忍連連下瀉,身軀漸弱而死。
現(xiàn)代人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問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都和化學知識有著緊密聯(lián)系。例如現(xiàn)在癌癥患者越來越多,病從口入,食品安全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分析食物的成分,多食用一些對癌癥有預防作用的新鮮蔬菜水果,如南瓜、茄子、苦瓜、紅薯、獼猴桃、蘋果等,少食用加有防腐劑的精加工的飲料和熟食品,在日常有規(guī)律的飲食生活中使自己變得更強壯,抵抗能力提高,身體就更健康。
我們可以借助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好地生活,讓化學真正走進生活,服務于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參考文獻:
羅貫中.三國演義[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李明會(1978.12—),女,漢族,貴州省都勻市人,中學化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創(chuàng)設教學新情景、快樂學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