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郁郁澗底松, 此生何所向
——評呂翼小說《寒門》

2018-11-12 23:45周文英
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2018年2期
關鍵詞:寒門狂人

周文英

一、癡守的夢幻

彝族作家呂翼的長篇小說《寒門》講述的是云南高寒山區(qū)的年輕人在中國當下轉(zhuǎn)型時期,企圖通過發(fā)憤苦讀,取得高考的成功來報答親恩改變命運的故事。主人公馮維聰幾次高考失敗,最后精神失常,成為當下社會的“狂人”。

小說的故事前后有一定時間跨度,高考制度本身也經(jīng)歷了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擴招的變遷,但寒門子弟的命運依然難以改變,特別是教育的產(chǎn)業(yè)化給寒門家庭帶來的負擔。堅毅、隱忍、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幾乎是云南高寒山區(qū)貧困地區(qū)農(nóng)民普遍的精神生活狀態(tài),高考之路的艱難坎坷更突顯了貧困農(nóng)民家庭仍然難以承受的教育費用。貧困在代際傳承循環(huán)著,讀書是馮維聰、馮天駿他們唯一的出路,他們沒有任何一條道路可走。馮維聰和馮天駿的心理歷程反映了恢復高考至今云南高寒山區(qū)學生的命運際遇。

馮維聰和馮天駿的命運際遇既有區(qū)域性的原因,又因為遭遇家庭變故:

碓房村是茫茫無邊的烏蒙山區(qū)里一個小小的村落,雖然隔酒州縣城有五十多里路,略顯偏僻,周圍是山,交通曲折,但懷抱著上千畝的良田沃土。那土層至少是上萬年的堆積,黑得發(fā)亮,黑得發(fā)臭,以鋤下去,只聽得“滋”的一聲,一團黑泥就起來了,隨手拾起,掰開一看,里面全是植物腐朽的根葉,濕濕的,軟軟的,綿綿的,松松的?!?/p>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土壤的肥沃,稻谷的豐收帶給人們的喜悅,對勞動的熱愛,莊稼的健康成長,美好的生命力,對應的應該是青少年健康而茁壯地成長。但是馮敬谷家面臨著三個孩子讀書的學費,馮嬸變賣了家里的草墩、谷草、辣椒、豬、牛。

馮嬸摸摸頭說,我的頭發(fā)在上個趕場天已經(jīng)賣掉了,八塊。

馮家不僅變賣了家里一切值錢的東西,也變賣了人身上的頭發(fā),這個情景,與雨果小說《悲慘世界》里美麗的姑娘芳汀無路可走之后,不得不變賣自己美麗的頭發(fā)是一樣的畫面。這里,“人”已變成“非人”,人的異化,已經(jīng)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馮維聰知道父親為他們的學費借錢被人暴打,覺得自己的生命是父母親的累贅,喝農(nóng)藥自殺,后被救活。他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和改變自己命運的渴望,刻苦讀書。但是第一次高考失敗了:

馮維聰感覺不是很好,一上考場,他就頭疼。這種頭疼不是第一次,早在他喝了農(nóng)藥,要逃離這個世界之后就有了,而且常犯,只是他不敢說,也不能說。……

考試這回事,越當回事,越緊張,就發(fā)揮不好。……整個考場里面,他大腦都是考不取大學他們一家所面臨的困境,都是整個碓房是熱嘲冷諷。整個視覺里,他看到的不是題目。而是爹媽頭頂烈日,肩挑背馱的辛酸場面。那些場面不斷再現(xiàn),不斷重疊,令他不安。

高考失敗之后復讀,學校的環(huán)境是“每個學校都劍拔弩張,每個班級都風聲鶴唳”。馮維聰忘我地學習,高考之前,吃了浸滿父母親殷切希望的臘肉、六個荷包蛋。第二次參加高考,由于精神壓力太大,太緊張,馮維聰在考場瘋了!他不再是一個正常的人。這里,“環(huán)境要我讀書”壓倒了“我自己要讀書”的主觀意愿,馮維聰?shù)男袨樵竿c行為結果發(fā)生了逆向沖突。

小說《寒門》抓住中國改革恢復高考時期“羊腸小道上的競爭讓人喘不過氣了”嚴酷現(xiàn)實。而在“喘不過氣來”的小道上,城鄉(xiāng)差距,家庭的經(jīng)濟情況、社會地位構成了當下的一幅“郁郁澗底松”的現(xiàn)實: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1]

詩里,“澗底松”隱喻出生寒微的人,而“山上苗”隱喻世家子弟。僅有一寸粗的山上苗遮蓋了澗底百尺長的大樹。地勢造成了山上苗和澗底松的命運。而呂翼的小說《寒門》從反映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角度塑造人物,要再現(xiàn)的是在巨大的城鄉(xiāng)差距懸殊之下,農(nóng)民孩子奮斗的艱辛和坎坷,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是一種社會時代的常態(tài),馮維聰和馮天駿也是復數(shù)。這里的“鄉(xiāng)”固然名副其實,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的社會環(huán)境相比,更加偏僻、閉塞和落后;“酒州城”不是“城市”而只是“城鎮(zhèn)”,但與碓房村相比,兩者的文化落差還是十分明顯。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變遷,總是先“城市”、“城鎮(zhèn)”而后波及“鄉(xiāng)村”再影響“山區(qū)”,馮維聰、馮天駿特定的高寒山區(qū)的生長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成為“澗底松”,恰恰他們又不具有松樹的生命力的堅韌和頑強,“貧困”不僅導致了貧困地區(qū)孩子們物質(zhì)和精神上營養(yǎng)的不足,也導致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教育的不公正和不公平。

高考,是馮維聰和馮天駿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的機會。高考這種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階層、收入、性別、文化偏見等各種背景的干擾,讓占社會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家庭的子女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與階層。而高考的行為與結果的邏輯關系是“成王敗寇”??即髮W從來就是馮維聰?shù)壬鐣讓蛹彝ジ淖冐毟F狀況和個人前途的最主要的一個途徑。碓房村里的馮家、萬家、趙家等子女都會拼命努力來爭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馮維聰、馮天駿高考失敗幾乎等于生存機會的被剝奪。

但在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今天,社會底層家庭及其子女普遍缺乏內(nèi)驅(qū)力。因為即使他們成績最好,他們也承受不了高額學費的負擔。這些年來,考上了大學卻因沒有錢而無法上大學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學生或者其家長甚至因此走上了自殺之路。

教育,要溫柔對待每一個想要進步的孩子。這種教育取決于早期的家庭教育,到了馮維聰、馮天駿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高中叛逆階段,“澗底松”的生長失去了土壤的養(yǎng)料,失去了必要的水分和雨露、陽光的保障:

馮維聰躲在屋里聽到爹媽說商量錢的事。爹媽為了他們讀書,這樣的湊錢、愁錢,已經(jīng)不是一次兩次了。每一次爹媽的商量、爭執(zhí),以至于由此展開的爭吵,像刀在他的心尖上切來割去。那刀是鈍刀,或者根本沒有口,劃來劃去,讓他的內(nèi)心疼痛無比。他的傷口越來越大了,越來越深,血流走的越來越多。他感覺到自覺腦袋爆裂,心臟里的血都快干了,他感覺到自己是個累贅。死死的壓住爹媽,致使他們喘不過氣來,過不上一天好日子。

壓抑、貧困和無序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馮維聰,從來沒有擁有過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和社會資源,自然形成了敏感、脆弱、多愁善感、焦慮、陰郁、偏狹、緊張、自卑、沖動的性格,而性格是塑造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張王牌。是沒有但是,社會對失敗者不寬容,沒有平等機會的土壤,再多努力也白費。小說家是需要大心臟的,作者心懷蒼生,想呼吁的正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同樣的機會獲得成功,這是公平;為先天不足的孩子“墊高”,提供合理的便利的條件,這是正義。

二、當下高寒山區(qū)的“狂人”

魯迅的《狂人日記》記錄了中國知識分子覺醒時期的吶喊: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xiāng),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2]

《狂人日記》的題記里的文眼是“候補”兩個字。別看狂人今天很深刻,明天狂人以恢復理性了,就“候補”去了。魯迅把一個人的覺醒看成是一場瘋狂,狂人清醒以后,又融入到這個正常的社會,這個吃人的社會秩序中,狂人也就失去了反抗性?!犊袢巳沼洝防锟袢说陌Y狀表現(xiàn)為:瘋言瘋語、極度敏感、胡思亂想、常有幻覺、錯覺。懷疑周圍的人,不論認識與否、不論男女老幼,甚至骨肉之親的大哥都仇視他,想吃掉他,別人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皆包藏禍心。“魯迅認為這些東西(金和鐵,即經(jīng)濟和軍事)是不能真正救中國的,關鍵還是需要‘立人’。需要樹立怎樣的人,那就是強調(diào)人的精神力量。他說:‘人既發(fā)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奚事抱枝拾葉,徒金鐵國會立憲之云乎?’”[3]一部《狂人日記》所記載的是狂人的心靈史。

《寒門》里的馮維聰由于高考,最后也成為了瘋子,鎖定貧困而封閉的云南高寒山區(qū),這便具有了深刻而豐富的典型意義。

高考以后從馮維聰變成這樣:

馮維聰抱著一堆教材,跑到小學的操場上,將書攤開,念念有詞,朗朗上口。念得口干舌燥,念得滿頭大汗,任何人叫他停下他都不停,任何人叫他離開他都不肯?!?/p>

馮維聰失去正常思維,在水中找了快樂和自由:

他在找水的感覺,找人生流動的感覺?!X得整個人和水融在一起,水滲進了他的身體,他的身體溶解在了水里?;蛘呤?,他馮維聰根本不存在,他本來就是一汪水,甚至只是一滴水。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舒服,舒服得想死,想沒有自己,想忘記了一切,想沒有整個世界,或者這個世界沒有他。……

魯迅的《狂人日記》里的13則日記從社會、家庭、自身和孩子來揭示中國的吃人的歷史,呂翼的《寒門》里的馮維聰,與“狂人”有著驚人的相似: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看,他們都是一個被迫害狂患者,從象征主義的角度看,他們又是清醒的反抗的戰(zhàn)士?!逗T》運用了陌生的視角,刻畫出正常人與狂人之間的關系,由“狂人”這一陌生視角,具體描寫“狂人”的種種病狀,瘋言瘋語、偏執(zhí)、妄想等,突顯出常人世界吃人而不自知的不可理喻?!澳吧本褪怯幸馐谷粘J煜さ臇|西呈現(xiàn)陌生的面孔,擺脫慣性,喚起對世界的新感覺。一個真實的患迫害狂癥的精神病人,而他的瘋言瘋語中又寓含了深刻的真理??袢说囊娊庠绞亲吭匠?,在旁人眼中便越顯得狂亂。

馮維聰特別怕人說話,怕炒菜時鍋鏟與鍋底相撞的聲音,怕萬禮智每天早晚從門前飛馳而過的破摩托發(fā)出的油腥味和噪音。……

馮敬谷領著馮維聰從萬家大門前走過的時候,萬家高高的閣樓里傳來一個少年的聲音:瘋子!瘋子!

馮維聰與整個村莊隔絕了起來,與整個社會也隔絕了起來,特別是戀人馮春雨離開村莊去讀名牌大學,加重了他的病情,親人的關愛與溫暖依然不能讓他的病情好轉(zhuǎn)起來。他只能在自己的游戲里游離著,與世人絕不相容,敏感于別人的目光,在稠人廣眾之中,感到更孤獨。嚴重的自卑心理與多愁善感的氣質(zhì),使他無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對愛情饑渴,馮維聰?shù)男愿窈同F(xiàn)狀又妨礙他去獲得愛情。在馮維聰?shù)摹皠?chuàng)造機器人”里尋找到作為一個人的自由和成功的感覺,他成為了拋棄社會的人和被社會拋棄的人!

馮天駿的成長更加艱難和坎坷,他的成長背負哥哥馮維聰精神失常的心理陰影。他太渴望擺脫貧窮而落后的碓房村,太渴望過上“人上人”的生活了,從“人下人”的現(xiàn)實躋身“人上人”的階層,唯一的通行證就是高考。馮天駿的理想的北大和清華,是開奔馳豪車……而親眼目睹了萬禮智因為兒子萬勇迷戀網(wǎng)絡游戲甚至墮落而發(fā)狂的夜里:

整個夜里,他都沒有睡著,看著漆黑的天花板,滿腦子要就是萬禮智嚎啕大哭的樣子,要就是大學錄取通知書飛來飛去的樣子,要就是爹媽在田里泥以腳水一腳的樣子,要就是維聰哥神戳戳的樣子……

這些描寫,已經(jīng)預兆著馮天駿高考的失敗。他對讀書從內(nèi)心感到已經(jīng)很厭倦:

條條大路通北京,非要和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擠這座獨木橋。給踩扁了,踏死了,落河淹死了,卻還是沒有實現(xiàn)這一目的。

馮天駿的生命不能承受考試之重,馮天駿不能安心踏踏實實做一個農(nóng)民,又沒有在城鎮(zhèn)安身立命的能力,最后落為一位典型的“多余人”。在馮天駿第十五次參加高考時,大學畢業(yè)生國家不再分配工作。馮天駿最美好的人生都交給了考試,人生卻不可逆轉(zhuǎn)地往另一個方向滑去。作者刻意描寫了個人生活及心理的壓抑,馮天駿的生命過程里參加了15次高考,15年的青春就是在與高考搏斗,最后以失敗告終。作者寫了碓房村青年知識分子在社會底層中那種窮困潦倒的心境,無法獲得生存的權利的痛苦、悲哀。

馮天駿也曾經(jīng)成功過,他被省師范院校、西南農(nóng)院和本地師院錄取,因與他的理想北大、清華相距甚遠,心里一直與馮春雨作比較,固執(zhí)、偏執(zhí),只能放棄了……這里顯示出個人力量的卑微和弱小,如地上的螞蟻一樣,只能蝸行,還不能站立著行走,只因為馮維聰和馮天駿的貧困家鄉(xiāng)碓房村和更加貧困的寒門家庭,彰顯了命運的強大和猙獰。他們還沒有力量和資格與命運和諧相處,在與命運的對抗的生命過程里,僵硬和緊張成為了他們成長的底色,這也就是他們成為“狂人”的潛在因素。

從馮維聰和馮天駿的精神歷程來看云南高寒山區(qū)的農(nóng)民,祖祖輩輩的農(nóng)民,貧困,愚笨,憨厚老實,知天命,積極進取,有改變自己不幸命運的強烈愿望,但與國家、時代的變化,政策法規(guī)的接受和實施方面是被動的,稍稍隔絕的,慢半拍的,被時代和社會拖著往前走的,精神能量是被動地一點點、一絲絲擠壓出來的,從上往下擠壓的。這樣,精神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潛能還沒有挖掘和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這樣,人物命運與社會制度之間存在唇齒相依的關系,小說的力量也來自這里。

小說里唯一一位成功者是趙得位,他善解人意,自信,靈活,為自己活,將自己的知識化為能力,青春煥發(fā),不去擠高考的“獨木橋”,利用碓房村的天然條件,用智慧和汗水改變著碓房村的面貌,體現(xiàn)了“澗底松”的生命本質(zhì),頑強、堅韌,不屈不撓。在與馮維聰、馮天駿的比較中,顯示出人格與風格的精彩。

《寒門》可以看成是作者呂翼成長的自敘傳?!白叱龊T,是一代窮孩子不懈努力的方向,走出寒門,需要的是太多的付出。他們有著不懈的追求,他們有著堅忍的意志,他們有著令人苦痛的往事,但又不得不面對令人苦痛的現(xiàn)實。鄉(xiāng)下有太多的窮人,窮父母,窮親戚,窮鄰居,窮學生……這就構成了一副窮苦的世界。他們不僅物質(zhì)匱乏,而精神世界也是一片蒼涼。他們信佛,信神,信風水,信仰會有一雙慈善的眼光在上天默默給予觀照,所有盡管在那種苦難的歲月,他們依然保持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相信美好的生活救助不遠處等候著他們?!盵4]真實性,決定了呂翼小說的基本的敘述內(nèi)容,就是自我經(jīng)歷以及和自我關系密切的生活。作者追求主人公一種內(nèi)在真實:孤獨感,無法與人溝通的苦悶,自卑、自憐,軟弱,頹唐等心理。

小說里寫了一個小小的孔子像:

馮維聰雙手合十,朝著孔圣人作了三個揖,磕了三個頭。他站起,又照先前的樣子拜了一遍。先一遍是給馮春雨拜的,后一遍是給自己拜的。他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祈求圣人保佑:圣人呀圣人,你保佑我倆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倆考上了,以后有錢了,給你修廟,要多大就多大,要多氣勢就多氣勢。如果再有錢,就給你塑身,塑金身……

馮天駿一直把孔子像看成是他的命,他的魂!這些細節(jié)既是對讀書的重視與尊重,對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作為一種信仰,就是碓房村農(nóng)民的支撐力量。另一方面,又是一種精神慰藉,因為馮家子弟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對參加高考不夠自信,內(nèi)心虛弱,尋求保佑,所以需要借助它安慰自己,同時它又代表著一種精神秩序。孔子像既是慰藉也是文化的象征。

馮氏兄妹三人都推崇孔子。大哥馮維聰?shù)恼嬲木裰问邱T春雨,他不能承受馮春雨的離去,愛情的幻滅其實是他陷入精神分裂的真正原因。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痛苦,整個故事里唯有他是徹徹底底孤獨的,唯有他的生存的徹徹底底的悲劇。二弟馮天駿的世界里,孔子才是他真正的精神圖騰,他能夠面對現(xiàn)實,也能夠堅守理想。大姐馮天香用出賣身體的錢重修孔廟,既是非凡,亦是悲涼,更是對時代的嘲弄。

馮維聰類似于“狂人”,馮天俊近于勇士(并非完全的失敗者),他們都是畸形社會的抗爭者。馮維聰和馮天駿都是特定時期,“畸形的社會”里產(chǎn)生出來的“狂人”,作者能夠從“狂人”身上發(fā)掘母胎的病源,把時代與人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精于描繪馮維聰和馮天駿的痛苦和孤獨,把“不幸的青年”的精神世界,生活經(jīng)歷表現(xiàn)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時代相通又隔絕的藝術形象。從一個人的身上望到外面廣闊世界,從一個人的脈搏揭示一群人、一類人的心靈史,表現(xiàn)了一種普遍人生的深沉悲劇感。“在魯迅看來,孔乙己不過的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作為制度,是可惡的,但作為人,是值得同情的。”[5]暫且不議高考制度的優(yōu)劣,高考多年來實為維護社會公正的底線,這一制度多少還能給予寒門弟子以希望,然而這一底線近年來也正在逐步失守,教育問題的根源在于社會制度的失衡。僅僅從馮維聰和馮天駿的命運際遇來看,他們或多或少凝聚著那一個時代的高考人的淚水、汗水和歡笑,更多的高考人是可憐的,可悲的,但又是值得同情的。這也正是中國處在時代巨變時期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的縮影和聲音。

小說結尾的大團圓,顯得突兀,人物形象突然拔得太高了,沖淡了小說的悲劇意蘊。權力的偶然眷顧與外國的資本也許能夠能給故事中的碓房村帶來經(jīng)濟上的改變,但改變不了整個農(nóng)村與寒門的現(xiàn)狀。農(nóng)村與寒門的希望在于重建公正的社會制度。

【注釋】

[1]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9月第一版,第733頁。

[2] 魯迅著:《狂人日記》,轉(zhuǎn)載自嚴家炎、孫玉石、溫儒敏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精品選讀》,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年3月第3版,第141頁。

[3] 陳思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第43頁。

[4] 呂翼:《寒門內(nèi)外,我在說些什么?》,《雨花?中國作家研究》2016年第6期第106頁。

[5] 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著:《解讀語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第86頁。

猜你喜歡
寒門狂人
狂人的批判
狂人
爆料站
讓寒門出“貴子”也出“人才”
寒門如何出“貴子”
“寒門”為何“再難出貴子”?
如何實現(xiàn)從寒門學子到寒門貴子的華麗變身?
淺談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現(xiàn)象的成因與歷史遺留問題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南朝門閥勢力衰落和寒門地位上升的演變及其原因探析
济南市| 鄂温| 漳平市| 休宁县| 于田县| 桓台县| 弥勒县| 绥滨县| 阿合奇县| 寿宁县| 富民县| 泊头市| 涞源县| 松阳县| 永泰县| 赣州市| 东莞市| 札达县| 株洲县| 项城市| 万载县| 东光县| 丁青县| 潼南县| 寻乌县| 高阳县| 阆中市| 金坛市| 关岭| 紫金县| 呼和浩特市| 浦江县| 拉孜县| 弋阳县| 吉木乃县| 渑池县| 河池市| 贵州省| 镇康县| 罗田县|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