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諾
我喜歡豆腐。白白軟軟方方正正的一塊,散發(fā)著大豆特有的清香。在每家或大或小的菜市場里,你總能在一兩個攤位上尋到它的蹤跡。它往往和它的兄弟姐妹們——各種各樣的干子和素雞——放在一起,而最顯眼的只會是它。豆腐胖頭胖腦惹人喜愛,自然可以“艷壓”干癟的干子和身材走樣的素雞。
我小時候去菜市場,第二愛做的事就是在露天擺放的一板板柔弱綿軟的豆腐上留下我的指甲印——排名僅次于輕輕地?fù)崦?、按壓豆腐,感受它們的彈性。后來豆腐攤攤主用一個玻璃罩罩住了那些豆腐,我失去了與它們親密接觸的機(jī)會?,F(xiàn)在的我回想起來不禁懷疑:那個玻璃罩究竟是用來防蒼蠅還是用來防我的?
我喜歡把豆腐想象成一個矮矮胖胖、長相憨厚的老實人,少言寡語,但當(dāng)別人遇到什么困難時他一定會第一個提供幫助,在被人感謝時還用袖子拭去滿頭的汗,羞澀地笑。比如,主婦們在燒魚湯時若覺得缺了什么,“熱心人士”豆腐一定第一個跳進(jìn)鍋里。
豆腐是燒菜和燉湯時出鏡率很高的黃金配角,它實在太木訥了,完全不懂得表現(xiàn)自己,只一味襯托主角的光輝形象。譬如在“昂刺魚燒豆腐”這道菜里,豆腐只是悶著頭吸飽湯汁和昂刺魚的鮮味,在人們品嘗昂刺魚的間隙適時出現(xiàn),好讓食客們不覺單調(diào)。燒這道菜最宜用北豆腐(稍硬),與鮮嫩的魚肉相得益彰。北豆腐剛?cè)丝冢例X便熱情地迎上來,豆腐在被分解的同時釋放鮮美的湯汁,滿足蠢蠢欲動的舌頭。北豆腐的口感介于粗糙和細(xì)膩之間,舌頭在它們中攪動還是要費一番力氣的,但與將其吞咽下肚后胃口獲得的溫暖和滿足感相比,這都不值一提。南豆腐比北豆腐滑嫩太多,魚頭豆腐湯里就多用它。在有了強(qiáng)勢的魚頭和野山椒后,人們急需南豆腐中和。于是,在幾筷子魚肉下肚后,下一個進(jìn)嘴的往往是它。這次牙齒不會攔路,它們乖乖地讓開,讓急不可耐的舌頭與豆腐相見。舌頭帶動著豆腐,一起跳舞。南豆腐似乎很難吸收湯汁,味蕾總是不滿,但正是由于它的樸實,鮮香的魚肉才更“奪人舌尖”。
不說了,要流口水了。真想吃一塊豆腐!
佳作點評
普通人的日常飲食,大抵少有《紅樓夢》中的茄鲞之類。常見的雞鴨魚肉或豆腐白菜,同樣也能做出鮮味來,假使其中再添加一些生活歷練,或者能有名菜“開水白菜”的影子也說不定。作者以人作比,給本文的主角“豆腐”的定位是老實、寡言,但不乏熱情,恰如豆腐作為配菜的價值,看似不溫不火,毫不驚艷,卻缺它不可。這樣的寫法,將對于食物的判斷和喜愛與自己的生活感悟自然地熔于一爐,使一本來口感寡淡之物溢出了絲絲縷縷的各色滋味。
(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