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說到“后”和“司”這兩個字,不能不讓人想到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青銅國寶“后母戊鼎”來,稍上年紀(jì)的人都知道,我們當(dāng)年學(xué)的歷史課本上,有一個“司母戊大方鼎”,無論名字還是圖畫,都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但從2011年開始,媒體上卻有了“后母戊鼎”之說——2011年3月6日,央視《新聞30分》主持人在播報新聞時,將“司母戊鼎”讀成“后母戊鼎”,引發(fā)了不少觀眾和網(wǎng)友的質(zhì)疑。那么,“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哪一個稱呼更正確呢?這還要從“后”字的本義說起。
當(dāng)“后”字與人扯上關(guān)系時,我們立即會想到“皇后”“皇太后”等與女人有關(guān)的詞語。但在上古時代,“后”字卻代表男性,是權(quán)力的化身,是帝王的象征,是天子的稱號?!墩f文》曰:“后,繼君體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fā)號者,君后也。”《國語·周語》:“昔我先世后稷。”《書·泰誓》:“元后作民父母。”《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钡鹊?,這里的“后”都是指君主。我們常說的后羿,就是一個名字叫“羿”的君王。
事實(shí)上,“后”,并不是一個簡化字,它與先后的“後”在上古時代不是同一個字,這一點(diǎn),我們在《說文》中也能看出?!墩f文》中在收錄“后”的同時,又收錄了“後”字,“後,遲也?!薄墩撜Z·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jìn)也?!薄秴问洗呵铩らL見》:“知古則可知後。”《儀禮·有司後》:“兄弟之後生者。”等等,這里的“後”,是前后的後,與古代的“后”字并不是一回事,風(fēng)馬牛不相及。
古代的“后”是一個會意字,它在甲骨文里,左下方是一個口字,右上方是一攏起的手,其實(shí)這就是一個“司”字?!昂蟆弊志褪歉鶕?jù)“司”字創(chuàng)造而來的,方法是把“司”字反轉(zhuǎn)寫,再賦予新的讀音,就成了“后”?!昂蟆痹谥艹郧?,都是帝王的稱號,那時天子之妻稱為“妃”,“后”字作為帝王的稱號用了大約360多年。到了周朝,才把“妃”改稱為“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天子稱皇帝,皇帝的正妻就叫做皇后了?!栋谆⑼āぜ奕ⅰ罚?“后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謂后也?!薄夺屆め層H屬》:“天子之妃日后,后,後也,言在後,不敢以副言也?!睆拇丝梢钥闯?,正是因?yàn)榛实壑薜淖鹳F,才把她稱“后”。此時的“后”依然是“主”的意思,皇后既是眾嬪妃之主,也是眾嬪妃之君。
我們再來看看“司母戊鼎”的來歷,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澳肝臁笔巧掏跷亩≈傅膹R號,“后”就是王的意思,“后母”即就是王的母親,這樣的解釋既服人又確切。但是,自從1939年3月這尊鼎在河南安陽被挖掘出來后,就一直被專家定名為“司母戊鼎”,如今看來,這個命名是不夠準(zhǔn)確和嚴(yán)謹(jǐn)?shù)?。所以?011年3月,中國歷史博物館就將館藏青銅國寶“司母戊鼎”正式更名為“后母戊鼎”了,這讓其終于恢復(fù)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編輯/徐展